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提出了新课程标准,这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课程意识、开放意识以及问题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意识;方法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此学生只是单纯接受,很少有提问这一环节,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思考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意识,调动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有效的方法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初步接触语文教学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学生后期语文学科的深层次学习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提问意识是语文学科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第一,锻炼语文思维。培养较好的提问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带动并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受提问意识的驱使,在已有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横向刍探和纵向深挖,全面关联知识内容,促进知识理解;第二,提升课堂效率。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问题往往是由教师创造的。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思考能力,但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与“问”构成获取知识的有效闭环,是学生即学即问、当堂解决核心问题、切实提升学习素养的通达路径;第三,启迪学生智慧。学生的学习智慧主要体现在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具备清晰的学习认知、拥有自律学习意识等方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有助于启迪学生智慧、促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智慧型学习者[1]。

二、小学生缺乏提问意识的主要原因

(一)小学生缺乏提问的勇气与信心

小学生虽然活泼好动,喜欢与他人交流沟通,而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课堂活动中也非常害怕犯错,害怕犯错后遭到他人的嘲笑,这一心理导致他们无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久而久之,提问意识就会越来越弱,提问能力也会大大降低。除此之外,有些学生由于语文成绩比较差,而对语文这一科目产生了恐惧心理,在课堂中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对教师而言,提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而且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必要途径,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必要的。有些学生容易因为回答错误而降低回答积极性,更不要说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这一原因之后,要尝试改变每一个人对课堂提问的看法,告诉同学们课堂是允许犯错的地方,只有出现错误,才有改正错误的机会,进而不断突破和进步。同时,要采用积极的手段鼓励学生提问,比如采用奖品制,只要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人,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通过强化的手段增加课堂提问的频率,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和兴趣低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语文这一科目当作枯燥乏味的背诵学科,主要体现在课堂中让学生背诵大量的课文,除了必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还要求背诵散文。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超负荷的压力,容易使提问积极性和兴趣大大降低。而且死记硬背的方式非常枯燥乏味,不利于小学生长时间维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自然不利于提问意识的培养,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教师教学模式不够创新

学生提问意识薄弱的一个很大原因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够创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部分教师更注重成绩,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了给予家长满意的答卷,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反馈,部分教师在成绩提升方面急于求成,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倾向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无法打破思维局限,很难产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灵感。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已将教育中心由应试教育转变为核心素养教育,问题意识的培养已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在培养问题意识领域,部分课堂尚且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师生关系僵化,学生怯于提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善此类问题,需要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缓和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亲切、和谐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表达个人看法;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互动性较差。要改善此类问题,需要从兴趣导引入手。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以多元化课堂教育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赏识教育,鼓励并欣赏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展示自我、表达内心看法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受积极情绪的驱使,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升提问意识;第三,学生习惯于执行学习任务,对主动创造学习任务、提出问题感到陌生,难以养成提问的思维惯性。要改善此类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加渗透,强调提问教学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惯有学习思维。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提问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帮助学生充分集中注意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条件。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有保证教学活动能吸引他们的兴趣,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增长常识、掌握技能,并且提升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等。在学习初期,课堂教学往往致力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字词含义的深度发掘。内容庞大的记忆类知识和咬文嚼字的教学活动,促使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这一学科,这与教师平时上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频率自然降低,进一步影响学习心态,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极大地阻碍了教师的教学发挥。要切实提升学生提问频率,构建活跃的交流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小学生本身就对万物充满了好奇心,这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式提升课堂趣味性,在课下积极探索新兴教育模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创新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课堂,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课堂体验。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题目和文章内容的重新构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主体学习,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教师也可以调整教学结构,适当替换部分枯燥乏味的教育环节,解锁打开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中感受到新鲜感,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打开心扉,活跃大脑,为自主提问提供内在驱动力。创新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任务,需教师将目光放长远,在课下积极提升专业水平,调动优秀教育资源,汲取新兴教育理念,根据班级学习情况选定适合的教育方式。

(二)强调教学目标,培养提问习惯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害怕教师的权威。除此之外,他们还惧怕提问会被同学们笑话。但实际上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如果没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学习心态较好,在课堂中能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缺乏基本的自主提问意识,习惯性执行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缺乏自主创造力,致使提问意识停滞不前。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语言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从心理上让学生对自主提问产生认同感,通过目标强调、正向引导、反复强调课堂环节等方式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落实提问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正确地向学生解释提问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文章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将主动提问作为课堂学习目标之一。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反复强调,为学生形成惯性记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的探究学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课堂自主提问环节,请学生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打开学习思维,主动探究课堂知识问题,逐渐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多加引导。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教师也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去解决,避免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有利于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教师一定要积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多提问,适当地给予口头表扬,能够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问题,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长期投入和监督。小学生自制力较弱,在习惯培养初期,需要教师缜密观察,加大监督力度,使学生逐渐养成惯有提问学习思维,塑造良好的提问习惯[2]。

(三)优化知识水平,提升执教能力

语文学科的知识本来就比较广阔且复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和知识积累。并且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也比较古怪,甚至会向语文教师提出数学方面的问题。这是他们的年龄所导致的,他们认为教师都是无所不能的,所以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学生的问题。维护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拉近师生关系的重要一步。教师在面对学生提问时,要注意知识涵养与回答态度两方面。就知识涵养来说,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语文学科的根基。汉语的应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教师不仅承担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传授,更肩负为学生普及生活文化常识、积累人文底蕴的教育责任。在课外自我提升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学习目光放在学科领域之外的综合文化常识上,拓宽个人知识广度,了解多元化知识信息,培养良好的个人知识素养,构建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让语文学科与多元知识紧密相连,融会贯通。这样,既能回答学生天马行空的问题,又能将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有效链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学好语教育思维|智慧INTELLIGENCE文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就答疑态度来说,积极良好的答疑态度是保护学生提问欲求、激发学生提问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行为的保障。教师可以考虑在回答学生问题的同时表扬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立刻回答,可以向学生说:“可以明天再告诉你吗?”或“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老师先不急于回答大家,请大家先猜一猜,相互讨论一下,在课后尝试自己找一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明天在课堂上再做交流,看看哪位同学已经有了准确的回答。”这样不仅不会减弱教师在学生心中伟大的形象,持续获取他们的信任,还能抛出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究,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探知学生心理,建立亲密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生自主提问频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班级学习情况进行缜密观察,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心灵之窗分析学生表达的情绪信息,采用多元化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提问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改善师生关系、转换学习角色两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就改善师生关系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建立良师益友的教育形象,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情绪,关爱学生身心健康,从小事做起,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身体语言释放友善的信号,逐步改变学生心中对教师的刻板印象,逐步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乐于与教师沟通,让平等尊重的交往观念深入人心,为提问教学创造先决条件。就转变学习角色来说,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更新教育观念,以自身教育行为带动学生学习成长,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放手,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学互动的过程中自主创造学习任务,向学习目标靠拢,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调动提问意识,用问题引领成长。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领者或辅助者,打破多教少学或只教不学的传统课堂模式,使学生以学代教、以问促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知识答案。学生在充分意识到自身学习主体地位后,会自觉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提出问题,承担学习责任,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改变教育格局,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五)落实赏识教育,鼓励畅所欲言

赏识教育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心理,为学生提供学习行为动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孩子的心理交流和互动体验。通过正向引导的方式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小学成长阶段,鼓励和赏识是十分必要的教育。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生命规律,充分遵循爱的教育理念,以赏识教育为基本教育方法,调整孩子学习行为。针对提升学生提问意识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提问行为,或在对其他学习行为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提点学生。如,“你在……方面做得很好,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就更好了。”通过此方式向学生渗透提问学习观念,调动学生的提问心理,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提问学习,逐步培养良好的自主提问意识。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进步,对学生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保护学生的进步心理,使学生学习情绪饱满,向下一阶段的学习进步迈进。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方法,回答学生的问题,积极沟通讨论,有效引导学生,让他们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曼雅.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54-55.

[2]孟祥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1(31):61-62.

作者:姜晓宁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独店镇独店学区独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