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浅析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从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入手,分析了在当前高中数学面临教学困境的条件下应当怎样展开课堂教学。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高效性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课堂的教学环节之间通过问题相衔接,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要从课程内容中挖掘一些疑难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适当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投入数学学习中。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被忽视

在课堂教学的正常逻辑中,教师在学生的心里就代表着权威,由教师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节奏,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要的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则是次要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应当怎样想怎样做,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观臆断性较强,使有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实际上为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不强,主体性较低,这种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而盲目教学的方式,为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造成了一些阻碍。

(二)学生思考能力不足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不强,往往就会有学生浑水摸鱼,这就无法为高中数学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教授自己认为重点的知识,但是在座的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信息,对于教师所传达下来的重点信息,有的学生往往左耳进右耳出,看似在思考其实并没有在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考能力不足,逻辑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就会造成一种在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依旧保持着陈旧的教学观念,他们的课堂教学如往常一样按照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这种按部就班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受到了限制。高中数学题复杂多样,有一些题目并不局限于一种解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解决方式,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是按照答案固定地教授解题思路,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秉持的这种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合当前教学的发展需求,在课堂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二、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

高中学生的大脑仍然处于发育的阶段,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是极其必要的。高中数学的内容比较难,除了需要记忆许多复杂的定理和公理之外,还涉及一些复杂的字母与抽象符号,学生极其容易将这些东西混淆,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加深这些数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辨别题目中所涉及的计算与逻辑,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驱动对思维能力进行提高,于学生来讲不仅在学习方面有好处,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旦培养成型,在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也会受益匪浅,通过这种良好的思考问题方式克服学生的定性思维。

(二)强化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良性互动

高中生的能力和思维培养还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同时与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来帮助学生。高中数学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宽泛,除了需要记忆许多复杂的定理和公理之外,还涉及一些复杂的字母与抽象符号,学生在辨别概念、总结归纳时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良性互动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辨析和归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进行驱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辨别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逻辑关系,有效地提升学生思维开发的程度,提升学生对每一道题目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驱动对思维能力的提升,于学生来讲不仅在学习方面有好处,并且在学生本身的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有推进作用,让学生可以通过这种良好的思考问题方式克服本身的惯性思维。

(三)改善以往沉寂乏味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题驱动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针对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进行积极的沟通,因此在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课堂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较少,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单纯的讲解,没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无法解决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匮乏,教学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有时会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丧失兴趣。

三、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创新举措

(一)通过趣味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思考一些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趣味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就能够使学生沉浸于趣味的思考中。高中生一旦发现了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就会乐于思考,主动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解题思路,通过这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思考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进行问题探究。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引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进行讲解。上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在上一堂课中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这节课要学习与指数有关的一个函数,也就是指数函数,函数主要体现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细菌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一种,某一种球菌在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由两个分裂成四个……如果这时我们引入两个变量,分别为分裂次数X和细胞数目Y,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有函数关系吗?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已经激发了他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将分裂次数与细胞的数目建立起一种函数的关系,即Y=2X。通过这种将数学知识与趣味性的内容结合起来的方式,就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兴趣。

(二)通过启发问题设置,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的学习源于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又源于学生的疑惑,学生在课堂上有疑惑了,才能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产生思考。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疑惑,通过启发性的问题驱动,提高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按照教师所引导的思路进行思考,在探究心理的驱动下进行数学的学习。教师也是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局限学生的思路,进行开放式的探究,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部分内容时,高中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关于集合的含义和基本理论,他们往往对这个概念还不够了解,因此教师在引入课堂内容时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情境进行思考,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某一学校通知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大家思考一下在这个通知中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种实际的情境很容易就能想到这是指的全体高一学生。教师继续进行语言引导:没错,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高一的全体学生,属于特定的对象总体,既不是高二,也不是高三,也不是某一位高一学生,所以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也就是集合,用上述的情境来讲就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通过这种启发式的问题设置,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将问题与所要学习的集合概念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集合这一概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多角度问题启发,巩固所学知识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按照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思路对习题进行讲解,看到学生与答案所给出的思路不相符有时就判错,这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通过问题渠道,设置一些可以采取巧妙方式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例如,在学习《解不等式》时,在这一课的内容中,不等式的解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出示了一道例题:从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解法,解不等式3<|2x-3|<5。这道题可以拥有不同的解法,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道题进行思考。有一些学生使用了最普遍的绝对值定义法,对绝对值中的内容进行了分类讨论求解:当2x-3≥0时,不等式可化为3<2x-3<5,这时可以得出3<x<4;当2x-3<0时,不等式可化为3<-2x+3<5,解方程式得1<x<0,得出最终的解集。还有的同学从绝对值集合的意义出发,将原来的不等式同时乘以1/2,这时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就可以显示为数轴上某点x到数值的距离,即数值上的点,x到2/3的距离大于2/3,且小于5/2,学生将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画在数轴上,便可以得出不等式的解集。还有的学生利用转换为不等式组进行求解,将原来的不等式转化为一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最终也得出了正确的解集。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不局限于一种方式,而采用多个角度对一道题进行求解,有助于学生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在考试的时候也能够针对一道题进行灵活的思考。

(四)通过问题汇总,突破重难点知识

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驱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了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对学生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内容知识的同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回忆旧的知识,这样既能够在课堂上使新旧知识之间进行串联,又能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例如,在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这一课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首先复习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教师首先设置以下问题:有哪位同学还记得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我们如何来表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呢?学生通过回忆直二面角的定义,从而能够引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为学生举例:我们教室中黑板所在的墙面与地面就是相互垂直的。通过这种设置问题的引导,既能够使学生回忆起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又能够引出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在实现前后知识相互串联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记忆与思考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也能够正确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促使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伟业.本原性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7(10X):1.

[2]王秋菊.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提升思考——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实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2):2.

[3]邓华清.“问题驱动式”视阈下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模式研究[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二),2020.

[4]常鹏.探究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2):1.

[5]顾军.“以问题链驱动教学”在“互斥事件”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0):2.

作者:郑雅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