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探索

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以及客观性。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知识点,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提高。虽然有很多教师会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学习活动,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并不合适,导致思维导图的价值未得到有效发挥。

一、课前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备课效率

高中地理知识点相对分散,并且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既包含人文地理,也包含自然地理。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而在预习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便有所体现。在预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点、重要知识点以及自己认为的难点。而后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分模块进行预习,提高预习的针对性。之后,学生需要针对其中的难点以及重要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而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跟随教师思路。这样,既减轻了学习压力,也提高了学习质量。以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在预习阶段,许多学生会将重点以及难点放在水土流失的治理方面,当教师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便会集中注意力,也会因为提前预习过而大概了解了教材中的信息,对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能够很快接受,从而夯实学习基础。

二、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质量

实践表明,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表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与专业性。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大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些小的知识点,在逐个击破的情况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为例。在课中阶段,教师可将思维导图的核心设定成标题,然后根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形成思维导图的第一大分支,如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第一大分支,对教材内容进行细化,并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其中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两个方面。通过这一方式,层层递进、深入剖析,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在基础知识点讲解完毕,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根据逐渐形成的思维导图,回忆相关知识点,判断自己是否存在遗漏,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巩固,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发散思维。

三、课后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能力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复习巩固,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在这一阶段,思维导图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首先,在复习课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流程,尝试性地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这一方式梳理知识框架,明确知识要点。或者,根据教材中的大标题、小标题,生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各个信息点回忆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内容,针对自己存在记忆模糊或者根本想不起来的信息点,做好标记,在后续的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进而有效提升复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除此之外,在完成地理练习之后,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错题分析。在思维导图中,明确标出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知识结构的把控,培养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前阶段提高备课效率,在课中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后阶段提高学生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郭登峰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积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