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特征舞蹈教学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特征舞蹈教学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特征舞蹈教学浅析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在3至6岁儿童的舞蹈教育中,其音乐能力发展程度与舞蹈表现力及教学、训练效果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音乐的节奏变化为幼儿动作的幅度和力度创造了内在条件,音乐的情绪变化为幼儿舞蹈提供了内在情感的支持。好的节奏感能够让幼儿在舞蹈时展现出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有助于情感的表达。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程度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广泛重视。文章从幼儿(3至6岁学龄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特征角度出发,研究这个年龄层次的舞蹈教学应该如何进行。作者认为,探讨幼儿音乐发展能力与舞蹈之间的内在关系,参照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学对象,尊重、顺应其能力的发展特征来进行教学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能力;舞蹈教学

众所周知,科学的舞蹈训练应基于教学对象的生长发育程度及各项能力发展的特点来展开,在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学实践过程中,了解幼儿在各阶段音乐能力发展的特征和舞蹈之间的关系,是舞蹈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训练目的的必要条件。本文从3至6岁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特点出发,分析基于此特点的舞蹈教学策略,以期提供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实效的参考。

一、3至6岁学龄前儿童音乐能力及发展特征

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体现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中,例如,歌唱、乐器演奏、韵律活动及音乐欣赏等。在这些不同的活动中,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程度各有不同,而与舞蹈学习和表演关系最紧密的能力包括音乐节奏节拍发展能力、随乐能力、音乐情绪及音乐质性感知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从这几种能力发展特点来展开论述。

(一)幼儿早期音乐节奏、节拍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3岁前后,幼儿已经初步有了节奏意识,如果歌曲的节奏能够和幼儿自身的生理活动的节奏相适应,如与心跳、呼吸的节奏同步,或者与幼儿身体动作的节奏相一致,则比较容易掌握[1]。3至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能够用简单的身体动作配合中速稍快和中速偏慢的音乐;4至5岁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配合速度;5至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与慢的所有变换关系[2]。

(二)幼儿随乐能力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随乐能力是指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的能力,它建立在自由地运用身体和敏锐感知音乐的基础上[3]。3岁前,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肢体扭动动作,较多的是一些即兴、痉挛式的动作,有的幼儿会跟随音乐做扭屁股、拍手、弯腰或者踏步动作,但随乐能力还不够强。3岁以后,幼儿渐渐开始注意到音乐的节奏,也开始具有使自己动作和音乐节奏相一致的意愿。此阶段的幼儿能够逐渐跟着较为稳定的音乐做拍手动作。在教育影响下,3岁末期的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的结构等待前奏,做不同段落和结束动作。在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并用身体做出强弱力度方面的能力来说,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阶段幼儿是有显著差异的,大部分5至6岁幼儿能够掌握2/4拍强弱规律,极少部分能够掌握3/4拍强弱;4至5岁幼儿还不能很明确地分辨2/4拍强弱,3至4岁幼儿基本不能掌握2/4拍强弱。4至5岁幼儿、3至4岁幼儿对3/4拍强弱的掌握还处于低下甚至是完全不会的水平[4]。因此,4至6岁幼儿开始对音乐节奏、强弱、力度的特点有所关注,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动作速度或频率,使之与音乐相匹配,对相对复杂的节奏也能做出自己的反应,如切分音、附点节奏等[5]。

(三)幼儿音乐情绪及音乐质性感知能力的一般年龄特征

幼儿对于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能力是有差异的,对欢快的情绪感受能力较好,对音乐中悲伤的情绪感受能力较差。而随着年龄增大,幼儿对于情绪的感受能力也逐渐提升,这是因为幼儿对于情绪的感受能力基于其对这种情绪的认知与体验。3至4岁儿童年龄较小,相比5至6岁来说他们更容易被欢快的情绪所感染和带动。音乐质性指的是音乐的不同特征与总体性质,是通过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音乐元素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表现狗熊走路的音乐,声音比较低沉、速度缓慢而且有一定的力度;表现鸟飞的音乐,音区较高,速度稍快,声音柔和。当幼儿随着狗熊走路的音乐做身体动作的时候,动作自然比较缓慢、有力;而随鸟飞音乐做动作的时候,动作会相应变得轻快、柔和。通过对不同性质音乐与相应动作配合的训练,能够提高儿童辨别动作与音乐性质的能力。

二、基于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舞蹈训练

(一)幼儿节奏节拍能力与舞蹈训练

巴伊兰大学社会神经科学家、音乐家大卫·格林伯格在197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当音高、旋律、旋律性节奏、和声、曲式结构还在以一个相当慢的步子前进时,拍子、速度和力度已经在孩子身上迅速发展了。”[6]他的研究结论提醒我们,幼儿对非核心音乐要素(指力度、速度、音色等)知觉、创作、感受能力的发展远远早于核心音乐要素(指节奏、旋律、和声)的发展;核心音乐要素最早发展的是拍子,建立稳定的节拍感是幼儿阶段的重要任务[7]。儿童学习音乐时,他们小肌肉动作技能、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得到发展。音乐也可以将无规则的移动统一变为舞步。在练习舞蹈的同时听音乐,可以增强儿童排序、认知并回应节奏和区分旋律的能力(Ferguson,2005)[8]。当儿童随着音乐舞蹈时,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灵活性和动作技能都会增强,还能发展身体意识和自信心。人们对节奏的感受离不开肌肉活动,离不开动作。当人们听音乐时,需要积极投入的不只是听觉,还有运动觉。没有肌肉活动的加入,人们对旋律的感受会受到局限。实际上,人们在用耳朵听的同时,肌肉也在积极地感受。因此,对幼儿节奏能力的发展而言,身体的肌肉活动是不可缺少的。提供给幼儿大量随乐做身体动作的机会是发展幼儿节奏能力的前提。而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幼儿节奏能力的发展,并能够在动作协调能力、动作意识及自信心方面得到增强。

(二)幼儿节拍信号反应能力及随乐能力与舞蹈训练

教师会发现,在教授幼儿打节奏时,幼儿能够完成正确的数节奏活动,但到了将节奏融入到舞蹈动作或者合着音乐做动作时,有些幼儿不能很快地将节奏和动作准确匹配做出来,或者根本无法跟上节奏做动作。这是因为节奏感对于舞蹈教学具有强调动作信号的特殊功能,而节拍便是信号辨析的客观指标。但这并不代表幼儿识别了节拍信号意义,便可以做出舞蹈动作。当幼儿接收到音符信号时,并非像成年人一样可以快速做出肢体动作,而需要经过思维辨析形成动作输出指令。这种辨析速度是幼儿舞蹈中需要反复训练的,也是加强肢体动作反应力的条件。因此,节奏感强也体现在学生快速辨析音符指令后是否能够做出相应的指令动作。假设幼儿能够在第一时间辨析音符所代表的动作内容,但是无法支配身体完成此动作,那么也可以视为节奏感较慢。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是提高节奏感的必要途径。能够快速做出动作指令配合音乐,才能代表幼儿具备了较好的节奏感,进而才能表现出舞蹈动作与音乐韵律的最佳契合度,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感知记忆。舞蹈训练能够帮助幼儿提高拍号反应能力,对接收节奏信号的速度及立即反应到动作上的速度提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舞蹈训练还能够帮助提高幼儿的随乐能力。幼儿在舞蹈训练中不断地建立起肌肉与神经冲动的紧密连接,对于音乐的情绪、节奏的强弱、力度等通过肢体用恰当的动作反映出来,做出与音乐匹配、协调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节奏并做出准确的身体律动,产生欢乐、开心的情绪,有利于幼儿的情绪释放及身心健康。

(三)幼儿辨别音乐情绪及质性能力与舞蹈训练

幼儿舞蹈表演与训练中,常常会涉及到各种情境或者角色扮演的内容,教师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情绪,并通过舞蹈的表演外化成面部表情情绪及肢体表情情绪。通常我们会认为幼儿的表情、肢体能够符合音乐节拍、情绪且能够大方地表演出来,这是舞蹈表现力好的重要表现。在幼儿阶段,孩子对于不同的音乐情绪感受能力是有差异的,这是基于幼儿对情感情绪的认知和体验,年龄较小的孩子(如3至4岁),在舞蹈训练中可以选择情绪欢乐的音乐。通常欢快活泼的舞蹈动作比较符合幼儿此阶段的情感辨别力,在舞蹈表演中也更容易表现出这些情绪。5至6岁的幼儿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情绪认知和体验,那么就可以选择不同情绪的音乐,结合舞蹈动作,使他们能够在理解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更好地用肢体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对于幼儿阶段音乐质性感知及舞蹈动作质性感知的能力训练是必要的,这对幼儿自我肢体的认知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选择与所教授舞蹈动作质性相匹配的音乐作为舞蹈训练的辅助,例如舞蹈教学中动作质感重的、慢的,可以选择乐器音响低沉、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先创建某种情境或动物的模仿,让幼儿体验其质感,再将这种质感配合节拍练习,最后把这种动作质感的经验放入舞蹈表演当中。所以,舞蹈教师结合幼儿对音乐质性认知能力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在认知动作的基础上提高舞蹈表现力。

三、基于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舞蹈教学策略

(一)注重舞蹈音乐学习

舞蹈教师往往忽略对于舞蹈音乐的分析与学习。3至6岁儿童的舞蹈组合学习中,大部分都是节奏明快、重拍与舞蹈动作相匹配的音乐。除了教授动作协调之外,教师应该将音乐纳入教学环节,按照音乐节奏的大脑感知——神经冲动——支配肢体和器官的顺序准确完成符合节奏的律动。音乐的感知包括对节奏的把握、旋律的跟唱。音乐感知能力与动作的输出效果紧密联系,因此在教授新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将音乐中的节奏从速度、强弱等方面单独练习;接着学习歌词、旋律跟唱,并多使用音乐伴奏练习单一元素动作,例如出手、踏步、点头等动作,加强幼儿对音乐节奏及动作节奏的感知,这样也避免了教师过多使用口头数节拍的不准确性。相当多经验不足的教师由于本身的音乐素养能力,在口头数节奏时速度、重拍都与音乐原本的节奏准确度相差较远。常见问题是,音乐播放时幼儿很难跟上节奏,或者教师在口头数节奏的时候,节奏轻重缓急、情绪没有表达出来,幼儿找不到重拍。因此,教师在教授新动作、需要放慢速度口头数节奏时,可以先将节奏型的特点把握好,辅助小鼓敲击重拍,让幼儿能够更准确地感受到与音乐播放一致的节奏特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舞蹈教学环节中,幼儿初学动作时,大多教师采用慢速,但是在慢速时并没有将节奏的韵律和强弱也严格按照音乐原本的特点来进行,因此,在进行慢速练习时还是应该按照教学目标的节奏韵律来进行,接着将音乐调成中速继续练习,最后再使用原来的速度。这样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循序渐进、举一反三,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舞蹈组合。幼儿的舞蹈教学不能够与音乐完全分开,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进行。幼儿在听音乐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当中,身心参与其中,包括耳朵听、大脑感知、肌肉感知等各个方面。舞蹈教师如果能注意到舞蹈和音乐的关系并进行教学调整,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二)利用声效、动作作为提示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夸张的声调和动作及表情等是吸引幼儿集中精力的有效手段。在音乐中舞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重拍点,引导学生发出一些有趣的、与音乐和舞蹈情境相符合的声音来帮助幼儿记忆和表达。或者舞蹈教师可以在动作转折处做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加深幼儿的动作节奏记忆,这样从视觉、动觉、听觉等各个方面刺激幼儿,在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最终更高效地达到教学效果。

(三)用音乐节奏型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舞动

除了用舞蹈组合中规定的动作来配合音乐节奏,还可以用哪些其他的身体部位和动作来舞动呢?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创造舞蹈动作和小组合,或者运用适当的道具来完成,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举一反三,也让幼儿的大脑和肌肉同时得到节奏感的锻炼,进而促进舞蹈表现力的形成。(四)选择合适的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思考儿童喜欢用重复、熟悉的音乐还是喜欢新的音乐?3至4岁的幼儿通常会对他们喜欢的歌曲一而再地要求“再来一遍”,这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式,因为他们往往在这个熟悉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信心,这是情感的需要。另外,足够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帮助幼儿形成记忆和经验,有助于使他们的动作更加顺畅和熟练,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而新的能力正需要在已有的、熟练经验的基础上去发展。因此,舞蹈教师在对3至4岁的儿童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重复采用他们喜欢且容易舞动起来的音乐。

四、基于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的舞蹈训练、表演音乐选配

什么样的音乐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有舞动的冲动?教师在选择舞蹈训练和表演音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幼儿喜欢听怎样的音乐?他们听到哪些音乐时能够迅速开心地舞动起来?这些同样是舞蹈教师在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需要认真思考的。总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音乐曲式工整、旋律乐段完整、富有形象特征

选择舞蹈训练或表演的配乐,想要幼儿较容易地感知到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乐段的开始与结束,就应注意尽量选择曲式工整、旋律乐段完整的音乐。舞蹈教师选择音乐前应先明确音乐节奏节拍类型,乐曲能够与舞蹈教学所表现的鲜明形象特征相符合,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舞蹈训练和表演的掌握。

(二)音乐情绪欢快、明朗、优美,符合幼儿年龄段的感知

幼儿能够在节奏鲜明、音调愉快的歌曲和音乐中感受舞蹈的节奏和节拍,选择与幼儿年龄段生活有联系的、熟悉的唱词音乐或歌曲,能够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更加容易对舞蹈练习达到良好的感知。

(三)音乐剪辑要符合音乐规律

舞蹈教师通常需要重新剪辑音乐来配合舞蹈教学或表演的需要,在乐段的剪辑过程中,要符合音乐的节奏节拍规律、运用恰当的节拍速度和音乐特效,使乐段旋律或者情绪的转变自然合理、清楚有序,有利于幼儿舞蹈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展现。

五、结语

幼儿舞蹈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尊重与了解幼儿在各年龄阶段的音乐能力发展特征,针对不同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设计及教学手段,才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3至6岁幼儿在每个年龄段的发展特征各有不同,因材施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还能够对幼儿的节奏感学习及舞蹈表现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以后的舞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8]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王秀萍.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黄双雷.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4]刘婧.论音乐教育的游戏品格[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尹爱青,等.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王秀萍.经验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

[7]茱莉亚·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陈妃燕,苏丹,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杨欣欣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