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实践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实践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实践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被越来越多教师关注,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不容乐观,教师对于体育教学衔接没有完善教学计划,即使有明确教学目标通常也不能准确把握。本文探究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差异,并分析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探索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策略,供各位教师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对策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深入改革,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部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政策。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改革和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体育是一门以锻炼身体为主的教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学校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不相同,在教学重点中也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是当前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差异

1.教育目标和教学思想的差异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更加倾向于素质教学,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体育运动更多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调节剂,不存在教学压力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更多是充满趣味性的体育项目,以积极的参与性引导为主。但是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作为中考项目之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素质与运动技能,教学标准也会更高,并且受其他科目学习的影响,学生课业压力会更大,因此,体育锻炼的时间会更少。

2.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也较少,性格也更为活泼好动,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其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体育课程项目安排,更多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要过分关注运动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才是教学重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更加成熟,个性也更加鲜明,并且常会有叛逆的心理存在,教师应更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以更加尊重学生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环境和外部因素有着更强的感受能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更加敏感。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运用更多技巧性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需求。

3.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差异

在小学和初中体育课程的差异中,教学内容的差异最大,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更多是简单的体育项目,不会涉及高强度复杂技巧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课堂的开展中也多以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为主,更加侧重情感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但是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就更为复杂,在课堂上会涉及许多高难度技巧的体育项目,需要学生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初中体育教学课程内容需要更加系统、完整的教学安排,也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自主参与性。在初中与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较多差异。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缺少整体规划

在整个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从儿童时期,到小学阶段再到初高中阶段,体育训练应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教学过程,每个阶段的教学都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的。但在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各阶段的体育教学并没有相互联系起来,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课程没有考虑彼此难度和形式的联系,造成学校的体育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整体,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随着我国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很多教师开始注意体育教学工作的衔接,但是并没有科学化的教学规律研究,没有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制定,对于体育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的教材规划作为整体指导。对于体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其指导思想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南。教材的整体规划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规划。但是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一个系统的关于中小体育衔接的教学指导,导致一些教师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解,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衔接工作。

2.教学方法脱节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教学方法存在脱节,并且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学习最大的不同是,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作示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示范方法,对于运动技巧的掌握也不尽相同。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示范影响较小,基本做到动作舒展即可,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进行学习,教师在简单的讲解与示范中,学生就可以领悟动作要领。比如体操练习,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模仿中即可掌握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随着学生的身体机能逐渐增强,体育教学内容也会更有难度,并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示范学生就可以掌握,比如在足球技巧教学中,教师也只能简单教给学生发球、拦球、传球等动作要领,其他的具体动作并不是教师示范学生就可以学会的,要学生自己在练习中慢慢掌握。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和运动技巧难度都有所不同,因此,两者的教学方法也截然不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存在脱节问题。

3.教学内容脱节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征不一样,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都不相同,因此,中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也不一样。不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教学,但是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这一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并没有认真备课,随着心情进行教学安排,对于教材中的内容随意选取,没有做好教材间的有效连接,导致体育教学内容脱节。很多教师在初中还在进行跑步姿势的教学,这本应该是小学就早已进行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很多教师不关注教学内容规划,盲目上课,以致打乱整体的体育教学内容,造成教学内容无法良好衔接,产生严重脱节。

4.教学重点脱节

由于我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影响,目前中学阶段和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重点是不同的。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参加体育考试,因此教学重点在于体育考试项目的针对性训练;小学阶段的学生不需要考试,于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品质建设为主要目标,因此小学体育的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上。但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需要参加体育中考,教师的教学重点会放在体育技巧的培训上,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拿到好成绩,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更多以体育技能教育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会大大减少,这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存在脱节的主要原因。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1.突出课程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体育教学内容,以更加长远整体的眼光设计教学内容,看待体育教学。教师在教学衔接过程中要注意课程设计的层次性,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技巧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体育学习衔接,突出教学整体性。另外,体育核心素养的衔接也是帮助完成体育教学内容衔接的重要渠道,教师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利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完成课程的整体性规划。小学体育是中学体育的基础,中学体育是小学体育的延伸和提高,二者之间相互配合,紧密连接,想要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衔接,首先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衔接。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有一致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从小学的体育课程良好过渡到中学的体育课程,实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有效衔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观察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时根据不同特点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制定更加适合的运动项目,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教学内容。尤其学生在刚进入初中阶段后,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还和小学阶段是一样的,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就要做好衔接准备,在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上进行改变,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进行铺垫。到了初中阶段,教师也不要盲目提高教学要求,要给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很自然地进行体育学习衔接。

2.优化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内容衔接

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想要做好体育教学衔接,在教学内容上要首先进行优化,做好内容衔接。不能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小学也用,到初中还那样,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在重复教学中降低教学效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逐渐加强学生的运动技巧学习。这也要求有关部门对体育运动内容进行详细的技巧规划,例如,排球教学中,按照运动技巧分为不同教学内容,可以以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来命名教学内容,方便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对体育教学十分重要,不仅是运动技巧的学习,教学规划的重要体现。另外,教学内容的衔接除了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外,还能在兴趣小组中得到体现。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3.加强教学模式衔接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特征不一样,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理论上的清晰认知,很多情况下体育锻炼就是玩,教师也会更加关注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了更多了解与体验,这一阶段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意愿。因此,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师就要充分重视学生自主练习和合作配合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加强对体育运动的领悟和认知,到了初中才能有更好的方式进行体育学习。到了初中阶段,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自主习惯的培养,以及对高难度动作的教学耐心,可以多借助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体育课程学习,完成体育教学的衔接。另外,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小学教师应加强联系,互相交流和学习教学经验,不断摸索好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渐找到符合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4.实现教学评价方面的衔接

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获得更强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自己所掌握的运用技能。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的评价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就必须重视教学评价方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进行教学评价,将教学评价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在体育锻炼中放松心情,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没有成熟,不适合参加太多高强度和高难度的体育锻炼,因此,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相对随意。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小学阶段有了很大提升,体育运动技能也更加专业,中学体育教学需要更加专业、严谨。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背景和环境都不一样,存在诸多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阶段性变化,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虞代明.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1(25):131-132.

[2]佘文惠.探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1):151-152+155.

[3]吴韵.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求知导刊,2020(42):33-34.

[4]黄来桂.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衔接[J].新课程研究,2020(23):52-53.

[5]林雅婧.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黑河教育,2019(12):67-68.

作者:陈永胜 单位:福建省宁德古田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