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应急文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升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通过调研和访谈提出了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按照系统安全的思路,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应急文化体系,从知识维度(应急观念文化、应急行为文化、应急制度文化、应急物态文化)、逻辑维度(政府应急文化、社区应急文化、家庭应急文化、志愿者应急文化)和时间维度(事前的预防预备文化、事中的减灾抗灾文化、事后救援恢复文化)三方面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策略,有力地助推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升了全民的应急能力。
关键词:应急文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近年来频发的突发事件,如2011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的“H7N9禽流感”、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2021年白银的马拉松事件等都给公众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与损失,而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应急文化缺失。在应急管理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重理论、重技术、重公众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忽略了通过应急文化引导应急能力提升的深度创新和融合。如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形成政府主导、媒体推动、民众参与的科学的应急文化体系,政府应积极参与到风险的监管、沟通过程和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中。公民具备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并具有科学化和体可操作性的应急准备知识、对处理突发事件高度的自信度,不依赖政府,不消极等待,而是能够自主地实施相应的自我保护和风险预防行为,形成正确应急安全观,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状况,进而显著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1]。
1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现状分析
通过多层级问卷法、现场调研法进行调查,并对应急管理局、应急办、卫健委等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社区公民、学校、志愿者、专业人士进行结构性访谈,总结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详见表1。
2应急文化概念及维度
国内外应急文化领域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应急文化的内涵和概念可以如下解释,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精神文化层面;可以借鉴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层级即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进而构成应急文化的知识维度,包括应急物质文化、应急制度文化、应急观念文化和应急行为文化。应急管理是一个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闭环循环系统,因此,从时间维度必须包括事前预防阶段、预备阶段,事中预警、响应、救援各个环节和事后恢复、重建阶段,是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观念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另外,应急管理涉及政府层面的监管、城市社区人员、社会志愿者和专业救援队伍方方面面的应急组织和力量。因此,笔者认为,今天的应急文化建设构成了全过程系统化的突发事件应急文化建设系统,以系统安全的思维从三个维度建立应急文化建设体系:第一个维度是知识维度层次(包括应急观念文化、应急行为文化、应急制度文化和应急物质文化),第二个维度是逻辑维度层次(包括政府应急文化、公众应急文化、公众应急文化和志愿者的应急文化),第三个维度为时间维度层次(包括事前的准备应急文化层次、事中的减灾救援文化层次和事后的应急救援文化层次,详见图1)。
3城市应急文化体系构建策略
3.1应急文化知识维度的建设策略
在知识维度的层面上,应急文化知识包括相关制度体系、人们的观念和认知、物质保障基础和行为方式四个方面,应急物质文化建设就是要保障应急条件下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其中物质保障是基础,精神观念是灵魂,制度体系是强大的支撑,行为方式是正确应对风险的重要保证。3.1.1应急物质文化建设。(1)充足的避难场所及清晰的疏散路线。各地域应尽可能地建设多功能、全方位和适合于各类突发事件的避难场所,如建设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已定为公共应急避难场所的广场、绿地、公园、体育场等,平时可用于休闲、娱乐、在这些场地上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牌、清晰的疏散路线图和辨识度高的避难场所标识。同时,开发应急避险网络图,在家庭应急手册中附上应急避险平面图,通过应急演练保证城乡居民能够熟悉逃生路线,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撤离。(2)完善应急设备和物资保障。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如应急棚宿区、应急简易厕所、应急避险指挥所、应急饮水处、应急物资储备供应站和便捷的医疗救助站等设施应当更加完备;消防通道、安全门、消防栓及灭火器等保证设备设施完好,并能有效管理,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当灾害发生时能够随时投入使用。倡导社区居民家中自备高空逃生器材、火灾时的防毒设备和创伤急救包、急救药品及便携手电筒等基本物资,便于突发情况下,紧急科学地逃生。(3)拓展宣传培养渠道,补充宣教培训设施。伴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应急培训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采用慕课、微课、抖音小视频、虚拟仿真实验室,还包括场景式、体验式的宣教和培训方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众应充分认识应急文化在助推科学的应急价值观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公共场所宣传栏中单独设应急文化建设的专区,设立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橱窗,普及常见的应急救援知识,张贴宣传海报,投放公益广告,使之成为培育公众应急文化的一个平台,引导居民学习应急避险常识和自救互救知识。(4)应急通信设施。通过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应急信息的上传下达,保证有效实施救援,通过建立现代化卫星通信和固定通信服务平台,加大应急基础设备建设力度;建立网络作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当事故发生时便于实时公布灾情进展情况,避免民众听信谣言,造成恐慌,也便于接收社会各方爱心人士捐助,共渡难关[3-6]。3.1.2应急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主动应急避险的意识,以教育、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居民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一个好的应急文化氛围。如随时注意查看家里煤气总阀,窗口、楼梯口等无遮挡的地方不要摆放易倒易碎的物品;不占消防通道。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应急教育和培训,提升民众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积极主动地面对危机和挑战,培养稳健和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突发事件不慌张,不盲目施救,发扬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冷静应对突发危机,树立对大国担当的自信心,使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人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并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主张“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救互救、逃生技能,有效提升全民的素质[1-3]。其次,要重视应急科普对宣传应急文化的重要作用,确保应急信息及时公开,采用多元化渠道进行媒体宣传,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内容形式的生动化应急避险自救知识,针对新冠疫情期间生物安全的短板,及时补充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让公众能够及时地接受各种应急文化知识与信息,营造发达的应急文化媒体宣传网络,才能够有助于公众建立起理性的危机心理安全防线,从而提升突发事件整体的应急能力。最后,在应急观念的塑造方面,应当正确认识当地的风俗习惯,与应急文化建设思想相违背的风俗习惯应当采取柔和的方式纠正,给民众树立正确的应急观念,使应急文化培育可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能够使正确的应急观念有效传播。3.1.3应急制度文化建设。在社区应急管理过程中,要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应建立一套由国家法律、部门法规和专门条例规章等组成的一套严格成熟的应急制度、法律体系,调整和处理各种相互关系,规范应急行为。社区应急制度文化建设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使应急文化制度化,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法律地位,明确政府与民间组织各自的权责关系,使社区成员的应急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规范和制度来指导和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方式,避免治理主体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参与度和合法性。二是社区必须将其倡导的应急文化价值观通过制度的方式传递给社区成员,强化法制观念,向应急工作的参与者宣传应急工作的相关法律,制定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计划及相关规范措施并严格执行。3.1.4应急行为文化建设。(1)日常行为培养。在企业或机构的《日常行为规范手册》中加入应急的有关内容,将应急文化渗透于城乡居民的日常行为,通过平时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塑造来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培养应急素养;养成公众遵纪守法的行为,对遵守法律或规定的行为予以鼓励和表扬,通过公众良好的应急道德观的养成,避免错误的应急行为的形成。(2)自救互救与演练。城市民众必须掌握自救的技能,如应急救援技术、避险自救技术、医疗自救、紧急疏散、避险逃生等。应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包括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人工呼吸的方法等,同时也通过增加演练频次来检验预案是否具有衔接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应做好与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及时沟通,协调施救的配合。
3.2应急文化逻辑维度的建设策略
地方政府要有效发挥责任监督以提高危机应对的能力,明确应急主体地位、权责,规范应急管理流程,不断加强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完善顶层应急法制建设,建立多种类应急法规体系,尽快出台应急法律的具体实施细则,量化监管理部门成员考核标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创新应急教育方式,借助应急办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根据政府主体、社区公众和志愿者所处的行业、职业、文化程度和服务特征等不同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常态化的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根据客体需求努力提供精准应急服务供给对策,普及必须掌握的应急知识、技能。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提高应急预案编制的逻辑规范性。组建一支专业化、全面化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要求既要包含专业化的第三方预案编制人员,又要有基层各部门人员参与,落实自身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在预案文本编制完成后,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预案进行审核、论证、评估和多种方式的演练和评议,确保应急预案具有实操性[4-6]。
3.3应急文化时间维度的建设策略
根据应急全流程中的时间顺序,事前要按照风险预控管理的理念,强化危险源辨识、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的有效评估,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人员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管控为重点抓手采取措施,消除、减少、控制风险;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在此过程中采用戴明的PDCA螺旋式改进的模式,将风险降到可控制范围,从而降低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全民安全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安全教育网络。同时,构建由政府负责、由企业及相关组织主导、社会扶持三者结合的应急资金投入机制,重视善后重建募集资金力度,通过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以及与专业机构、企业的协同合作,能够在突发事故后快速有序地进行恢复重建,给受灾区人民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提供有力的支撑[7-8]。
4结论
(1)本研究以系统安全的思维,分析了应急文化建设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管理能力提升的关系,构建了三个维度全过程突发事件应急文化建设系统,分析了应急管理新体制下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文化建设的新内涵,进而提出应急管理的提升策略。(2)分析了当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掌握应对当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主要影响因素[7-9]。
作者:余岚 柴婧 周佳敏 孙宁 杨日丽 单位:陇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