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区域性差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我国省际及区域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差异,通过计算发现,在研究时段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大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说明教育投入均衡性问题在国家以各地区多主体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进一步实现各地区、各类别区域普通高等教育的趋同发展,应多举措优化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加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基尼系数;泰尔指数
1研究设计
1.1数据来源
结合分析数据的可获性,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典型指标。生均经费是反映学生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以及体现教育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分析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省际及区域间差异时,本文以对应数据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为依据,研究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情况。文中有关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2-2021)》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2021)》。
1.2研究方法
1.2.1运用基尼系数反映生均经费的均衡性。基尼系数原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一个指标。该指标同样适用于衡量教育经费分配的均衡程度。本文采用Silber(1989)提出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其公式为:G=e'Ωs(1)其中,e是分量为1/N的N维列向量(N为所调查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总数);s是分量为si=yi/Nμ的N维列向量(μ为总体均值);Ω是一个N×N矩阵,对于Ωir,如果i>r,其值为-1;如果i=r,其值为0;如果i<r,其值为1。1.2.2运用泰尔指数反映生均经费的均衡性。泰尔指数亦可用于衡量教育经费分配的均衡程度,其计算公式为:GE=1N∑Ni=1yiy-logyiy-(2)上式中,N为所调查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总数;yi为不同个体的生均经费值;y-为总体平均生均经费。相比其他指标,泰尔指数具有可分解为组间泰尔指数和组内泰尔指数的优点,有助于准确找到引起差距变动的原因。假设研究对象可被分为G组,每一组表示为Sg(g=1,2,···,G),第g组Sg中个体数目为ng,那么∑ng=N,yi为总体中个体的生均经费份额,yg为第g组在总体全部生均经费中的份额。记Iw和Ib组内生均经费泰尔指数和组间生均经费泰尔指数,分解后的公式为:GE=Iw+Ib=∑Gg=1yg∑i∈Sgyiyglogyi/yg1/ng+∑Gg=1logygng/n(3)
2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详尽体现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区域性差异,本文采用“总—分”结合的研究方法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分为四大类区域,以进一步研究类别内部或类别间的差异。分类的基本思想就是反映所谓“物以类聚”的现象,使我们的研究对象按照相似性归为一类。本文结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运用2011-2020年各研究对象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地区进行分类。其结果为,第1类地区(4):京沪津苏;第2类地区(3):闽浙粤;第3类地区(7):渝鄂鲁蒙陕辽吉;第4类地区(17):湘冀晋黑皖赣豫桂川贵琼云藏甘青宁新。
2.1基于基尼系数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差异分析
依据公式(1),计算出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分区域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基尼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从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来看,其数值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由此反映出的省际教育经费差异在不断缩减,可能原因是相关政策实施后,教育经费的分配进一步合理化,表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从分区域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来看,横向数据显示,2011-2018年,第1类地区的生均经费基尼系数高于第2、3、4类地区,表明第1类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均衡性比其他三类地区相对较差,同时也印证了京津沪苏普通高等教育投入程度差距较大。2019-2020年,第4类地区的教育生均经费基尼系数超过第1类地区,居于榜首,说明该类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投入差异性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趋势。纵向数据显示,全部四类区域的教育生均经费基尼系数整体呈现先增再减的变化态势,说明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在逐渐扩大后又逐步减小,同时也表明教育投入均衡性问题在国家及各地区的政策组合拳等积极举措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2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差异分析
用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2)和(3),测算出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分区域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的泰尔指数,得到表2。结果显示:(1)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的泰尔指数大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与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类别间泰尔指数也与总体泰尔指数保持基本步调呈先升后降的态势。类别内部泰尔指数则相反。在本文研究时段内,类别间泰尔指数值一直遥遥领先于类别内部泰尔指数,说明受区位因素、差异性激励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四大类别地区间的普通高等教育投入程度差距比较大。(2)分区域的横向数据显示,在类别内部中,泰尔指数大小关系为第4类地区>第1类地区>第2类地区>第3类地区,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位于高低两端的第1、4类地区内部的生均经费差距较大,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欠均衡性。纵向数据显示,第2、3类地区泰尔指数在类别内部泰尔指数中的占比情况相对于第1、4类地区较平稳,第1类地区泰尔指数占类别内部泰尔指数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第4类地区则相反,表明第4类地区内部的生均经费差距是造成类别内部泰尔指数波动的主力。
3结论与政策建议
3.1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工具分析我国2011-2020年省际及区域间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差异问题,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研究时段内,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总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二是从分区域来看,虽然在本文研究时段内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是第1、4类地区地方政府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稍显逊色,导致相对其他地区,该两类地区生均经费差距较大,从而引起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中间平稳、两边塌陷”的非协调现状。
3.2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拉近我国地区间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差距,实现趋同发展,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优化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发挥财政资金牵引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202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指标连续九年突破4%。4%作为投入底线,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多次重申强调,该软指标的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然而,我国教育经费组成中,公共财政投入以外的社会资金对教育经费投入的贡献率非常小。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均等化,应探寻更多经费补充策略,实现财政性经费和非财政性经费“同步走、双提升”,积极引导财政资金牵引民间社会资本投入教育事业中,形成政府和社会资金齐头并进、共同增加的良性投入模式。其次,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助力普通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当前,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在全国各地区中的配置比例不均衡,存在软硬件投入结构不合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等诸多问题。高等教育经费结构性调整要以教育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为重点,通过优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持续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同时,要满足国家各类重大战略实施的现实需求,对国家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以及重点环节人才培养上给予适度经费倾斜。最后,加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实施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教育资源共享计划,全面加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拓展优化校际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实现多级联动和互通,对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通过积极推动校际优质课程共享,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服务平台,实现课程动态集成、按需服务,让师资缺乏、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缩小教育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欠均衡的现实困境。
作者:刘玉芝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