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在校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近年来高校安全事故亦随之加剧。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形势,高校管理者应当着力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制定更合理有效的处理机制,及时解决现有问题,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不失为一条优秀的解决路径。本文将探讨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期为高校学生的安全学习生涯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引言
常言道,安全是第一要义。安全被我们看作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是不可超越的先决条件,危险是无处不在的,它可能没有锋利的剑芒却伤人于无形之中。所以高校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这既是对学生自身的保护,也是对社会安全的保护,更是对国家安定的有效保证措施。
一、高校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力度,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学生本身。现如今,新闻频频爆出“校园贷”“微信诈骗”“短信诈骗”等新闻,虽然高校学生大多有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但还是会有“趁虚而入”的不法分子,这个“虚”正是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薄弱部分。前文所述主要是对财力和心理上的伤害,更为严重的是对生命安全的伤害,高校学生去兼职、见网友,继而被拐卖、性侵的事件数不胜数。这些都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薄弱有关,甚至有在玩耍打闹的时候,从楼上不小心摔下导致重伤的案例。这些事故本可避免,只要高校学生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即可。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
(一)安全保障工作方面
高校的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安全保障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教育学者的不断研究与分析,对于高校安全保障工作的影响因素,做出了三个方面的总结,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和外物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者,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的影响学校日常教学的安全性,属于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安全意识,那么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平时生活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的校内安全活动离不开老师的辅助作用,作为整个教育的指导者,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其自我安全意识对日常生活的安全系数有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工作中安全保障是关键内容,只有教师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强,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安全教育。物质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高校校内环境和不良天气的影响,校内环境的布局与规划如果存在异常状况,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优质的安全保护设施是确保日常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的众多地区,夏天的气候较为炎热,由于部分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室外进行,所以当遇上恶劣天气时,很容易导致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在气温较高时,安全意识不足的学生很可能遇到中暑情况。最后,是管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课堂管理、高校相关部门安全管理以及学生参加保险的情况管理等方面,上述管理因素中有任何一项发生管理不良事件,都会对日常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或教学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同样增加[1]。
(二)网络安全方面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已超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约为70%。目前高校学生几乎都是“00后”,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接受度高,依赖性强。与之相对应的是互联网对“00后”也有较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互联网相对于纸质媒介,具有信息量更多、传播速度更快、时空跨度更大的优势。对高校学生海量信息的获取、学习方式的丰富、生活的快捷便利等方面带来了正面影响,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短视频泛滥、上网时间长影响到学习生活等负面作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容易在极短时间内被发酵、被扭曲、被误传。同时,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喜欢关注时事、聚焦时政热点,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受年龄和阅历等限制,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更多的是简单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评价社会问题,缺乏理性和辩证思维。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凭借各类网络平台,利用突发的、公众关注度高的公共事件煽动大学生,从而达到搅浑网络舆情、操纵公共言论的目的。
(三)高校学生心理安全方面
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心理方面与其他群体有显著不同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富差距导致的孤僻、自卑等问题;其二是人际交往困难引发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差。反映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上,表现为难以正确处理寝室舍友、同学、恋人等人际交往问题,容易走向极端,产生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等问题。其三是就业困难引发的心理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社会各行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高校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在笔试面试中屡战屡败,不能找到和个人就业预期符合的理想就业目标,无助、失望和痛苦情绪强烈。以上问题带来的后果是相当比例的在校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了焦虑、失眠、强迫等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学校、家庭等社会支持系统的疏导和化解,甚至还会产生其他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是高校潜伏的安全稳定隐患,给学生个人、高校管理以及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2]。
(四)高校安全管理方面
高校安全管理受学校行政化管理的影响往往表现得较为保守。与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不同,高校安全管理因缺乏市场竞争往往效率低下,对于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习惯性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案而不顾学生和教师的实际体验,这也是高校安全管理体制饱受诟病的地方。如高校对于在室内安装洗衣机使用大功率吹风机等都有严格规定,一方面声称为学生用电安全考虑,但另一方面却迟迟不为高校宿舍区的骨干电网扩容,导致断电断网事故频发,学生对校生活体验的反馈一致较差,但又投诉无门。另外由于校园安全管理的僵化,又导致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安全监管较为不足。如对高年级学生在违章电器方面监管不足,对于学校高层建筑顶层房间的门锁没有严格监管等,对于这些常见安全隐患监管不足是高校安全管理僵化固化的重要表现。
三、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一)重视网络舆情,构建网络舆情正能量
高校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话语环境,确保在网络舆情环境中的主导地位。掌控网络舆情要以引领为主,监管为辅。首先,要占领高校网上舆论阵地,以正能量和红色文化引领网络舆情。例如,在学校官网、学工部微信公众号、二级学院公众号上重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国近代史、建党建国史,传播红色文化,学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传播正能量。及时掌握师生在校园网、学生常用社交网站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动态。以上两者结合,形成覆盖全面、有效管理的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其次,在网络上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既要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也要熟悉了解“00后”大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接收程度,避免僵硬无趣、自说自话的灌输方式,还要符合当今时代的语言风格,避免脱离时代、言之无味的说教方式。如公众号推文在提供言简意赅、生动有趣的文字同时,可加入漫画、表情包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才能引起“00后”大学生的共鸣,才能真正实现弘扬主旋律、散发正能量、传播红色文化的目的[3]。
(二)打造师资队伍,提升课堂质量
为了确保高品质的安全教育课,高校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团队,还需考虑建设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队伍主要由优秀的思政老师、资深辅导员和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组成,并且聘请校外安全专家定期来校做兼职老师。在健全师资队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这支队伍具备较为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安全教育经验。要站好讲台,用好讲台,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安全知识。教育形式上要生动活泼,避免枯燥的说教模式,寓教于乐,要善于使用卡通、漫画等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和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还要请高校保卫部门工作人员讲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总结经验教训,教会学生快速识别、分辨各种危险源和危险行为,确保意识形态和人身财产安全。
(三)推进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属于我国现代高等院校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该项工作对我国青年人群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目前我国教育部以及全体教师都认为,在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科学、有效地避免日常生活及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尽可能地降低教学活动中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才能够保证各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各大高校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生理、心理情况、教学方式等因素。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难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了当代学生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会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格外注意对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方法,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重视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这样不仅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指导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改进安全教育的宣传方法,使其更为合理化,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发展。
(四)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展开与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在学校校内宣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慢慢地渗透各种安全知识,以达到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目的。安全教育知识应包含多方面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基础的生命安全知识放在首要位置上,如若在此处有所缺失,则会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对于突发事件没有充分的应急能力与手段,进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高校校园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和相应的安全技能指导,提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主动且有意识地注意生命安全,在确保学习、工作高效率进行的同时,可以保证生命身体安全[4]。
(五)更新高校安全管理理念
想建设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就必须更新高校的安全管理理念,学校应转变自身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观念,对于应该交由保安公司和物业公司管理的事宜全权由这些公司负责,学校更多地负责对这些公司的监督工作以及安全教育工作,以避免事故发生时权责不清的情况发生。同时,学校也应转变过去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管理办法,对于应该完善的校园基础设施及时完善,这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抱怨情绪,也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如,校园电网管网的完善等都是高校应积极主动优先完善的事宜,电网的完善可以减少因电器负载过大而导致火灾的可能,自来水管网的完善则可以减少学校自来水自给自足的用水压力,保证学校的用水安全。
(六)规范宿舍管理制,培养学生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建立完整的宿舍管理制度,需要老师同学生会人员共同商议,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考虑,以学校要求的角度。同时学生会成员作为学生代表,也是真切为学生群体考虑,本身作为学生群众,以学生角度出发,双方共同权益利弊,打造适合学生的宿舍管理条例。另外,学生会人员肩负督查宿舍安全卫生的重任,每周进行宿舍安全卫生检查,从抽查到全方位普查,对于宿舍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如宿舍楼道内堆积垃圾,学生会成员在检查时就应及时通知宿舍成员,对门口的垃圾进行处理,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5]。
(七)创建浓厚的校园安全宣传气氛
校园安全宣传不能局限在狭窄的课堂范围,而是需要逐渐拓宽高校现存的安全宣传视野。因此,在宣传校园安全并且创建校园文化的具体实践中,高校管理者应当更多致力于创新宣传手段,从而将常规化的校园安全宣传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通过创建浓厚的校园安全气氛,应能够阻止某些潜在的各种伤害隐患。与原有的安全宣传手段进行对比,信息化手段能够明显提升校园安全氛围创建的效果,还能增强安全宣传对于在校生的吸引力。
(八)建立严格的问责体系
问责体系是对规章制度的一种检测体系,在校园中发生问题,但却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时,校内除了解决问题之外,应找到本次事件的直接负责人,要追究其责任,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失职人员做出相应的惩罚。在惩罚机制中,惩罚不能够草草了事,如若只是搞形式主义,就不能够引起学生与教师的重视;所以,对于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人员,需要严格落实问责机制,给予相应惩罚。完善有效地运用问责机制,就要求校内工作人员能够切实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严格处罚责任人。当然,问责体系的意义并不是惩罚责任人,其应起到警示作用,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使安全工作人员能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激励安全工作人员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促进安全保障工作的顺利展开。
(九)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高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高校校舍图书馆、食堂等建筑必须符合国家抗震、消防等相关标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提升学生食堂建设标准,加强明厨亮灶、烟道清理、食品安全等管理措施,提升学生用餐满意度。严格按照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配置符合要求的灭火器、应急灯等消防设施,促进校园消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大校园监控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对教室、走廊、户外活动区域等采取全方位监控的方式。
(十)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体系
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体系是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切实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完善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可以切实有效的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安全教育工作责任的落实,有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明确,有利于对校内各单位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和促进,有利于整体提高学院安全教育工作能力。为使高校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成体系开展,学校需要明确牵头组织单位,加强部门间协同,针对全校师生员工统筹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十一)优化学校周边环境
随着高校的建立和发展,学校周边的环境逐渐复杂化,越来越多商业、娱乐、餐饮场所充斥着学校周围。而这些场所的安全环境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出行安全等方面,给学校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带来隐患。为此,需要加强与属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联系,多方联合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首先,要对学校周边的餐饮娱乐设施进行优化。学生在这些餐饮娱乐场所,受到不同层次的人的影响,可能会滋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娱乐习惯,导致出现夜不归宿、酗酒、打架斗殴的行为,成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一大难题。其次,需要加强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科学规划信号灯、电子眼、人行道、停车位等,确保校园周边良好的交通环境。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要尽快提上日程,并充分利用校内的师资力量与管理手段开展文化内宣,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拓展安全文化影响范围,保障高校的整体秩序,让师生安稳生活与学习。对此,高校应提高对高校各类安全问题的重视、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做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并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切实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靳晓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1):42-44.
[2]张家驹.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之我见[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3):17-19.
[3]刘珊珊.基于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大学美育教学实践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58-159.
[4]王泽松.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2):21-22.
[5]李佳慧.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作者:蒋婷婷 侯涓 陈霞 周绍军 杨本智 单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