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与控制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从公立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入手,分析了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基本成因,提出了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保证资金流动环节安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工作等一系列控制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控制;审计监督
基于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背景下,医疗机构数量逐渐增加,众多民营医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医疗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而医疗服务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医院财务风险加剧。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主要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导致,如取消药品加成、医保结算方式变更等外部政策调控风险,以及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预算执行力不足、缺乏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不到位带来的风险。基于此,公立医院需要结合相关规定,践行配套的规章制度,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做好医院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工作,规避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优化财务内控机制,获得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充分体现医院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益。
一、公立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
1.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风险。随着新医疗体制的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医药分开属于新型医疗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最核心的就是避免出现以药养医的情况。基于新医改推进的背景下,药品加成取消,更加适应新时期环境发展趋势,规范化使用临床用药。随着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医保全覆盖,居民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增加医疗支出成本的情况下,取消药品加成,不仅减少了医院的收入,也对医院收入结构提出了改进的要求。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得不到有效的补偿机制,医院往往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取消药品加成以后,会对公立医院的收支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医院面临经营风险。
2.医保结算对医院资金链的影响。在实施全民医保以后,来自医保收入的占比逐渐增加。医保支付不是实时支付,有一定的周期,会导致公立医院的现金流困难,可能引发医院现金流风险。公立医院与医保中心对接的过程中,若出现断档的情况,会导致医院资金方面临较大的压力,增加财务风险。医保结算方式的改变也会使公立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医保结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按比例报销改为DRGs付费。传统的医保付费方式,医疗费用的风险主要由医保机构和患者承担,DRGs付费方式下,医保结算机构将费用风险转嫁至公立医院,超出医保预付费的医疗费用,医院无法从医保基金中取得补偿。
3.信息化建设对资金流动环节监控不足。医院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环节中,存在资金流动环节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公立医院没有落实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信息源、信息编码也存在缺乏规范性的情况,使得医院内部缺乏配套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利于提升财务数据使用效率。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数据监督平台,无法对财务收支环节进行把控与动态化监督,若发生风险问题无法及时预警,还可能存在疏漏,无法对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化的分配与使用,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财务风险。
4.成本控制风险。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大多来自临床一线,更加关注提升医疗服务,存在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足的情况,甚至忽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存在对成本核算认知有误区的情况,无法保证整体工作效率,对成本管控风险评估不到位。虽然医院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许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根据规章制度办事,对于成本消耗管控不力,成本控制效果比较差。在开展成本分析工作的过程中,有些成本项目记录不完整,导致成本分析结果不准确、不全面,不能形成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基本成因
1.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外部原因。主要来自政策风险,就是地方与国家政策改革而引发的风险问题。在医疗体制改革深入的条件下,政策变化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风险问题。政策风险具有强制性特点、不可预测性。政府在出台全新物价政策之前,如果有疏漏的部分,就可能出现较为恶劣的事故。一旦形成了规定就需要遵守,需要根据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否则会打乱医院原有的规划,甚至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补偿机制主要是提升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但是缺口仍然较大,公立医院仍然需要承担大部分损失。医保付费方式的改变,可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总控,医保结算机构按照DRGs付费,超出定额部分将由医院承担,减少了医保结算机构的付费风险,但是加大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医疗费用的回收不确定性增强,超出DRGs付费标准的医疗费用也将会形成医院的损失,因此新的医保结算方式对医院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原因。(1)资金流动环节的安全性。公立医院的实际收入主要来源于住院和门诊,资金流入环节的管控,关键就是门诊收费、住院收费管控。现阶段,移动支付方式相对来说较为方便,逐渐被医院广泛利用。引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HIS进行数据交换,可以保证财务收费结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由于网络传输、系统不完善等问题,HIS收入报表阶段金额、移动支付平台、银行流水额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移动平台存在交易到账不及时、特殊原因退费等因素,会导致财务对账面临较大的困难。(2)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控制主体变化。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后,财务控制模式产生一定的变化,财务控制主体也从财务人员,转变为计算机系统。而软件自身设计缺陷,系统与会计核算相互脱节,则会导致医院面临财务隐患问题。此外,会计人员没有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与知识,直接会对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使用的监督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利用信息化加强控制力度,也是财务控制的难点。(3)公立医院对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从公立医院的实际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其中日常公用支出的占比较大。在医院的改革发展阶段,管理层对这类费用支出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对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没有引入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也没有贯彻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理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立医院获得的效益。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及控制思路
1.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以应对政策变更风险。医疗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更改医保支付方式等,医改的目的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减轻患者负担。面对政策的变更,公立医院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以应对。对大型检查项目收入进行控制,适当提升手术、治疗等临床服务费的收入都是有效手段。公立医院还应当对药品采购进行全局性监控,对支付政策进行调整,并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化用药。公立医院要根据诊疗规范指南、医疗服务价格基本标准,对医院的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减少不合规、不合理的医疗收费。重点对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收入进行观察,并对检查收入进行把控,适当地减少药品收入、卫生材料实际占比。另外,适当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实现项目拓展目标,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水平,优化医院的实际收入结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公立医院的运营发展阶段,要想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要立足于医院的基本情况,做好财务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工作。在设置科学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同时,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监督体系。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大多包括货币资金、药品器材等,所以在财务风险预警的环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促进流动资产的顺利周转,并有效提升资产实际使用效率。第二,合理化利用医院信用、流动性负债等,直观体现负债财务杠杆效应,从多元化渠道补充流动资金。第三,相关人员要利用长期负债,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确保医院可以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稳固地位。财务人员要尽早了解财务风险蕴藏的风险因素,还需要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以及监督管控工作,保证财务改革环节监督控制到位。结合公立医院的基本情况,提出配套的科学化风险防范预案,从根源上规避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问题发生。
3.保证资金流动环节安全,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要想确保资金流动环节的安全性,医院就需要促进内控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活动,还需要从财务数据处理、收款数据监测、服务窗口、体系安全等方面,开展全局性的监督控制工作。若发生了问题,系统则可以进行及时预警,相关人员会提出配套的管控策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另外,对于各项支出来说,需要根据预算审批金额顺利执行。在面临财务风险问题的时候,需要提出科学化的风险规避方法,领导层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形成良好风险意识,促进公立医院的长效稳定发展,并对外部风险进行预测与总结。现阶段,公立医院最主要的风险就是经济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国家政策等,需要对其进行探究,对医院管理策略、局部规划进行调整,需要适当增加医院的资金储备,切实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4.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做好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并且协调各个科室对产生的医疗欠费进行及时催收,对医疗欠费的回收与科室收入进行考核。第二,定期做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卫生材料的盘点以及清查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财务管控环节中的薄弱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第三,从财务部门、医院管理层角度入手,促进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互相融合,从多元化方面做好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第四,在实际管理环节中,物资管理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设备、资产进行抽查,并保证账实相符。对于价值比较高的医疗设备来说,应当安排专门人员做好维护工作,还需要建立基本责任追究制,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降低医院的经济损耗。
5.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公立医院在实际运营发展阶段,要以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关键的突破口,以提升使用效率作为核心目标,确保医院收支平衡性,发挥出内部资源的实际使用效益。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引入合理化的管控手段,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财务人员结合医院的近几年运营发展情况,全面分析收入增减原因,对下一年度收入支出做出预判,再加上医院各科室的配合,共同制定出下年度资金预算,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当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市场调查。对于预算编制阶段来说,需要开展合理化、科学化的预算编制工作,以此有效地满足多项支出的需求,落实预算管理目标。
6.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公立医院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阶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内控管理效率与质量。第一,公立医院需要建设配套的内控平台,还要保证关键数据信息能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中,并做好全面的财务分析把控工作,避免因为人为核算错误带来经济损失。财务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公立医院基本情况,建立安全性较高的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定期维护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硬件设施,还要促进系统的稳定运行。第三,开展医院财务人员的电子化操作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7.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公立医院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需要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角度入手,并促进专项审计流程、常规审计流程的紧密融合。对于内部监督工作进行分析,促进审计部门参与公立医院项目审计工作中,确保核查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内部审计刚性与独立性,由公立医院领导层直接管控。外部监督工作,主要就是审计部门、税收部门、第三方审计机构等做好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监督工作,避免产生徇私舞弊的风险问题。采用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融合的方式,开展全面审计工作,使得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内控体制。在内部审计的环节中,如果医院运营存在风险问题,就需要明确基本责任,并从根源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公立医院战略发展目标。
四、结语
在公立医院的持续改革与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多层面的风险问题与挑战。要想实现稳定长效发展目标,就要做好内外风险管控的工作,避免不可控风险问题发生。基于此,医院需要将财务管理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还需要做好事前的预防与事后的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做好各个环节的把控工作,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运营损失。公立医院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还需要提出已发生风险的补救工作,保证医院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建设到位,将先进信息化系统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进而实现不利影响最小化的目标,保证风险控制到位,为公立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圳林,陈玥,曾耀有,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8).
2.平迪.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探究.中外企业家,2020(02).
3.周敏,章倩.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10).
4.梁晓红.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财会学习,2018(32).
5.许军,夏聪,杨枭楠,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会计师,2017(06).
作者:李治强 单位:达川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