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本文通过沉浸理论的启示,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情况进行法分析,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沉浸理论中技能和挑战相互平衡的原理,探索提升成本会计教学效果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沉浸理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一、沉浸理论
(一)沉浸理论概述
沉浸理论(Flowtheory)是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szentmihalyi)于1975年首次提出的,他在研究人的创造力时发现,人们在阅读、运动、艺术和音乐创作、工作、玩耍中常常会有沉浸体验。沉浸理论,又名心流理论,当人们从事难度和技能水平相当的一项任务时,所产生的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境界,这是一种忘我的心理体验。达到这种状态,人们会非常享受正在完成的这项任务,并且能够高效、顺畅地完成任务,同时,人们会完全被正在从事的活动所吸引。比如,意识的狭窄聚焦,自我意识的丧失,把不相关的知觉和想法都过滤掉,只对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反馈有反应,是一种沉浸其中、自得其乐的状态。沉浸理论提出了影响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挑战和技能。相对于人们所掌握技能来说,如果挑战太高,人们就会缺少控制能力,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或挫折感;如果挑战太低人们就会因为太容易觉得无聊而失去兴趣。因此,在挑战和技能平衡的情况下,沉浸状态往往容易发生。如图1所示:1985年,马西米尼(Massimini)等人全面梳理了“挑战”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8种组合,提出八区间心流体验模型。可见,当挑战与技能必须在一定的程度上,沉浸经验才有可能发生,如图2所示。由八区间心流体验模型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不同程度的挑战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最容易产生心流体验的区间是人们处于高挑战—高技能水平时,此时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是最享受做这件事情的,此时完成任务的效果是最好的。较为接近心流体验区间的是图中的1区,也就是人们处于高挑战—中等技能的水平,此时人们的好胜心会被激发,人们往往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完成任务。另一个较为接近心流体验区间的是图中的3区,也就是人们处于中等挑战—高技能的水平,此时人们拥有技能能够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人们可以充分享受掌控带来的愉悦感。而当人们处于图8区时,也就是高挑战—低技能水平时,人们所拥有的技能远远不够完成此项任务,焦虑的心态就会油然而生,这是不利于完成任务的。因此,要想达到心流体验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好挑战和技能之间的相对关系,尽可能地使人们的状态,在1、2、3这三个区间循环。
(二)沉浸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沉浸理论告诉我们,当挑战和技能相当时,人们会产生心流体验,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兴趣很高,会忘记疲惫,不断探索以达到新的目标。这给我们学习和工作也带来了一些启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促使沉浸体验的产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寻求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平衡点,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沉浸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挑战和技能的平衡,这是人们能够达到沉浸体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可以将沉浸理论得到的启示即挑战和技能的平衡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就是挑战,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就是技能。如果学生在低挑战—高技能的状态下,此时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超出设定的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就会因为缺乏刺激而感到无聊或者会松弛。如果学生处在高挑战—低级技能的状态下,学生的知识水平低于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就会认为这种环境具有威胁性,从而出现焦虑甚至冷漠的状态,这时学生的学习水平就达不到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教师需要设法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或接近高挑战—高技能的状态,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学习和沉浸体验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内容繁杂,系统性强
一直以来,成本会计的课程内容都是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为主来展开教学的。学生会先学习生产费用横向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再学习生产费用纵向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成本再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学习产品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各种计算方法。可以说成本会计的课程内容繁杂,系统性较强,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将直接导致后续的学习内容跟不上,从而导致整个成本核算流程断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既要牢记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练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二)核算方法多样
成本会计课程中会涉及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方法过多,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全面掌握并能灵活、合适地运用。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就有五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七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基本方法和两种辅助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学生要想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计算公式多、表格多
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公式和表格。比如在生产费用的横向分配中,各项要素费用,有的是直接计入费用,有的是间接计入费,用到许多计算公式。同时,在成本计算的过程中,大量的数据是需要通过表格来进行学习和计算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的过程中,会面临大量的公式和大量的表格。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类成本计算的公式。同时还要掌握如何在表格中进行数据的填列和总结。在各种费用的计算表中,将计算出来的数据填在相应的表格中,也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思路清晰、注意力集中,并且清楚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抽象且脱离实践
成本会计的课程内容很多,但学时有限,一般都在48学时到64学时之间。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对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讲授会花费较多的学时。然而,在校学生并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并不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企业的生产工序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就很难理解成本会计核算的程序。虽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都会给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但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并不好,可以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对于成本会计这种理论和实践联系很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缺乏实践的学生来说就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情况就一直存在。
(二)缺乏系统性思维,难以融会贯通
成本会计的课程内容系统性较强,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任何一个环节的计算失误都会影响到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理清前后各个环节的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学生就很难理清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系统的思维,学生就会产生畏难的情绪,甚至厌学。学习积极性就不会高,也就很难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另外,目前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关注在生产环节,而对企业价值链活动的其他环节并不重视。实际上,企业的研发,供应,生产,储运,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并且会相互影响。而目前的教学内容,仅仅使学生关注生产环节的成本问题,这样也不利于学生运用系统性的思维来看待和分析企业的成本问题,从而达不到学习成本会计的最终目的。
(三)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单一
成本会计课程中的成本核算包括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这些都会涉及大量有勾稽关系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都要通过各种表格来体现。单一地使用教材与课件,只是根据表格数据进行解释,就会存在前后翻页查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无法集中,觉得复杂难懂且枯燥乏味。学生即使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的讲授内容,但由于缺少自己动手计算或者没有理清表格之间的关系,课后也会很快遗忘。可以看出,以讲授和课件结合的这种授课方式虽然教师付出了较多的工作量,但是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四、基于沉浸理论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学生的主体体验是沉浸理论中非常强调的一点,这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找到了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沉浸理论带来的启示,实施沉浸式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沉浸理论带来的启发,从成本会计课程的挑战和技能两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探索寻找出基于沉浸理论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重整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教学达到“挑战—技能”的平衡
当前成本会计的教材主要是以工业企业为例展开的,但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比如以数据资产,轻资产为主的互联网企业。其成本构成和传统工业企业的成本构成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死抠教材内容,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内容。比如考虑打破原有的内容体系,按照行业分类,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设置不同的行业模块或者项目。比如按行业可分为制造业企业,建筑企业,物流企业互联网企业等成本核算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行业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展开讨论,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成本会计课程中成本计算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整个内容的系统性又强,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并不了解,甚至连一些感性的认识都没有,学习起来自然就会比较困难,往往形成了高挑战—低技能的局面,学生自然会产生焦虑、畏难的情绪,这进一步强化了这门课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适当引入并合理设计来平衡“挑战—技能”的难度。比如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设计典型的情境案例。按照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提供给学生贴近实际的情境案例。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摩,顶岗实习等,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及流程,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条件实地去企业观摩,也可以通过一些生产工艺流程的视频或动画来让学生进行了解,一些与教学内容非常吻合的视频或图片能够简洁且清楚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技能,如果能够达到高挑战—中等技能这个状态,便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效果中获得沉浸感体验。
(二)以学生为主导,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
学习动机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所必不可缺的。沉浸理论指出,要想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需要学习者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是在每一步,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学习兴趣又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刺激作出的正面的反应,这能够保持和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实验表明,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能够促使沉浸体验的产生。同时,沉浸理论还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并且是不以焦虑为前提的,这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以往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讲授效果并不好,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并不牢靠,更无从谈起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比如进行案例分析,教师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要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要在课前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但是成本会计的知识点多,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都很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在每次教学课堂教学之前要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来准备课件,组织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这样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和积极思考来解决预习中的一些困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保证及时持续的反馈
米哈里认为,在沉浸体验中,学习者需要时刻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这就好像音乐家时刻都能听到自己演奏的每个音符,并意识到它是否正确一样,因为在一个没有反馈的环境里来保持沉浸体验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此沉浸理论进一步要求学习中的同步反馈。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及时地运用,不知道该怎样用,用到哪里,这就更加不能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与其企业实务普遍接触较少,相应地,创新能力也比较弱。针对这种状况,可以考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弥补短板,从而保证及时、持续的反馈。比如高校可以选聘企业中的成本实务专家来担任学生的兼职教师,也可以主动寻找选聘企业中成本管理经验丰富且理论基础扎实的人员来担任企业导师。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校外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导师来学校开设讲座或进行专题课程的讲授,为学生带来更为贴近实际的知识和经验。
五、结语
沉浸理论对学习者参与行为和学习者的心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和概括,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及难点,以及从沉浸理论中得到的启示,教师便可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沉浸体验,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商荣华,任红宇.沉浸式体验在高校设计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外艺术设计史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10-11.
[2]余慧君.沉浸理论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的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5):112-114.
[3]王丽华.基于沉浸理论的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153-154.
[4]孟司雨.应用型本科成本会计课程过程化教学实施效果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4):31-32.
[5]李延莉,卜晗.基于企业实践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关键点研究[J].商业会计,2021(16):121-123.
作者:郑静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