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经济价值困境与优化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体育经济价值困境与优化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体育经济价值困境与优化路径

摘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体育发展具有不同于其他体育形态的特征。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能够增强农民体质,避免农民及其家庭出现“因病致贫”的窘境,能够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当前农村体育发展存在诸多障碍,如农民健身意识淡薄、体育活动环境不理想、农村体育人才数量与质量不高等。要摆脱这些困境,必须坚持教育与宣传并用,集中力量培养农民的体育意识;吸纳农民个体、私营业主、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本,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并引导大学生、体育教师及民间人才积极参与到农村体育教育工作之中。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体育发展;经济价值;优化路径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农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能够增强农民体质,避免农民及其家庭出现“因病致贫”的窘境,能够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指导意见》对农村体育事业做了长远规划,重点强调尽快补齐农村体育“短板”,这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农村体育是专门围绕农村地区,面向农村居民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标在于强健农民体魄、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生产发展。受季节、地域、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农村体育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第一,农村体育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农村体育活动时间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极大,农忙时节的农民持续性进行高强度的农业劳动,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但是农忙过后,农民便有了大把闲暇时间,随时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农村体育活动空间选择比较随意,农民通常会就近选择健身场所,自家庭院、街道两旁及周围空地都可以成为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第二,农村体育活动的项目特征。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地域特征等各不相同,农村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及形式也风格迥异,武术、太极拳、舞龙舞狮、腰鼓等诸多民间体育活动层出不穷,既有助于锻炼身体,又具有较强的娱乐性。相比农村生产劳动的高负荷,以娱乐身心、丰富精神生活为目的的农村体育运动的负荷量要小得多,例如,农村居民限于场地、运动设施等问题,最常选择的运动项目是跑步。第三,参与农村体育活动的对象特征。从宏观上讲,不同地区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缺乏组织性,多数情况下,农村体育活动处于村民自发的初级阶段,这同时反映了参与对象的不特定性。另外,农村体育活动参与对象的不特定性决定了其同时也具有广泛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年龄、喜好、健身需求等存在极大差异,导致农村居民的参与动机也呈现多样化特征。

二、发展农村体育的经济价值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对农民个人、农民家庭乃至整个农村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第一,从农民个人及家庭角度出发,发展农村体育有助于农民强身健体,降低家庭“因病返贫”概率。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既然生产劳动是体力劳动,那么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更何况体力劳动的强度往往高于体育运动强度,据此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体育运动是不必要的。不可否认,农业生产劳动的确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但若将其完全取代体育活动显然是不明智的。毕竟生产劳动中的多数动作都是单一性、重复性的,轻则促使劳动者疲劳,重则引发职业病。而体育活动恰恰能够帮助劳动者消除疲劳、缓解疾病疼痛,这一优势是普通体力劳动所欠缺的。在农村医疗体系尚不完善的今天,绝大多数家庭无力承担患病后的巨大医疗费用,“一人患病、全家致贫”案例数不胜数。发展农村体育有助于增强村民体质、预防多种疾病,避免村民陷入“因病返贫”的困境。进一步讲,将有限的资金从医疗费用支出转移到子女教育、自主创业等方面,更有利于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二,从农村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发展农村体育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健康是人力资本的基础与前提,直接关系到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生产效率以及市场参与状况。从这一角度看,农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就业能力,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效益。为获取最大效益,应当将人力资本投资重点从物质投资转移到人力投资上面,而发展农村体育、鼓励全民健身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手段。发展农村体育事业,能够降低农村劳动力的患病概率,提升其健康水平,进而有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及生产效率。第三,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分析,发展农村体育能够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乡村自然条件开发的休闲景区,具备健身、养生及旅游等多种功能。农村地区受工业污染程度不高,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明显,在深入挖掘当地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好当地温泉、沙滩等原生态资源,打造集体育、旅游、养生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养生康复中心、健身观光生态园区等,这无疑能够为农村居民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压力;与此同时,还彻底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增加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三、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困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体育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如果不正视并解决农村居民健身意识淡薄、农村体育活动环境不理想及体育人才短缺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淡薄

传统观念认为,农民常年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很容易形成健康体魄,没必要将有限精力花费在体育活动上面,况且体育健身难免产生支出,这一运动更适合于城市居民。殊不知,单一重复性地生产劳动非但不能增强体质,反而会危害农民健康。有不少农民对“健康”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不生病就说明身体健康,这种将无病直接等同于健康的想法是错误的。尽管体育项目类型丰富多样,但是农民在辛苦劳作之余还是更愿意选择打牌、喝酒、聊天等活动。由此说明,农民健身意识淡薄已经成为阻碍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第一,农村基础教育的不全面性。农村基础教育过分强调文化课的重要性,忽略了体育教育,导致体育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健身观念,总是以做游戏、跑步等方式草草结束课堂教学,这显然不利于健身意识的培养。第二,农村信息渠道相对闭塞,农民获得体育知识及文化的渠道并不多,加上农村体育意识不强,主动了解并学习体育文化的积极性不高,自然难以认同体育功能。

(二)农村体育活动环境不理想

通常来说,体育活动的最佳场所是学校操场、公园或者广场等。与城市相比,农村大多没有专门的体育活动场所,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大多选择自家庭院或者周围的空地,其中,自家庭院面积较小,只能进行跳绳、毽子等简单的体育运动,周围空地很容易被占用,更不利用农民开展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多数地区健身设备单一,只有少数健身器材,且足球、篮球等活动场地极小;健身设备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衡,只有在学校、居委会附近才能看到健身设施;健身器材维护工作不到位,陈旧、受损、闲置等问题突出。体育设施简陋及健身环境的不理想是体育经费不足所造成的。农村体育发展意识淡薄及各个组织、机构与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积极性不高,决定了目前农村体育经费来源主要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而政府用于发展农村体育的经费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财政收入状况,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体育投资分别的不平衡性,即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农村地区,体育经费投资也高一些;相反,体育经费投资严重不足。

(三)农村体育人才数量与质量不高

一方面,农村体育人才数量少。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量专业的体育人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剩余的体育教育人才数量与农村体育发展需求相距甚远。退一步讲,即便体育人才愿意到农村地区发展,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也常常因体育设施不完善、教育对象接受度低等问题而难见成效。另一方面,农村体育人才专业性不足。农村体育人才在宣传推广体育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导致其所传播的教学内容与农民体育需求不太切合。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尤其是留守老年人,他们更关心慢性病疼痛缓解方式、疾病康复以及身体保养等问题,因此,农村体育人才应当以这些为切入点,结合医学常识,向农村居民讲解疾病康复或者疼痛缓解的体育锻炼方式,帮助他们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身体健康。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体育的优化路径

农村体育发展要以增强国民体质、建设体育强国为核心,以农村为主要阵地,广泛开展宣传与教育工作,增强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政府各项政策要向农村基层倾斜,吸纳农民个体、私营业主、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本,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鼓励并引导大学生、体育教师及民间人才积极参与到农村体育教育工作之中。

(一)坚持教育与宣传并用,集中力量培养农民的体育意识

农村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农村体育教育与体育宣传工作。第一,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农村学校教育要摒弃“体育课程不如文科课程”的教育观念,尽快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避免文科课占用体育课现象出现,体育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并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精神,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有趣的体育课程掌握更多健康知识,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第二,要加大农村体育发展的宣传力度,围绕以农村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以及健康知识等重点内容进行体育宣传活动,让农村居民客观看待体育运动的作用,树立起“运动是良医”的正确理念。例如,可以定期邀请体育专业人士到农村地区,通过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向农村居民普及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尤其要普及高血脂、颈椎病等常见疾病的运动疗法,或者邀请当地运动康复专家为农民科普农村生产劳作给农民健康带来的危害,教会农民自主缓解劳作病痛的运动技巧,培养农民形成体医结合的生活理念,学会用最经济、最科学的运动方法来预防疾病。再如,不定期地组织多种民间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或者展示表演,通过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比赛活动,激发农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不断创新,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表演活动,向农村居民展现各种体育运动的魅力,促使其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并学习体育文化。

(二)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多方面筹集农村体育发展资金

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必须尽快解决目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资金匮乏、社会投资不足等问题:第一,政府方面。发展农村体育事业,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对农村体育的财政支出,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其他主体参与农村体育发展投资。与此同时,针对体育类竞赛活动、体育类旅游资源项目开发或者与体育相关的其他经营活动,政府可以通过信贷支持、税收政策等方式给予一定的帮助,间接地促进农村体育发展。为保障每一笔经费能够用于农村体育事业,政府应发挥监督职能,科学制定经费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第二,乡镇企业方面。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乡镇企业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这需要有关部门对乡镇企业领导及成员进行关于农村体育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乡镇企业领导、员工深刻认识到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习并掌握农村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及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通过宣传教育,能够迅速激发起乡镇企业参与农村体育发展的热情,引导乡镇企业通过捐赠体育设施、赞助资金等方式来支持农村体育发展,并为农村健身设施的后续维护提供相应的人力援助。第三,其他社会力量。为了筹集更多资金,应当广泛吸纳农民个体、私营业主、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以捐赠等形式来参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允许这些社会力量在投资健身项目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收入,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其参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三)广泛吸纳大学生、教师及民间人才,充实农村体育人才队伍

加强农村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要重视对民间体育人才、农村大学生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农村体育教育事业之中。首先,作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力军,农村大学生是接受过专业性的系统体育理论及技能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发挥农村大学生的专业优势,让他们在寒暑假期间返回家乡,为父老乡亲提供一些体育技能指导,促使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惠及家乡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大学生在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应当对其开展有关培训。例如,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能够将体育知识及技能要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以便农村居民更好地理解,同时,还能够通过精准的动作示范让农村居民尽快掌握运动技术要领。其次,为鼓励民间体育人才参与农村体育教育工作,可以考虑给予其一定的薪资补贴,并由当地政府组织他们集中到体育院校参与体育技能学习与培训,不断提升其体育教育水平。为避免民间体育人才出现技术要领模糊等问题,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可以将培训内容以视频方式保存,由参与培训的农民自行下载,以便日后反复观看。此外,对民间体育人才的培训效果可以通过现场演示方式进行检验,鼓励那些技术熟练、动作规范的农民,并督促肢体动作不到位的农民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农村体育教育。最后,农村体育发展离不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参与。毋庸置疑,这一群体在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他们既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教育,掌握着专业的体育知识,又拥有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能够直接面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理念与知识传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考虑到学校教育不同于农村体育发展教育,这需要着重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综合采用线上与线下培训方式,让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重点学习一些容易理解且便于操作的适合留守老人健身需求的体育项目;再如,着重开展关于韧带、肌肉、腰椎等部位的康复项目培训,引导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帮助那些因繁重农活而造成不同身体伤害的农村居民缓解疲劳与疼痛;通过理疗、康复项目培训,为农村留守病重患者提供一些运动指导,帮助其多做一些恢复性锻炼。

参考文献

[1]黄东亚.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01):62-64.

[2]唐进昌.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0(08):125-126.

[3]肖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基于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关联的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1):24-29.

[4]罗友,李香坪,吕雅琴等.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的互动性研究——以荥经县民建彝族乡为例[J].体育风尚,2017(09):45-46

[5]许彩明,武传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升级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5):555-561.

[6]胡庆山,吕钶,王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体育治理的价值导向、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4):5-12.

作者:刘凡荣 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