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培养下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能力培养下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能力培养下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汽车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既可以向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又能够辐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推动下,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显著扩大。但就现阶段来讲,一些高职院校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等,无法高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便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与汽车行业整体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具备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等特征,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汽车企业需求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改革汽车专业教学模式,但依然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高效培养,难以适应相关岗位的实际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入改革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同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高职汽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汽车产业发展较快,需求大量的汽车类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对汽车专业课程进行了开设,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多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效果,亟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1.1专业教学目标不够合理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要深入调研汽车类企业,汇总各工作岗位的用人标准,对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需求等进行分析,继而科学确定专业教学目标。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立汽车专业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调研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不明确各岗位的用人标准,导致教学目标不够合理,缺乏足够的具体性和实用性,这样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将得不到发挥,难以保证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1]。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高职汽车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较高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专业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并不科学,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一,教学内容陈旧。近些年来,汽车行业获得快速发展,汽车科技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但一些汽车类专业教师不能够依据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仅仅将技术实践案例生硬增设过来,或简单的修补现有教材内容,没有系统、全面的开发创新教材,与汽车产业发展变化趋势不相适应,这样将难以高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二,理论与实践内容脱节。专业技能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只有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践,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工作流程科学开发课程内容,精选、组合汽车企业岗位需要的关键技术。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创新课程内容,依然从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三个方面划分课程体系,遵循基础—专业—实践的流程,对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等十分重视,与实践环节的联系不够紧密,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调动,也难以高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对其他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盲目照搬,没有紧密联系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这样高职院校的服务地域经济发展职能将无法体现。

1.3专业培养实践性亟需加强

汽车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征,只有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够高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充足的岗位实践机会,难以顺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从校内实践角度来讲,部分高职院校设置的实践课时较少,理论课时要远远超过实践课时,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尚未实现。从校外实践角度来讲,高职院校纷纷推行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育人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但还面临着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指导、总结、反馈等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影响到具体实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经验将无法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4专业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通过科学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又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进而持续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时,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不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导致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得不到发挥。同时,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学生等主体难以充分参与进来,这样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将得不到保证。此外,很多教师依据实践成果、实习记录等量化考核结果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效,没有综合评价学生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发展[3]。

1.5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为高效培养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需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来。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专业教师的汽车行业职业背景缺乏,虽然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难以充分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及技术革新情况,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汽车专业教学效果。

2职业能力培养下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2.1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时,主要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因此,为培养和提升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先要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之前,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全面调查汽车类企业,对企业岗位标准以及用人需求充分了解。汇总企业各工作岗位,对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等进行分析。依据调研分析结果,对各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将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下来。结合汽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明确各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便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要从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层面细化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或宽泛,否则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将难以发挥。

2.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依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重组课程体系与内容,切实增强汽车专业课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具体实践中,需注意这些方面的要求:第一,坚持职业能力培养理念。过去很多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着知识本位特征,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职业能力培养遭到一定程度地忽视。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要调整课程设计理念,将岗位需求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以便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具体实施中,高职院校要将问卷调查、专题研讨、会议访谈等形式综合利用起来,深入调查企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以及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内容,对汽车维修、汽车制造等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确定。之后,科学归类汽车专业岗位群中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与岗位职业需求所对应的行动领域进行确定,再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这样即可明确汽车专业职业能力的组成。最后,依据高职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及身心特征,系统梳理与组织知识点、技能点,这样即可顺利构建专业课程[4]。第二,优化课程结构。为提升汽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汽车专业职业能力的组成,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针对当前实践课时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坚持模块化处理原则,对理论知识、实践内容进行整合,促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得到实现。教师要综合考虑汽车企业岗位的典型任务与工作过程,对现行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依据项目化、模块化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处理,以便增强课程内容的具体性。第三,积极更新课程内容。近些年来,汽车技术得到快速革新,显著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但就目前来讲,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跟不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定期更新工作,依据汽车技术发展趋势、行业转型特征以及岗位真实任务,及时修订与完善教材内容。

2.3优化专业教学模式

为改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教师要依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综合运用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第一,讲授法。职业能力本位与技能本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输专业基础知识与道德素养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过去一些教师采用单向灌输教学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贯彻“学生本位”原则,优化知识讲授过程,依托问题情境、自主学习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参与深度[5]。第二,实践实训法。实践实训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岗位工作内容,向学生们布置真实的工作任务,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以及职业素养等。第三,任务驱动法。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和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法,结合课程目标、章节内容等对各节课的任务进行合理设置,控制任务的难度。学生通过解决任务,能够深入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2.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为高效培养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要变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还需要及时调整考核评价策略,以便切实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功能,提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一,优化评价指标。职业能力涵盖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职业素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教师单单从知识、技能等角度开展考核评价工作,设计的考核指标不够完善,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情况。因此,汽车专业教师要准确把握职业能力的内涵,设计更加全面的考核指标,客观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提升情况以及职业素养发展情况等[6]。第二,引入多方主体。课程教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如果单单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因此,要构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学生、企业等参与进来,从不同维度开展考核评价工作。第三,优化评价方式。要进一步丰富评价形式,将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企业评价等一系列评价形式综合运用过来,这样既可以强化评价功能,又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过去很多教师主要在每一学期末组织考核评价工作,日常评价遭到忽视,这样将难以充分体现评价的反馈与激励功能。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方式,在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培养等过程中实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及职业素养。

2.5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路径。现阶段,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但工作经验及实践指导能力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入专业知识丰富、具备行业工作背景的优秀人才。同时,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综合运用讲座会议、短期学习等方式,大力培训现有的专业教师,帮助其充分掌握汽车行业发展动态以及新兴技术。要引导教师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学习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岗位实践,了解汽车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动态调整教学计划[7]。另一方面,要构建一支由专家学者、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与校内专职教师联合开展教学活动。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汽车行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全面优化专业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史娟娟 单位:西安汽车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