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职业对大学生就业消极影响的机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兴职业对大学生就业消极影响的机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兴职业对大学生就业消极影响的机理

摘要:新兴职业大学生就业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其消极影响。本人分析了新兴职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的机理,并从新兴职业的高强度、存活时间不乐观、缺乏行业标准,准入门槛低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新兴职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冲击的具体原因,最后从高校教育要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加强就业教育和服务的针对性、监管和扶持齐头并进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兴职业;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涌现,市场活力得到了显著的释放,社会创造力也前所未有的得到激发,整体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业态迅猛崛起,都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和迅速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事实上,绝大数的新兴职业并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收录,因此,并没有关于它们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缺少指导性的文件,在管理上也存在真空,很容易滋生暗箱黑幕,暗藏着较大的法律风险,甚至会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陪酒、陪聊、陪唱、陪游、陪玩等所谓的新兴“职业”,体现出来的各种“陪法”五花八门,这些所谓新职业,都曾在市场中出现,但都没有健康地延续,是因为这些职业多是陷阱,并不以市场为导向,其中不乏出现大量的违法事。比如,色情、欺诈等渗透其中,这对大学生的择业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1-3]。

1新兴职业对大学生就业消极影响因素剖析

不可否认,新兴职业对大学生就业有其积极促进作用,但同时更应该看到其消极一面。

1.1“高薪”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劳动

2018年,美团点评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8年新职业人群工作生活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研范围包含了我国按照等级划分的一、二、三线城市,调查的新职业数目有800多种,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针对美团点评平台中有关生活服务类的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回收有效问卷为2778份。调查对象的月收入高于8000元和高于5000元的,分别占到了34.56%和50.0%以上。这些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按照新兴职业来衡量工资,结果发现,宠物医生、健身教练、调酒师分别位列前三名。其中,宠物医生工资相对更高,每月超过2万元的占比为28.57%。另外,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新职业从业人员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可见,新兴职业是名副其实的高收入职业,但是报告也指出,与高收入对应的是从业者的工作强度相当大,平均一周要工作50个小时以上的占比达75.34%。值得关注的是,每天工作多于10小时的人群占比为46.45%,每天工作多于12小时的人群占比为17.56%,而这种超长“待机时间”给从业人员更大的压力,他们认为从工作时间角度衡量,赚钱不符合预期。

1.2一些新兴职业的存活时间不被看好

新兴职业虽然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一些新兴职业的受众面小,服务对象小众化,所以这些职业的存活时间到底有多久,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以陪购师为例,因其提供一对一的陪逛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属于“高端服务”,所以收费自然不菲。能承受得起这种“高端服务”消费群体必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条件优越的人群都需要请陪购师。一方面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最主要消费方式之一,人们在家就可以“坐享其成”,还有一些人一次陪购就把一年四季所需服饰、护肤品以及日用品买齐,这样,陪购师也就成了一锤子买卖;另一方面,陪购师的选购水平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陪购师是否做到真挚诚信,处处为客户着想,也是决定这个职业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如果陪购师的选购水平低于客户的要求,或做不到诚信服务,不仅使消费者蒙受损失,也直接影响行业在市场所占份额,更存在使行业退出市场的风险。

1.3缺乏行业标准,准入门槛低

新兴职业目前没有可以作为指导和借鉴的行业标准、行业规则与经验,所以其指导与监管相对滞后,法律法规更是未曾制定或没有参照,这样,雇佣者和受雇者经常会产生争议和纠纷,对受雇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精神等方面的伤害。可以说,行业发展的不健全,使这些新兴职业面临着极高的道德与法律风险。新兴职业,尤其是服务类新兴职业,若想做得更好更长久,必须建立健全行业规则制度,不断完善精进服务能力水平,走出当前监管匮乏与规则欠缺的高风险地带。否则,新兴职业继续如脱缰野马般疯狂驰骋,忽视行业标准与规则的限制约束,肆意践踏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底线,必定将走进发展的死胡同。

2消解不良影响,催生积极力量

2.1高校教育要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

2.1.1亟需开设相关课程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复苏放缓。高校应该积极探寻新的发展契机,在原有教育体系中加入与新兴职业需求相关的课程,教师要增强教育能力,为大学生就业的多元化选择和个性化需求提供教育支持和培育,积极塑造“新型人才”。事实上,相关的行业协会、教育机构和龙头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据统计,目前,全国89个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已经被75所高校成功设置,2018年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布点489个,同比增长244%,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已经在路上。

2.1.2积极拓宽实践渠道

除了提供理论支持外,高校也应该在实践环节上为大学生提供走近新兴职业的机会。去年4月,在就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云南省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淘宝直播专业毕业生被企业高度认可,提前实现就业,就是得益于其看准市场,经过谋划,与淘宝直播达成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淘宝直播培训基地。腾冲职校的做法给高校与新兴职业的融合带来了启发,高校可以尝试选择一批发展相对成熟规范的新兴行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和提供就业岗位,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本领、强认知。

2.1.3加强就业教育和服务的针对性

学校教育除了提供必要的教育和资源支持外,更要对新兴职业的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对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进行研判,分析其利与弊,教师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正确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教育,既要为学生点明新兴职业发展的基础、特点、趋势、优势,同时更要指出某些新兴职业尚未成熟、缺乏监管、走势不明的现状,为大学生全面清晰地解构新兴职业,进而提供正确的导向。

2.2监管和扶持齐头并进

2.2.1监管要先人一步

新兴职业出现的时间较短,大多没有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即使有一些职业已有监管,也尚不完善。新兴职业毕竟是新兴事物,其自身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监管很难面面俱到,这样的监管在针对性和强硬性上都会被打折扣。像陪购师吃回扣,验房师收受贿赂,牵犬师虐待动物等,都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

2.2.2扶持要有的放矢

除了监管之外,对新兴职业进行政策扶持和导向也至关重要。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对新兴职业逐步建立完善的行业从业规范。同时也应对其出台完善其自身发展的保障制度,对于新兴职业行业发展以及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有更多的考虑和行动,如设立准入门槛,开展技术资格认定等。例如,国家邮政局根据需要,在2018年职称评审工作中,推进快递工程技术人员改革,将江苏、安徽等7省(市)作为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大学生要理性做出就业选择

2.3.1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

当下,社会环境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较大变化,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更开放,创新意识更加强烈、更加在意个人价值的展现,新兴职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愈来愈强。但是新兴职业对大学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学生要善于分析自身的特点,明确择业过程中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化能力,也要注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2.3.2以国家需要为择业准绳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就业时不论做何选择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国家需要。当下,我国正在全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学生要勇于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创业、就业,支持西部开发与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将青春谱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3结语

新兴职业是相对传统职业而言,具有时代特性的一类职业,因其应运而生,也势必对大学生的职业意向和择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体而言,这种影响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机遇,二是冲击。新兴职业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广阔前景,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更多途径,只要从政府、高校和相关部门出台法制保护和有效的监管,大学生自身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并积极接受新生事物,相信这些新兴职业会形成旺盛而稳定的就业与创业市场。也只有高校、政府、学生三方联动、协同发力,方能在新兴职业的沉浮跌宕中,笑看风云!

作者:张松松 赵悦 张国福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招生就业处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