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规模化畜禽饲养场安全体系的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规模化养殖场,由于养殖量大、养殖密度高,在没有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防范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生物安全隐患,必然会导致群体发病,严重时会导致大量死亡,甚至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并威胁人类健康。为此,规模化畜禽饲养场需要建设安全体系,防患于未然。本文介绍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含义和内容;简述了规模化畜禽饲养场安全体系建设的要点:隔离措施,消毒措施,免疫措施,检疫措施,杀虫灭鼠和驱除其它动物措施,制度建设和档案资料管理措施,生物安全体系评估。
关键词:畜禽饲养场;规模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与环境相关的威胁也在相应增加,只有通过安全体系建设才能未雨绸缪地应对可能要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只有提前防范,才能减少或避免出现问题,从而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出现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也能起到保护作用。安全体系通常是指生物安全体系,指在畜牧业以及畜牧业生产中,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1]。
1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含义和内容
1.1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含义
当前生物安全体系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常是通过大家的认识来理解,这就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一般会按照表达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生物安全体系指对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涉及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一切危害或风险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而狭义生物安全体系则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对各种病原微生物以及一些昆虫、野鸟和鼠类等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狭义生物安全体系通常包含在广义生物安全体系中,但通常在养殖场内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是指狭义上的建设。
1.2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
在我国,畜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是指,有效地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畜禽及其产品的生产安全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这些内容可以通过7个方面来进行建设:隔离措施、消毒措施、免疫措施、检疫措施、杀虫灭鼠和保健措施、制度建设和档案资料管理措施以及生物安全体系评估等[2]。
2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措施
2.1隔离措施
规模化养殖场选址要从国家规定、养殖场的安全和便利性出发,选择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而且所选择的地方要有便利的交通、水源和电源等。养殖场距离交通要道须超过1km,周围不能有屠宰场和畜产品加工厂等。还应距污水处理相关单位最少2km。养殖场最好靠近鱼塘、耕地等,以便养殖场产生的废物能够通过生态循环加以利用。养殖场选址时,还要考虑风向情况,要建设在村庄或居民居住区主风向的下风向位置,避免给人民群众造成危害。选址后需要进行内部建设。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养殖场内划分为不同区域,有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隔离区等。这些不同区域之间需要用建筑物进行隔离,防止不同区域间相互造成污染。在养殖区,不同栋舍之间也应当有一定的距离,通常应大于10m。养殖区内部的布局应当科学合理。养殖场要禁止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入,确实需要进入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才能够进入。在生产区,除了专门养殖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一律禁止入内。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尽量减少外出,人员确需外出,再次进入时也要进行严格消毒,车辆则禁止离开生产区,还要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在管理区,需要配备有监控室,对生产区进行监控。在养殖过程中,严禁将不同种类、品种和不同日龄、不同阶段的畜禽进行混群饲养,避免出现一舍多用的情况。养殖场要执行单向生产流程。养殖畜禽在出栏或者转群后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并在消毒后空置1周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批畜禽。在生产过程中,要设立岗位责任制,通过专人、专岗和专舍进行管理。在管理中,严禁不同养殖舍的人员互相走动,还要避免兽医在不同舍区之间来回走动。养殖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原则进行饲养,尽量避免从场外引种。确实需要引种,则必须从非疫区引进,引种前要对引进的动物进行检疫,确定没有特定的病原且疫苗免疫较好时可以引进,对于引进的动物不能立刻混群饲养,需要隔离观察一段时间。通常小型动物需要隔离30d,大型动物需要隔离45d,根据需要还可以适当延长[3]。在观察阶段结束时,如果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并且检测确认健康后才可以进入生产区进行混群饲养。
2.2消毒措施
消毒工作是养殖场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4],也是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环节。通过良好的消毒工作,可以让养殖场内的病原得到有效杀灭,从而减少病原对畜禽的感染。有些养殖场对消毒工作没有加以重视,甚至认为消毒措施可有可无,执行消毒工作时应付了事,这样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1)在对畜禽舍内进行消毒时,先将舍内的粪便、杂物、垫料等各种有害物质清理掉,再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清洗,尤其是对顶棚、墙壁和地面等。在清洗后可用熏蒸的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后要开窗通风,让消毒气体散发出去。也可采用消毒液喷雾的方式消毒,但这种消毒效果不如熏蒸消毒彻底。在畜禽养殖期间,也要根据预先制定的消毒计划,定期对舍内外进行带动物消毒,以便减少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运动场通常每周消毒2~3次,带动物消毒需要每周进行2~3次[5]。2)要在养殖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对车轮进行消毒,消毒池的长度以车轮周长的2倍为宜。在车轮消毒后,还要对车身、底盘采用喷雾的方法进行消毒,还要对驾驶室和驾驶人员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在场外设立消杀通道,对车辆进行彻底消毒。3)进入养殖场的人员,需要更换衣物,在消毒间通过紫外线照射约15min,用专用的消毒液清洁手部,穿上专用鞋通过消毒池后才可以进入生产区。条件较好的养殖场,可以在进入饲养区前通过淋浴的方式进行清洗和消毒,而后更换已经消毒好的专用衣物进入生产区。4)对于要带入生产区的器具,要用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不能浸泡的可通过紫外线消毒。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2.3免疫措施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通过疫苗接种能够对特定的传染性疾病产生免疫力。养殖场在养殖前根据本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疫苗免疫计划,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流行的疫病进行防控。在疫苗的使用中需要注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通常冻干疫苗需要冷冻保存,灭活疫苗通常是在低温下保存,运输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导致疫苗失效[6]。在免疫前,要观察疫苗的质量是否有问题,对有问题的疫苗要及时处理,不能再用。疫苗开启后通常要在2h内用完,否则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在免疫时要注意疫苗的使用方式,不同的接种途径其免疫效果会不一样。
2.4检疫措施
养殖场应当做好检疫工作,并在检疫后做好记录,以便于能够定期进行疫病筛查,为疾病的净化做好工作。此外还需要养殖人员在养殖时多注意观察畜禽,发现有畜禽存在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并将隔离的动物进行检疫,并针对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避免造成大群发病。一旦发病动物出现死亡情况,要及时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焚烧或深埋的方式,而且要对病死畜禽所在的圈舍进行严格消毒,将其中的病原微生物杀死,防止这些病死畜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对圈舍内造成污染,而后要对全养殖场进行带动物消毒[7]。对发病动物,要采集样品进行检测,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出敏感药物,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5杀虫灭鼠和驱除其它动物措施
在规模养殖场内要进行杀虫和灭鼠工作。有一些病原体被一些虫体、鼠类所携带,通过杀虫和灭鼠工作,能够避免这些动物所携带的病原感染养殖的畜禽。除此之外,还要驱除养殖场附近的鸟类等,防止携带病原的野鸟接触到畜禽,并将病原传播给畜禽。
2.6制度建设和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对养殖中的各项防控措施进行适合的处理,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对畜禽的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严格的登记和管理,建立档案,便于后期对养殖场所发生疾病有全面了解,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用药治疗。
2.7生物安全体系评估
进行生物安全体系评估能够分析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这种风险会导致的后果,并通过评估确定风险的级别,便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养殖场通常每年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要重点对养殖场的疾病发生情况以及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检查是否有生物安全漏洞,并对漏洞和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确保生物安全体系完善而效果好。不仅要对自己的养殖场进行生物安全体系评估,还要对周围的畜禽养殖场进行评估,以便防患于未然,便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其他畜禽养殖场的病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至本养殖场。要准备好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一旦出现感染,能及时进行隔离诊断和治疗,防止群体发病。
3结语
规模化畜禽饲养场安全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建设生物安全体系需要通过综合性的方法进行防控[8],单独使用其中某一项或者某几项方法都很难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因此,只有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安全体系,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将各种病原体阻挡于养殖场之外。
作者:原伟涛 单位:山东省畜牧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