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美育”观下高中美育建设实践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美育”是具有综合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的美育概念,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人生幸福奠基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在如何开启惠及全体学生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美育新局面,从环境育人、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大美育”的概念是从传统“美育”认知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既往狭义的认知中,美育专指“艺术教育”。随着时代发展:“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摘自《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可见新时代下学校“美育”已不仅是艺术教育、技能教育的代名词,而是综合多种学科、多种理念、多种方式的,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人生幸福奠基的“大美育”。“大”在这里特指新时代“美育”的综合性、包容性和发展性。对于一所普通高中如何开启惠及全体学生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美育新局面,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一、环境育人,注重沉浸式体验
古人云:“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当踏进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校园的那一刻,即是一次与“美”的相遇。走进学校大门,穿过宽阔的广场,一颗巨大的地球雕塑赫然映入眼帘,不远处的天鹅湖里传来阵阵鸟鸣。蓝天白云,树影婆娑,微风吹过,这里的每一天悠扬而唯美,就像是时光镌刻在郑州东区的一颗明珠。学校秉持“艺术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艺术”的艺术观念,注重艺术氛围的营造,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烘托一种清新、优雅的文化气息及氛围。美在自然流露,还在精心营造。学校的每一面墙通过创意绘画、校园摄影、传统文化输出等形式,变得活灵活现,丰富多彩,和“美”随处对话。转角处,楼梯下一个个温馨的“读书吧”与“书香”相遇。在学生食堂,学校特别设立了“绿色”和“红色”通道,绿色为“光盘”通道(不剩饭),红色则反之,着力在细节处培养学生养成中华民族传统的“节约”美德;在用餐区域,每一桌隔离栏上都印上了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金句,提醒学生珍惜当下,自强不息。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将“以美育人”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狭义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营造不同场景,打造一个个幽兰之所,将传统道德之美与日常生活环境相结合,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美”、触手可及的“美”,赋予了美育更高层次的理解。
二、课程育人,注重传统艺术传承
美育的核心理念在于育人,育人的方法有很多种,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来说最重要的途径还是艺术课程育人。学校在开展美育课程方面,致力于人人参与,共同创造。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开足音乐、美术等相关艺术课程外,还积极鼓励教师主动开发学生喜欢的艺术校本课程,如中华古韵———剪刻纸、舞蹈、啦啦操、书法、民乐欣赏、看电影学地理等多门艺术类、综合类校本课程。同时,为了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结合校本课程设置了舞蹈、健美操、瑜伽、剪纸、电影欣赏等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社团。尤其是学校的剪艺课程成为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美育成果的一张名片。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作为教育者,有责任让传统艺术再次回归到我们的视野和生活中,将其介绍给新时代的中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建立民族自信心。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的剪艺项目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三个实施层次:第一层次为全校普及性学习。即将剪艺课程纳入正常课表中,保证在校的每一名学生通过一年的专业学习可以了解、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学会制作一些基本的剪纸作品,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层次为社团深入化学习。随着剪纸课程的全面普及,学校面对有深入学习剪艺项目意向的学生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提高剪艺项目的难度,学习剪艺作品的开发和创作。如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剪纸艺术进行创作,利用纸材特性,结合其他材料进行书签、贺卡的半立体制作等,将艺术进行生活化创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制作热情。与此同时,学校还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教师剪艺社团”,许多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社团学习,不仅掌握了一门艺术,而且他们也成为学校全面开展剪艺项目的有力后盾。第三层次为科技创新性学习。总书记说过,要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当传统遇上现代,技术遇上科技,我们应该如何在继承优秀的同时将其与现实与科技相融合,甚至将其实用价值最大化?学校结合创客教育,将新材料、新技术融入剪纸教学中。剪纸不再是仅供欣赏,寄托作者美好愿望的平面纸质作品,还可以是色彩丰富的书签、杯垫,甚至是融合现代技术的激光雕刻、徽章……将现代技术运用至传统艺术的制作,丰富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科育人,注重课程融合
为了更全面放大“以美育人”的效果,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重视学科美育功能的开发,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学科魅力,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相融合,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实施中,做到“五育并举”。学校鼓励各学科开发学科延伸课程,探索学科美,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科学与自然学科模块,利用数学探究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对科学方法的初步认识,从中体验科学之美。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模块通过对历史、现实问题的讨论、分析,增强学生对社会及发展问题的认识,体验人文之美。在科学与实验学科模块,通过生物、物理、创客实验室的实践,培养学生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寻找自然现象来因及规律的科学素养。学校通过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开发学科美育,结合学校本身的“厚”文化建设,充分开发《诗经》文化课程,在课程中融合德、智、体、美、劳教育为一体,实现学校课程建设与立德树人的融合统一。例如,在德育方面开展《诗经》的君子人格教育、《诗经》中的玉文化、《诗经》中的女性之美的讲座。在智育方面融合语文学科,开展《诗经》中的美文,《诗经》主题阅读;融合数学学科开展《诗经》和古代数学,通过活动体验“数”之美;融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译《诗经》系列课程,体验语言之美;在地理学科中开展《诗经》中的家乡系列,渗透爱家乡主题教育;在生物学学科中,通过认识校园中的植物提升学科素养……在体育方面,积极引入礼射项目,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六艺”。在美育方面开展《诗经》和篆书、篆刻、剪纸等系列美术课程以及吟诵、诗乐文化等音乐课程。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建设学校农耕园,让学生体验农耕与采摘的劳动之美。在《诗经》课程的引领下学校各学科教师积极探索,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推进学校美育课程的融合与实施。“大美育”作为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新标准,正是以它的综合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综合多种学科、多种理念、多种方式,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人生幸福奠基。
四、活动育人,注重全面发展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各种美育活动。学校以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体育•艺术文化节”为契机,发现艺术人才,普及艺术知识,努力使每个人都变成艺术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成为学校美育建设的重要舞台。以学科美育活动为抓手,语文学科的书法比赛、秋日诗情作品展、数学学科的吉尼斯挑战赛、政治学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赏、创客马拉松、体育学科的校园吉尼斯、礼射进课堂等活动,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学生参与全覆盖。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聘请艺术家、民间艺术传承人进校园开展艺术活动;组建艺术教学联盟共享教育资源;建立美术馆等艺术场馆与学校馆校联合等机制,搭建多种平台,使每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青春、活力、激情、才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时代来临,经济与文化飞速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养国民和接班人。于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大美育”则是这种育人方式的载体。通过综合性、包容性、发展性的“大美育”课程的实施与建构能够充分发挥美育育人作用,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能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根植民族意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曹青 单位: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