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防治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防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防治策略

摘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研究与治理,改善矿山的生态条件,防止地质灾害的出现及危害,提高矿山的安全性、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过度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忽视等原因,导致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发生,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研究

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研究与治理,改善矿山的生态条件,防止地质灾害的出现及危害,提高矿山的安全性、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概述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对其影响而形成的各种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同一时间段,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这些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性,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也给矿山的开采与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要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及防治,以达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我国矿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土失去平衡、土壤板结、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使矿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引起地质的不稳定。所以,要想实现可持续性的循环建设,就要从源头上控制,防止发生地质灾害[1]。

2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问题

2.1矿山地质环境特点

随着我国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还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使其在保护矿区资源的同时也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在国内,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矿产开发过度,矿山开采不合理,导致地质灾害频发;(2)矿山的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3)采矿区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肥力降低,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减弱,加剧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4)采空区的塌陷、乱石、滑坡现象频发,给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等。研究表明,要想改善矿山的地质条件,必须从源头开始,加强对地质的监测力度,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

2.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质构造、地貌、气候等。(1)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由于我国地形复杂,使得地质环境具有多层次的特点:第一,从区域上看,主要是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并且大部分都是丘陵,而山区则较少,因此在地理分布,上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第二,从空间范围来看,山前地层的厚度较大,且多为平缓的斜坡地带,这些特征都决定了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第三,从时间维度看,山前的沉积岩大多数都是岩溶区,而不是深的裂隙,这也就导致了其在同一时期的沉积岩的地域面积较小,从而造成其形成的区域性较强,这也就为矿井的开发带来了困难。(2)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资源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使矿难问题日益突出。①地质构造因素。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和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地质构造的影响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也会受到其周围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制约作用。②水文及气象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一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导致的地表径流、大气降水的改变;二是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干扰;三是人为的工程建设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③资源开发与保护。矿产开采过程中,对矿石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④土地质量退化。我国大部分矿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植被覆盖率低的情况下,使当地的土壤肥力下降,进而使其地下水位上升,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2]。

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3.1完善煤矿安全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体系,是保障煤矿开采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矿区地质动态信息,为事故的预防提供有效的证据。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使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出现“空壳”现象,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时,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在治理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第二,在治理的时候,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达到恢复生态平衡,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第三,在治理的时候,必须注意防止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各种污染,如煤尘、粉尘等,同时还要重视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做到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3.2防治规划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首先要做好规划,在进行规划时,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防治计划,并严格执行。在对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人为破坏,加强管理,防止各类灾害的发生;在对矿山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由于矿山的特殊性,其地质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因此,必须重视对其的综合整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单位的共同协作,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实现,而不是单单依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目标问题。所以,要积极地开展地质调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素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矿业经济发展得更加迅速[3]。

3.3防治矿区环境的工程设计

防治矿区环境的工程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防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矿区的生态建设等。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国家规定,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发生的事故和伤亡情况。同时,要做好矿山的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周边的水文气象,防止因降雨而导致的地面塌陷,造成人员的伤害以及财产的损失;还要加强对采矿企业的管理力度,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3.4矿山地质环境建设

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地质勘查,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制订出相应的防治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各种手段,如物探、地震等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特征、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等信息及时收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矿山开采的危害性,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在我国,由于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所以导致了很多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必须要重视矿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的生态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目前,国内对于矿业的保护主要集中于采矿活动的排放量,而忽视了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3.5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设施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矿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首先,要完善交通设施,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便利的运输通道。其次,要加强对矿山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矿区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对矿山的开采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最后,还要加强对矿山的保护工作,防止人为破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整治废弃物,积极开展循环产业,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体系,从而实现生态、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重视对地质勘查的投入与产出,使之达到平衡,以保证采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并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在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配合。

3.6矿山地质环境可持续性评估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造成威胁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评估就是要在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平衡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的目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矿业的开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会导致的各种灾害的发生等。在我国,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且地质结构多变,所以在进行矿产的选冶和加工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周边的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都带了巨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加强矿区的综合治理,将其变为一个整体,并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其改造为可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产品或者服务[4-6]。

4结语

该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条件等,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在开采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避免人为破坏,降低矿业的损失程度。

作者:邓育博 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