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零陵渔鼓的传承和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代下零陵渔鼓的传承和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代下零陵渔鼓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零陵渔鼓”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音乐价值、民俗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零陵渔鼓文化进行现场采风,走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当地的文化馆,对新时代背景下“渔歌”的发展与传承进行了研究,在概括与简述零陵传统“渔鼓”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演唱谱例从内容、曲调、歌词三方面对零陵渔鼓文化特征与艺术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从人才发展、衍生产品、现代科技三方面探讨了零陵渔鼓传承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零陵渔鼓;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展2006年至2014年,不到十年的时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共一千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音乐类占174项,在入选的项目中,包含了湖北沔阳渔鼓、广西桂林渔鼓、湖南零陵渔鼓等。渔鼓有两层含义。其一,渔鼓是用“渔鼓”演奏的一种汉族剧种;其二,渔鼓又称道筒、竹琴,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的汉族乐器,常用于戏曲表演,渔鼓用向阳老楠竹为原料,一端蒙以猪皮、羊皮或油膜。渔鼓道情发展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当地人们生活的特征以及智慧文化,具有丰富的音乐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要让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提出了“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渔鼓”作为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国家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为渔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扩大渔鼓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一、“渔鼓”的起源与发展

零陵县为中国最古老的县名之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西南部湘江与潇水交界处,从古至今零陵地区文化底蕴丰富,人们精神文化丰富,繁衍出内涵丰富的零陵渔鼓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相关研究,笔者认为零陵渔鼓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时间,可以大致分为早期起源(明朝)——初步确定(清朝)——发展传承(近现代)三个时期:

(一)早期起源(明朝)

渔鼓历史悠久,源于明代的“道情”,最早是由道士传播道教文化,进行宣讲时的一种演唱形式,因此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及民族特征。丧葬文化在我国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明朝时期,渔鼓是一种有人离世时,道家人对着亡灵做法事时使用的一种乐器。在使用过程中,道家人员手持蒙好皮的竹筒,一边敲一边演唱,通过演唱结合相关步伐以达到慰问超度亡灵的功能。演唱的内容一般为单一的重复曲调,主要来源是形成体系的法事文。渐渐地,简单的敲打鼓说唱的形式成为渔鼓文化的起源,在早期被称为“打鱼鼓”。

(二)初步确定(清朝)

“打鱼鼓”的方式逐渐被湖南零陵地区的人们所接受,由于说唱形式简单方便易操作,演唱受到了多数人的肯定,因此渔鼓的社会功能也悄然发生变化,逐渐由具有一定宗教文化色彩演变形成为人们的娱乐模式。人们在田间劳作、在生活中也会通过“渔鼓”的形式来自娱自乐,表达情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渔鼓形式有着不同的内容,并没有刻板的规定,演唱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发挥,甚至有部分人将唱渔鼓当作了一种职业,他们背着渔鼓和胡琴走街串巷,唱一些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段子,换取一定钱物,用以谋生,极大地推动了零陵渔鼓形式与内涵的快速确立与丰富。清朝后期,零陵渔鼓得到进一步广泛运用,并逐渐迈向繁盛时期。

(三)发展传承(近现代)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零陵渔鼓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渔鼓文化,引用民间故事作为题材,丰富的伴奏、地方戏表演、地方腔调等新鲜元素逐步加入,引发了零陵渔鼓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特别是随着近现代国家对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进一步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2014年,湖南省文化馆将九澧渔鼓、零陵渔鼓、祁东渔鼓三个省级非遗项目整合成“湖南渔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二、零陵渔鼓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内涵

零陵渔鼓源于民间,反映了社会最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道德背景,从古至今,民歌、民谣是劳动人民生活的记录与写照,在民间歌谣中体现出人们的所思所想,民歌、民谣更是一个民族地区历史、文化、风俗、生活的记载。民歌、民谣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一)演唱形式

零陵渔鼓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形式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是一种只有唱的表演,第二种是结合了演唱与念词形成的一种说唱形式的表演,第三种是唱与表演结合一起。零陵渔鼓一个最大的演唱特色,便是由一种曲调不断地反复演唱。一般曲调为四句,分为起、承、转、合。演唱的形式也是多变的,可以在三种形式中任选一种,也可以将不同的形式结合起来,演唱内容也是多样的,既可以是叙事结构的表达,也可以抒情的表达。零陵渔鼓的演唱形式多样,在多样化的形式下形成的艺术特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旋律特征

零陵渔鼓的音乐旋律采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为旋律主体,主要是徵调式为主,旋律呈现出明亮愉悦的特征。一般来说,旋律的音区以中音为主要位置,更便于叙事形式的表达。在演唱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一些小跳与级进的旋律,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唱形式。叙述形式的演唱相对来说更为平稳一些,主要是以模仿人们演唱的语调为主要内容,唱词的内容与情绪的氛围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弧形的声音表达,在最后一个句子中基本上是以下行的音型出现,这与零陵地区人们说话的习惯也有一定的联系。

(三)唱腔语言

在演唱中,零陵渔鼓的演唱基本上都是采用本土的方言来进行演唱。采用地方的方言演唱是民族音乐中常见的一种艺术特征,语言是一种极富艺术魅力的文化,采用本土地方方言演唱实际上是将文化与音乐紧密结合。在演唱过程中,尽管大部分旋律是中音区,但部分渔鼓的演唱也存在绚烂的高腔,在演唱中需要演唱者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形成一种真假声混合的共鸣,这在其他的渔鼓中并不常见,可以说是零陵渔鼓的独特之处。通过将渔鼓、小调、戏曲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多元唱腔。

(四)伴奏乐器

零陵渔鼓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如渔鼓筒、二胡、三弦、碗碟等。基本演奏是使用渔鼓和简单伴奏相结合的形式。渔鼓筒是一种独特的专为渔鼓使用的乐器,演奏方式也独特,用左手拿住,右手通过结合不同手指的力度拍打鼓面发声,拍打不同的位置会形成不同的声音效果,如“嘭”“哒”等,从而起到敲击节奏、丰富音响的效果。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以伴奏的形式穿插在演唱过程中。随着实践的增加与艺术形式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节奏打法,为零陵渔鼓增添了大量的艺术效果。

三、新时代背景下零陵渔鼓的传承与发展

零陵渔鼓作为一种无形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历史、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冲击,特别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变化,渔歌赖以生存与传播的渠道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在种种冲击之下,零陵渔鼓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笔者通过对零陵渔鼓文化进行现场采风,走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当地的文化馆,准确把握渔鼓的发展现状及其困境,结合当今我国新时代发展背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借力国家发展政策,吸引相关专业人才助力发展

人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零陵渔鼓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相关人才的助力与支持,只有不断挖掘零陵渔鼓的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播与发展,因此挖掘零陵渔鼓的艺术内涵是传承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这便需要相关人才对零陵渔鼓展开详细又专业的调查与研究,不仅如此,零陵渔鼓传承和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少不了专业人才的大力推进。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政策支持,对零陵渔鼓的相关文化、传承人才进行统一的管理、培养、激励。在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中,加大对零陵渔鼓的宣传力度,引进沿海沿线城市的专业人才,对零陵渔鼓文化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保护、加工,并且通过人才引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从而实现零陵渔鼓的系统发展。

(二)积极开发衍生产品,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关注

零陵渔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仅仅依赖有兴趣的传播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自己寻求发展,主动吸引人们的关注。如今21世纪,社会主力军为80后、90后甚至00后,传统文化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肯定与喜爱,零陵渔鼓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国家新时代背景下的各种方针政策,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具有相关影响力的衍生产品,比如可以创设民族音乐文化节,形成以“零陵渔鼓”为主要内容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吸引全国或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来感受湖南民俗风情,在“品牌化”“常态化”的音乐文化节中展示零陵渔鼓的音乐魅力。可以与社会文化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零陵渔鼓”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旅游景区内、文化墙上设计各类造型、图片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热爱,从而为文化认同打下坚定的基础。再如可以设计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渔鼓宝宝”,设计“渔鼓八音盒”等等,通过现代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拓展形成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与喜爱,从而推进零陵渔鼓的传承与发展。

(三)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拓展渔鼓文化发展的传播媒介

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发展快速。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信息社会,已经形成了“互联网+”的各行各业,是“微视频”“自媒体”共同发展的时代。在传播过程中,零陵渔鼓可以借助相关网络的特征来减少时间与空间的差距,给人形成一种结合时代特征的具有年轻人特质的传播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微信官方公众号来发布相关信息,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增强零陵渔鼓的观赏效果。并且可以与现代元素充分结合,让年轻人也能够在传播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又如可以将视频、动态发布到bilibili、抖音等各种视频平台,通过直播实现跨域空间的交流,帮助人们了解零陵渔鼓,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传播与发展。

四、结语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理念落地的重要体现之一。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民族音乐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政策保障,离不开全社会人民的喜爱和理解。在与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只有让民族音乐文化深入人心,对本民族文化有足够的自信,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在我国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区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区域的文化发展都将注入全新的国际化因素。总之,传承与发展零陵渔鼓文化,需要准确地抓住渔鼓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征,不断地通过实践与探索去发现渔鼓文化中的传统元素,拓展渔鼓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通过拓展渔鼓文化的传播途径、有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渔鼓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中的发展结合,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周志萍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