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生长笛重奏艺术素养的提升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师学生长笛重奏艺术素养的提升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师学生长笛重奏艺术素养的提升分析

【摘要】本文围绕国内高等师范院校长笛重奏艺术学科发展现状,梳理总结长笛重奏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针对高师学生长笛重奏艺术素养提升,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法及措施,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长笛重奏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笛重奏;艺术素养;高等师范本科

一、长笛重奏艺术素养内容构成

长笛重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将长笛艺术由单一的管乐独奏艺术形式发展成为强调合作且内容丰富的器乐形式。如今,在国内各个高等师范音乐院校,长笛专业愈加受到重视。国内众多高师院校通过将各种形式的重奏、合奏等舞台实践纳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大多数长笛教学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吹奏技巧的掌握方面,对于学生的长笛重奏艺术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个合格的长笛演奏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重奏艺术素养,这种素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能力素养

演奏能力是器乐专业的学生的能力素养的基础和体现。长笛重奏追求的是所有声部严格遵循正确的呼吸气口位置、统一稳定的声音质量、清晰干净的运指运舌技巧、默契的音乐强弱表现,这些都离不开演奏者扎实的专业基础。一个优秀的长笛重奏团队对成员的个人演奏水平有较高要求。

(二)音乐审美能力素养

专业演奏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注重演奏技巧,忽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只能成为一个“音乐工匠”。音乐是感官的语言,乐感是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的集中体现,乐感是在音乐中感知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它建立在一定的音乐审美基础上——依赖于大量聆听并感受丰富多样、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并产生感官上的刺激。许多长笛重奏作品展现的是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对于音乐理解力和音乐表达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音乐审美能力素养在重奏艺术中极为重要。

(三)作品编创能力素养

创新能力是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长笛重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尚不成熟,作品风格偏向专业性,曲目积累较为匮乏,教学资源大多来自国外,且获取渠道较窄,这些问题是长笛重奏在国内未能得到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原因。师范生在未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面临的是所在地区的学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如何通过自身能力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作品编排创作能力,结合实际对一些较为流行的歌曲或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改编,并借助一些音乐软件或工具创作一些可行的教学材料,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这既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又是对长笛重奏艺术丰富可能性的探索。

(四)组织能力素养

重奏课建立在日常的基础排练上,在集体教学中,难免涉及组织分声部的训练,学生既要听从指挥安排,又要从中学会如何有序和有针对性地组织声部的分排与合排,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排练目的,完成曲目要求。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舞台,表演实践是贯彻重奏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在每一次重奏合奏演出中,除了导演要安排紧凑密集的排练外,演出当天的海报设计、节目审核、现场调配等舞台细节事宜都需要演出相关人员通力合作,因此,学生的组织能力不可或缺。(五)沟通表达能力素养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一名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老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重奏教学中,指挥排练者有时候需要通过语言的沟通让演奏者理解其要求,不同理念的交流建立在对彼此情况的了解之上,选择最合理的表述方式给对方传递清晰的思路,会让教学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师院校长笛重奏艺术素质培养面临的难题

(一)学生普遍专业基本功薄弱

长笛重奏课程作为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辅助课程,是对长笛教学的补充。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突破长笛专业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性难度较大,因此,在课程初始阶段,长笛重奏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一定要求。然而,进入师范类院校的长笛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是为了参加高考而短时间“突击”学习的,在学习中缺少专业系统的训练,基本功薄弱,常常出现只会吹一首曲子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重奏学科的开展建立在学生个人水平之上,学生专业能力的不足,会对重奏学科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二)学生缺乏对音乐学习过程的思考总结

在长笛的学习过程中,演奏技术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练习来弥补。然而笔者发现,多数长笛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考与总结,常常陷入盲目练琴、无效率练琴的死循环中,课下明明有努力练琴,课上却仍然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这都是因为学生对老师课堂所讲的内容未做到充分的消化和理解。善于总结是最好的老师,器乐的学习虽有定法,但每个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和总结,作为学生,应当多主动用心思考如何才能提高练习效率,而不是大脑一片空白,重复进行机械的手指动作训练。

(三)学生缺乏演出实践经验

艺术根植于舞台,如果没有演出实践,学习到的演奏技能就不能得到锻炼。长笛重奏课的教学大都是以排练的形式进行的,课程教学效果最终需要舞台来检验。当前,国内高师院校在教学与考核中更重视对学生独奏能力和基本功的检验,仅专注于学生如何掌握长笛吹奏技巧,如何理解与演奏音乐作品等,未能足够重视和锻炼重奏、合奏等长笛演奏综合能力。根据我国人才培养方案,师范院校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器乐演奏水准要求不如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不需要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据笔者了解,在国内外音乐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乐团排练课、音乐会实践、艺术公演和艺术沙龙讲座等舞台实践是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评定不能脱离舞台,不少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都反映说生源质量不高,虽然学生专业基础不足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普遍面临的难题,但通过大量舞台实践的锻炼可以提升师范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课程缺乏音乐审美素质

培养作为器乐演奏者,耳朵是我们最重要也最关键的“武器”。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建立在听觉感官的基础上。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乐感不足,演奏苍白,缺乏表现力”,是高校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学习常常会遇到的瓶颈。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器乐专业的教师们,在课堂上,即使运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作品应当如何表现,学生仍然无法真正领会,或无法在演奏实践中充分展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教师能力不足或学生“悟性不够”导致。笔者认为,好的乐感建立在广阔的音乐视野之上,只有具备足够丰富的音乐作品欣赏经验,才能逐渐建立自身的音乐审美标准。笔者在教学中常常询问学生对自己的演奏的看法,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演奏的好坏没有想法,甚至有的学生对演奏作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好听”上。试想,在意识层面尚且停留在这一阶段,学生如何能做到有个性地处理作品的表现细节?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特别是器乐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更看重对学生进行演奏基本功的培养,而要想培养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器乐演奏者和教育者,只对学生进行演奏基本功的培养远远不够,学校还应该帮助学生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将美育思维融入教学实践。

三、高师院校长笛重奏素质培养对策

(一)强化个人技能训练

优秀的团队表现建立在每个个体都充分发光的基础之上。每个演奏者在长笛重奏、合奏中发挥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个人的长笛演奏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重奏作品的呈现水平。因此,高师院校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个人演奏技能的培养,加强个体长笛基础知识的渗透,提升长笛重奏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开展合奏技能培训

要加强合奏技能培训,针对表演具体需求进行重奏、合奏组全体成员配合默契度训练,避免因个别成员出现节奏失误等问题而影响长笛乐团整体演出。在重奏作品呈现中,音准是其根基,建立好的音准是长笛重奏学习的重中之重。音准的确立在于耳朵听感标准的建立,音准的保持则依赖于腹部力量和气息的支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在排练重奏作品前,安排大量的和声齐奏练习,锻炼学生对音准的准确把握能力,提升声部间的和声融合度与默契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强调个体个性的协同发展,通过合奏训练让团队在长笛表演方面呈现的专业性、整体性特征更加显著。

(三)融入跨学科思维进行教学

在当前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趋势下,师范音乐类专业学生应正确看待自身专业能力相较于音乐专业院校学生的不足,努力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发挥师范生综合素质优秀的优势。例如:在管乐学习中,学生可创造性地结合日常声乐学科训练气息的模式和方法,把握共性原理并进行探究;可结合师范类院校必修的合唱课程相关知识,比较其与长笛重奏训练的异同,在声部配合等方面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融会贯通,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展现。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需要学科间的通力协作与支持,作为专业教师,应当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专业层面的指导与帮助。

(四)开设音乐鉴赏、重奏艺术普及类课程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如果你手中只有锤子,很容易把所有东西都当作钉子看待。”对于学习来讲,只有立足过往的经验与知识储备,具备广阔而独到的视野,才能更好地定位自身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音乐视野同样是音乐学习者应重视培养的方面,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教学岗位上会承担音乐基础启蒙课程的教学,而学生是否具备综合全面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视野非常重要。因此,高校有必要开设音乐鉴赏类、美育教育类课程,督促和引导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之外拓宽视野,不把自己的定位局限于一个器乐演奏者或演唱者,而更应当是音乐美育教育理念的传播者和发扬者。一个优秀的长笛重奏团队对成员的音乐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同样有较高要求。笔者结合实际调研发现,在师范院校中,大多数音乐专业的新生,甚至之前有专业的长笛学习经验的学生,在重奏相关的实践与欣赏方面的经验也是空白,甚至,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长笛重奏,面对长笛重奏艺术的贫瘠的发展环境,每一位从事长笛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除了要组织日常教学之外,还应当肩负起普及长笛重奏艺术的重任。通过开设重奏类艺术鉴赏课程,组织重奏小型音乐会、艺术沙龙等形式,让学生切实了解长笛重奏这一艺术形式,从而欣赏并产生投身于长笛重奏学习的愿望。丰富的课程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审美素养,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良性发展。

(五)鼓励学生自主组织演出实践

当今时代,高校的音乐教育要与时俱进,“保姆式”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随着时代思想的不断进步,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与个性的教学方式在高校教育中逐渐得到青睐,高校教师在长笛重奏教学中应该发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组织专门的排练课,鼓励每一名学生轮番进行重奏、合奏的指挥与训练,并撰写课程记录、教学总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报相关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建立校内长笛重奏乐团),指导其围绕项目进行训练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举办重奏、合奏专场音乐会,曲目安排、海报设计、节目审核、节目单制作、演出现场统筹等一切事宜均由参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鼓励其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演出及统筹经验。除了给予校内实践机会外,重奏团队还应在“学校根植于本土,学校反哺本土发展”的办学方针指引下,积极争取校外演出实践机会,如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地区美育浸润计划”等演出活动,既充分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又在实践中检验高校的教学水准,推进本地区的长笛乃至整个管乐学科艺术的普及,促进本土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长笛重奏是对长笛表演的补充和延伸,围绕长笛重奏展开教学,对于丰富长笛教学基础内容、拓宽长笛教学思路有重要意义。在高师长笛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长笛重奏艺术素质的培养,从演奏能力、教学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促进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师范类院校应立足学科资源配置现状,把握自身优势,针对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长笛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系统性合奏训练,专业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合奏课教学经验匮乏的现状,通过教学、训练和实践,探索、研究有效提升长笛专业学生的演奏能力、合奏配合能力、音乐审美感知力和组织能力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理论知识、收获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中积累教学心得、完善理论建构,更好完成新时期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为师范院校长笛专业学科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李坦林 单位: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