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下绿色农业发展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长三角一体化下绿色农业发展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长三角一体化下绿色农业发展思考

摘要:绿色农业是基于世界范围内的绿色经济发展浪潮、资源危机与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发展模式,安徽整体上是处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较低临界值的地区,农村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本文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对安徽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安徽现代绿色农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安徽农业;绿色;长三角一体化

一、绿色农业概述

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产品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绿色农业涉及生态物质循环、农业生物学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轮耕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概念。绿色农业生产与环境技术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密切相关,可以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提供健康、生态的绿色农产品。总的来说,绿色农业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以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同时,绿色农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各区域的气候、资源、环境、人文等条件,坚持保障农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资源三位一体,进行相应的绿色农业发展规划,以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的多样性和区域独特性。

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安徽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演讲中宣布,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2019年《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提出,发挥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0年《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提出,扶持建设肥东、巢湖、长丰、经开等一批加工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进环境协同防治,推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安徽省的面积、常住人口分别占长三角的39.1%、28.1%,创新活动活跃,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全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升了安徽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为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增添发展动能、实现整体跃升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但也要看到,安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综合竞争力不强,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未来一个时期,是安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在上海龙头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主动作为,彰显安徽担当,发挥安徽作用,作出安徽贡献。

三、安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安徽地处淮河、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2021年,安徽农业生产总值从1145.82亿元增加到2253.6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0%。2021年安徽省全年粮食总产量817.3亿斤,位居全国第4,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2021年以来,安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现较大提高,但是,安徽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仍存在大而不强等问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安徽农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传统农业转型难,生产结构待调整

安徽人均耕地面积少,各区(县)农民以分散经营为主,将土地整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例子较少,传统农业的比重仍然较大,生产方式以传统农耕机械为主,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机械运用较少。这种小门小户的经营方式,使得农民生产较难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生产成本较高,农民获得利润的比例较小,生产积极性不够高,存在放弃农业生产改行进入其他行业或外出打工等情况。一些农户思想保守,发展绿色农业存在一定局限性,显现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复杂性,制约了现代化绿色农业的发展。

(二)绿色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和产业集聚水平不高

2020年,安徽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仅有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0家;而同期全国重点龙头企业为95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000多家。显然,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尚有较大空间,产业化经营程度还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绿色农业转变的速度。目前,安徽正致力于产业集聚示范区的构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期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安徽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安徽农业劳动者整体水平的调查,发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在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中,认知水平较低,主要依靠经验从事农业劳动;二是部分农业劳动者的观念较为陈旧,安于现状,难以接受和吸收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农业政策导向较弱,资金投入不足

安徽的绿色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与政策导向有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如水利设施、薄膜储存站等,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跟不上,就会制约农业的发展。社会资金的逐利性比较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大且回收期长,这不符合社会资金投资的期望,所以在当地的农业投资较小。

四、安徽绿色农业发展建议

(一)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绿色农业产业集群能更好地集中农业生产技术、资源,优化产业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扩大绿色农产品市场,是快速提升绿色农业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所在。要加快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区作为区域发展增长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自身竞争力,带动周边区域绿色农业发展。要加快示范区建设,利用区位优势,加强资本要素、知识要素积累,使农业生产实现传统农业向技术农业的转变。

(二)走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在总结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安徽农业部门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示范区资源等优势,完善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机制,运用先进的绿色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加快成果转化效率,推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以满足市场需求。对示范区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规模化战略性调整,抓住示范区发展的种种机遇,找准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迎难而上,用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思维和现代化标准,以市场运作为导向,转变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方式。

(三)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绿色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绿色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能促进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加速了绿色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是万能的,不同区域采取农业产业化模式时,需要对该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运作机制、绩效评价等进行评价,实现农产品连锁经营、区域品牌发展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绿色农业。

作者:陈雨轩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