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民族文化空间的建构和传播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博物馆民族文化空间的建构和传播,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博物馆民族文化空间的建构和传播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在文化领域的建设中,必须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为我国树立文化自信创造积极的环境。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尤其应该关注传统文化资源,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以下简称恩施州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体现着恩施地区的地域风貌,其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介绍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民族文化原有的传播空间正在发生变化,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必须发挥博物馆的实用价值,并通过这一特定的空间,实现对民族文化的重新建构与传播,将民族文化推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此同时,西方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因此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建构和传播,帮助国民树立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从而自觉地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能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恩施州博物馆作为恩施当地的重要民族文化载体,其内部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博物馆的藏品以及博物馆本身都是特定时代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包含着当地人们的精神诉求和美好的心愿。因此,在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应该积极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使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人文和艺术体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物理空间:民族文化空间的实体化

物理空间也就是自然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来自自然,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中,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存在,物理空间的存在也就带有了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时代的人们思想和意志的体现,表现着人们的诉求。也就是说,它在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的同时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受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融合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意识。博物馆在物理空间上,主要是通过建筑空间和展陈空间两方面进行民族文化的建构传播。博物馆从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建筑实体,具有空间性等特征。恩施州博物馆位于恩施经济开发区恩施州文化中心,它是三层陈列式结构,从其外观上来看,真正地做到了民族传统、时代文化以及地方特色的充分融合;而且在博物馆前方,也开拓了比较大的空间用于建设广场及音乐喷泉,建筑设计上具有较大的通透性。在博物馆内部,多样的绿化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博物馆的观赏价值,使其具有更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进一步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而且博物馆内部放置的健身器材也使得博物馆的人文性展现得更加具体,加强了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1]。博物馆的展陈空间主要是针对建筑藏品而言的。博物馆中的藏品往往丰富多样,其种类的繁多和年代的差异要求在摆放时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这样人们在参观的时候才能更加系统地了解某一特定时期的物质生活方式,也更利于相关文化和知识的学习和总结。在布置和设计时,应该将藏品进行有机组合,按照一定的逻辑规范对展陈内容进行单元划分;并在实际的建筑和设计中,根据单元展品的特点对其摆放位置进行空间上的设计。民族地区博物馆在实际的运行中更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博物馆的设计中要充分融合特定地域人文内涵。恩施州博物馆在实际的设计中便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其常设的展览有“武陵足音”“恩施记忆”和“生态恩施”三个基本陈列。这三个基本陈列将各个展厅有效地连接起来,通过历史面貌的再现使人们充分了解特定历史阶段内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产过程,从而在具体形象化的体验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恩施州博物馆详细地介绍了鄂西南地区人类的发展过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文物、藏品等向参观者讲述了灿烂的土家文化[2]。藏品往往是一个博物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博物馆最为珍贵的陈列元素,其代表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恩施州博物馆的经典藏品有双虎钮錞于、金凤冠、铜印等。出于对藏品的保护,它们通常被陈列在封闭的橱窗中,这不仅能够保证藏品在实际展览中不会遭到破坏,还会带给观赏者一种神秘感和庄严感,使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此同时也能激发参观者的兴趣,使其沉浸其中,感受特定时代的文化精神。这些藏品在摆放的过程中,也会科学地运用声、光、电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观赏者的感官体验,使其不仅可以在视觉上获得极致的享受,还可以作用于听觉等,从而对传统文化建立更深层的认知,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交往空间:民族文化空间的交互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追求也朝着多样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博物馆需要扩充更多功能,其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承担藏品展览的任务,还要借用自身的空间载体,促进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博物馆和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逐渐成为博物馆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也成了其公共活动的核心内容。博物馆的交往空间主要体现在游览者参观和休息等活动中,主要包括门厅、露台等场所[3]。这些场所的设置,满足了游览者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使其在感受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加细致和独特的体验,与此同时还可以和博物馆之间建立深层的互动,在双向交流中感受博物馆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和陶冶,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博物馆在进行交往空间设计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将展陈空间设计在路径上,这样参观者在进行参观的时候就会更加方便。场馆之间通常是相互连接的,参观者只需要按照一定的路线进行参观即可。在进行空间交互设计时,通过适当地延长路线或者缩短路径宽度等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在交互空间布局的规划中,展陈空间中可以设置固定的休闲场所,以方便参观者休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博物馆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在功能上实现了一定创新,提供的服务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化,而是做到了休闲和娱乐、文化和教育的统一。在这种影响下,博物馆各个空间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单个空间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一般而言一个空间往往能够提供多个服务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作出积极的贡献。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恩施博物馆可以对博物馆的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创新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在日后的发展中建立民俗物品的专属院落,这样参观者在实际的游览中,就可以在特定的空间内感受当地特定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在直观的体验中增强对地域文化的理解。要想发挥博物馆的交往空间功能,除了在空间上进行精妙的设计,还必须关注到人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实现文化和情感上的交流,这样在进行民族文化的理解时,就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丰富多层次的。民族文化在人与人的交流互动中可以实现更加广泛的传播。与此同时,在博物馆内部也应该安装一定数量的摄像头和监控设备,能够保证藏品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对工作人员以及游览者的言行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其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这样博物馆和游览者之间也可以算是实现了双向互动[4]。

三、媒介空间:民族文化空间的媒介化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媒介空间的定义就存在诸多不同,但是在本文的研究中,媒介空间指的是在数字媒体的作用下,博物馆对民族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学习相关知识、感受文化的途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人类生活的最早时期,要想感受特定的地域文化只能深入到当地进行体验,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深层次的发展。随着报纸、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兴起,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丰富,也不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就能深入感受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勃勃生机和魅力,实现心灵上的陶冶和净化。进入21世纪,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传播媒介的发展更进一步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不仅可以摆脱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进一步体会民族文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更加快速高效地游览特定区域的民族文化。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在真正意义上整合了民族文化的资源,为人们进行文化学习和交流等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在其带领下,民族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变得活灵活现起来,对人们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5]。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博物馆以虚拟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5G、VR等技术的影响下,“云展览”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在实际的运作中往往借助虚拟平台来实现,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人们可以在线上进行参观和游览,而且这种模式随着发展逐渐地成为一种时尚。恩施州博物馆更是利用这种形式建立了自己的线上展览渠道,它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内部建立了参观的展厅,并按照原有的展览空间进行设计,将其分为外景、武陵足音和生态恩施。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物理空间上的局限,人们在进行参观的时候能够更加自由,也能更加细致地了解藏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这种模式下,博物馆的文物才算是真正地“活”了起来,能够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云直播等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博物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双方的交流和互动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民族文化的繁荣。除此之外,在进行文化传播的时候,恩施州博物馆也正在尝试多种路径,试图实现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对人们进行文化的熏陶和渗透,使人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增强对本民族以及特定区域民族文化的理解,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使,为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前提条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尤其是传播媒介的帮助下,博物馆的功能发展,其在注重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民族文化风貌的同时,更加注意到了实践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抖音账号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推送恩施地域文化,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直接展现“土家织棉”“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加直观和形象的认知,其真正做到了对民族文化空间的拓展和延伸[6]。民族文化空间的建构和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恩施州博物馆在时代的发展中能够与时俱进,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真正为民族文化传播空间的延伸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在看到自身的进步的同时,还要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具有清晰的认识。随着博物馆功能的不断升级,其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观众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在交往空间的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使参观者在进行游览的时候不仅能够感受民族文化,还可以在此过程中体验回归自然的舒适感。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时候,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打造民族文化体验区等,使参观者在现实中能够真正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参观者的学习兴趣,对其学习和了解民族文化具有深层意义。博物馆只有在发展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建构民族文化,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

作者:冉晶晶 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