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卫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医卫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医卫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探索

摘要: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的融入,为高职院校医卫课程落实课程育人的任务提供参考。实践表明,“三融育人”模式的应用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卫专业;课程思政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医卫专业是一个特殊专业,其服务对象是人,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如何针对其专业特点,深挖专业课程育人资源,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涵盖并渗透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同耕”责任田[2],形成具有医卫特色的课程育人模式是每一个医卫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3]。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等专科课程的基础,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1+X”老年照护/母婴照护/幼儿照护等证书考证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每天都要用到[4]。本文拟以我校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为例,对高职院校医卫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

1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1.1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结合我校“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医卫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及护理专业百年历史的文化传承和优质护理人才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通过讲好南丁格尔和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典型事迹、我校护理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我校护理专业的历史传承,将“人道、博爱、奉献”的护理专业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职业精神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始终。

1.2确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依据课程思政建设方向,结合本课程对应岗位的要求,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责任、“敬佑生命、严守制度”的职业态度、“热爱护理、尊重患者”的职业情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的护理人[5]。

1.3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依据课程思政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特点,梳理出“热爱劳动、无私奉献、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为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师生一起深度挖掘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和我国86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典型事迹、我校优秀护理毕业生的优秀事例、学校护理专业历史传承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护士的典型事迹等隐含的思政素材,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丰富的教学载体。

1.4实施“三融”课程思政育人

为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采用“一主线、三阶段、七环节”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融”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资源。

2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思考有哪些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这些元素这两个问题,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进行了设计,构建了“三融”思政育人模式,将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2.1教学内容“融”思政

为充分梳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学团队中思政教师全程跟班听了一轮专任教师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讲课,并与团队教师、临床兼职教师共同围绕课程思政目标,依据完成岗位任务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共梳理出二十余条思政元素,为更好地引领课程思政的建设,将其凝练为“5个三”,即三个热爱:热爱祖国、热爱护理、热爱劳动;三种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尊重生命;三种品质:人文关怀、严谨细致、责任担当;三个严守:严守制度、严守慎独、严守秘密;三种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教学团队组织学生共同挖掘思政素材,重点挖掘南丁格尔和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典型事迹、我校优秀护理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我校护理专业的历史传承以及抗击疫情中优秀护士的典型事迹等素材,再将其融入每个教学内容中,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例如:针对“给药原则”这个内容,融入了湘潭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将军的典型事迹,她在护理工作中,为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自己充当患者住在病房亲自体验,创设了给药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三查八对”制度,通过黎秀芳将军故事的分享,学生深刻领会到“三查八对”的重要性。当进一步了解到黎将军的故事后,将军的爱国、敬业、担当、创新、严谨、细致等精神就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6]。

2.2教学环节“融”思政

为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采用“一主线(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三阶段(课前、课中、课后)、七环节(引出任务—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展示成果—评价总结—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全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实施的每一环节。

2.2.1课前“找”思政

课前将每个班级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与教师一起通过信息化手段、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共同收集并整理课程思政素材,通过对素材的收集、整理与阅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2.2课中“悟”思政

因学生参与了课程思政素材的挖掘,理论课中讲到融入了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会邀请学生来分享思政案例,让学生讲思政。例如:在学习“住院环境”这个内容时,为让学生认知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请学生分享了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地医院救护伤员的故事,南丁格尔克服各种困难改善伤员的住院环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将伤员的死亡率从50%降至2.2%。故事的分享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住院环境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南丁格尔不辞辛苦、不怕困难,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专业精神。同时,专业教师、临床兼职教师在讲授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护理前辈名人故事、临床亲身感受的过程中,会让学生分享感悟,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理论课中学生和教师共同讲思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2.2.3练中“践”思政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通过创设临床真实工作情境,采用临床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中践行思政。如练习“隔离技术”这项技能时,设置了新冠肺炎患者病例和隔离病房,先请曾驰援黄冈医院的兼职教师亲自示范进入隔离病区前和离开隔离病区后的隔离防护技术,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技术细节不规范,指导教师立即要求其停止操作并重新开始练习,直到全部动作符合要求为止。通过训练过程中的严格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也感悟了严谨与规范,对曾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心生敬佩,实现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7]。

2.2.4考中“评”思政

为检验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情况,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建立课程目标考核体系,将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情感等目标的考核融入每一个考核项目的考核评分标准中,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考核、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例如: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技术考核中,请SP(标准化病人)参与考核,所有情境均参照临床真实情境设计(设计患者因害怕疼痛要求不做皮试、护士给药过程中患者提出质疑、注射中患者大喊疼痛、埋怨护士、皮试后患者不愿意按规定留观等情境),以此考核学生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情况。

2.2.5课后“强”思政

为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效果,每个项目的教学完成后,都会布置学生完成拓展任务,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巩固专业知识、体验专业情境、强化专业思想、提升专业情操。例如在完成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学习后,安排学生自制“如何洗手,如何戴口罩”的视频,到社区向居民进行防疫指导;在完成了“生命体征测量”的学习后,带领学生去社区为居民测量血压等。通过诸多的拓展活动,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人生价值”。

2.3教学资源“融”思政

2.3.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融”思政

依托学银在线课程平台,教学团队将本课程建成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思政素材,建成课程思政资源库,包括我国86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典型事迹材料、56个临床护理经典案例、20位我校优秀毕业生抗疫典型事迹和56位优秀毕业生优秀事例,还有自主编创演绎我校护理专业发展历史的系列情境舞台剧《传承》《生命的提灯》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2.3.2校本教材“融”思政

课程团队共同编写了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基础护理技术》教材,在每个项目中都融入了具有我校护理专业特色的思政素材,如:在“标本采集”中融入了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美丽天使王新华的事迹,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情操有重要意义。学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学习。2.3.3微信公众号“融”思政教学团队与学生一起开设了《聆听诗的声音》微信公众号,收集整理了优秀学姐、学长的优秀事例以及我校毕业生抗击疫情的典型事迹等素材,设置了《“疫”往情深》《学姐说实习》《学姐/学长的故事》《身边的故事》等栏目,既为本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载体,也对学生职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帮助。

2.3.4教学环境“融”思政

教学环境建设中重视专业文化建设,在护理实训中心制作了湘潭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将军生平事迹展、我校优秀毕业生抗疫典型事迹展、我国南丁格尔获奖者事迹介绍等宣传专刊,悬挂体现医护职业精神的标语、护理工作制度、护士行为规范等宣传标牌,实现浸入式思政教育。

3课程评价与成效

3.1评价方式

构建了学生、教师、标准化病人(SP)和临床护理专家共同参与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地检测学生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情况。(1)学生:主要在小组汇报、小组PK赛、技能考核中借助评分标准中课程思政目标考核指标进行自评和互评。(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着装仪表、小组合作、课后整理、遵守制度流程、爱护教学模型等,再结合终末理论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责任意识、制度意识、安全意识、时间观念、爱伤观念、劳动观念、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等思政素质的情况。(3)SP:在技能考核中,SP站在患者角度,依据自身感受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等。(4)临床护理专家: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的跟岗学习中,针对学生对患者提供健康照护过程中的职业态度、职业品德及职业作风进行综合评价。

3.2成效

3.2.1课程思政育人才

通过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培养了大批具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优秀毕业生,如疫情期间学生担任志愿者,利用课程学习的专业知识积极投入“战疫”中,为抗击疫情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2.2同频共振促教学

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本课程学生理论、技能成绩明显提高,在日益重视人文素养、以本课程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大赛中,学生频频获奖。

3.2.3三全育人成果丰

本课程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均居较高水平。通过课程思政育人,近年来,本课程团队在课程思政方面立项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教学成果奖也有多项。综上所述,结合办学特色及专业特点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可以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医卫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及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本文主要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围绕“三融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研究,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有效评价育人的成效、构建长效评价机制等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王丽娟 黄静 何晓璐 付雪连 单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