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药学专业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药学专业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该模式的出现既迎合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符合树匠心、育匠人“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药学专业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施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育人新模式,是探索适合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尝试,在该模式下培养的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工匠精神”的涵养。

1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源于手工业时代,当时的从业人员都要经历学徒培养之后方可独立上岗。它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涵盖敬业、严谨、专注、踏实、创新、拼搏等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工匠精神”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工匠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他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更是进一步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举措,正在努力争取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力倡导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提高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对我国能否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企业能否走向世界高端市场、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能否做实做强[1]。对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目前并没有权威准确的定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郑大发认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因此,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传承的敬畏与坚守,更是不断追求卓越的面貌与品质,它更加强调探索创新,是一种基于专心专注不断创新的精雕细琢的精神[2]。

2现代学徒制中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的出现既迎合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符合树匠心、育匠人“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根据“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企校联合培养”原则,构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办学“双主体”,学校与企业都是办学的主体,双方签订培养协议,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承担教学、管理、经费投入等责任。二是学徒“双身份”,学员与校企双方签订培养协议,同时成为学校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享受学校和企业的相关待遇。三是育人“双导师”,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学校专业课导师,企业选拔业务骨干、技术能手担任企业导师,校企双导师共同完成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导师重点依据对学生的知识要求,采用面试、笔试或实操等方式进行考核;企业导师则重点依据岗位技术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要求,采用岗位任务、岗位业绩等形式进行考核,共育行业人才。四是教学“双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以上途径实现学习与工作、专业与企业、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六融合”,真正达到“专业培养人才”和“企业需要人才”的“零距离”。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校企合作是基础。因此,加强产教融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将工作岗位的学徒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其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构建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岗位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模块,符合现代学徒制需要的课程体系;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需求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进行“交替训教”,以达到校企共育的目标。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中鲜明的“四双”特色非常完美地契合了“工匠精神”对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匠心、匠术在育人空间、场地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完美结合,是一种时代育人新模式。现代学徒制学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工学结合、交替训教”,在学习与工作、教室与车间、学校与企业的穿梭与身份转换之间领悟并塑造自身的“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又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对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要求具有一致性,这不仅是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3-5]。

3高职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3.1坚持政治引领,筑牢理想信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健全高职院校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立德”:一是要明大德,即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以立志报效祖国、为国家建设发展和民族复兴为己任,并努力做出贡献;二是要守公德,要求青年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公德的坚定执行者;三是要严私德,即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做一个人格高尚、道德品质优良的新时代青年[6]。而“树人”则是指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学生还处在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其处事敏感、思维活跃,喜欢新事物,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加以正确引导,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坚决杜绝各种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腐蚀以及扭曲的价值文化渗透。引导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是首要任务。而实现这一任务就要加强对党史和党的思想理论的系统学习,其中“学习强国”App是一条有效途径。该平台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宣传、教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律、历史、科技、党史等多个领域,拥有在线观影、搜索文献、互动答题等多种功能,是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思想库和核心数据库,要求现代学徒制班的所有学生下载并学习,并把它纳入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考察体系中。教育引导学生将阅读文章、观看视频、专题考试当成每天必备的学习项目,形成“有效利用碎片时间,积极学习‘学习强国’”的常态。

3.2严格组织纪律,培养敬业精神和品质精神

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就学生而言,能够认真学习就是敬业,能够圆满完成学业就是品质。对大学生进行敬业精神和品质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这也是评判学生是否能获得优良职业素质的内在动因。因此,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学风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又是获得良好敬业精神和品质精神的必然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爱学、勤学、会学的良好习惯和思维方式,成长为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诚信做人与爱岗敬业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2.1组织纪律

从细节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在校的纪律养成,能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遵守职业纪律,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良好行为习惯。

3.2.2自主管理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想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练就过硬的技能本领,除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自身主动求知是关键。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大学生确立主体观念,明确并落实其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挖掘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展自主管理。(1)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大学生自主管理得以良好运行的首要保障。在辅导员引领下,构建大学生自主管理网络,全体大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学习制度、班级制度、宿舍制度等行为规范,内容涵盖党团建设、班风建设、学风建设、日常管理、网络育人等,用制度激发学生潜在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自律性。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和实践的内生动力。例如,开展“一对一”活动(党支部委员助困一对一、学优生帮困一对一、本专科生传帮带一对一)及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开展“优良学风示范班”创建评选活动,通过学习氛围、学习纪律、学习效果、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培育优良班风,推进学风建设。(2)价值引导。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除要注重加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负责的责任意识。因为学生自身的成长,本人是第一责任主体。自我负责是自主管理的前提,它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存在,并从他处发现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源,自愿并积极地面对、参与、完成团队合作,而非将工作视为外界强加的负担,学会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关爱、诚实、团结、奋斗的品质精神[7-8]。(3)榜样引领。作为自主管理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团学干部在学生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欲,并形成内在驱动力,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缩短与榜样的差距,形成自我约束、求知上进、生动活泼、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4)活动搭台。搭建学生实践活动平台,设定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不同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规范开展活动。例如,根据学校德育学分制考核办法要求,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大学生文明修身”系列主题活动安排,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自己策划方案、自己联系服务对象、自己完成评价并形成常态。适时在建党、建军、国庆等重要节日或时刻,以团学干部和骨干为主开展主题活动,如以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红歌会等形式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继承党的光荣传统,锤炼学生精神品质。围绕诚信考试、诚信处事等内容,以主题班会或团课、辩论赛等形式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学期末,由团总支和学生会向所有学生发出“文明守信”的倡议,所有学生签订文明应考承诺书,以推动“重诚信、守合同、讲信誉”良好风气的兴起。围绕“学习困难”“交往困难”“情绪控制”等内容,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知识沙龙、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心理调适的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觉培养坚韧不拔、自强奋斗的意志品质,以增强抗挫折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3.3丰富技能比赛,培育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以“强化技能培养、弘扬‘工匠精神’、铸就青春梦想”为主线,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积极构建“工匠精神”育人机制。通过举办一系列专业竞赛,营造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践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锻炼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例如:(1)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详细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可起到内在激励作用,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2)模拟招聘面试大赛,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就业求职环境,正确理性地面对就业压力,增强心理素质,熟悉招聘的程序、模式,学会应对面试时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增强面试技巧,提高应聘能力和社会竞争力;(3)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帮助学生加强中药鉴定、中药调剂、中药炮制技能,提高中药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4)药品检验技能操作大赛,帮助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意识,规范药品检验的基本操作,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5)植物标本制作大赛,增强学生对植物鉴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植物鉴定基本职业技能的提升;(6)趣味化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充分锻炼表达、应变等能力;(7)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竞赛,帮助学生拓宽药事管理法规知识面,培养其药品生产、经营、流通、管理、使用各环节的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依法规范从业的观念;(8)创新创业大赛,从项目创意提出、可行性分析,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的研发设计,最后到产品功能验证、产品应用推广和售后等,模拟项目的整个生产流程,可进一步锻炼团队成员的严谨、创新、协调及团队合作精神;(9)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应、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传经送宝”,搭建在校大学生与优秀校友交流对话的平台,为在校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进一步激励在校学生立志成才,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作者:王国明 李光远 张媛媛 张淑凤 于永军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