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景观林带植被恢复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速公路景观林带植被恢复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速公路景观林带植被恢复分析

摘要:采用交通安全第一、突出乡土特色、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建水境内鸡石高速为例,结合其不同区域景观林带自然状况,提出了鸡石高速公路城镇区域、农田区域、山地区域、立交桥区域、边坡区域的景观林带植被恢复方案,以期为高速公路的景观林带恢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景观林带;高速公路;植被恢复

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交通设施,其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交通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高速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边坡及其两侧的绿化由于受时间、人力和财力的限制,边坡及两侧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较差[1-2],与边坡周边的环境不能够保持很好的协调性和一体性。因此,如何根据高速公路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类型和周边环境,选出适合边坡和公路两侧的植物物种和配置显得尤其重要。高速公路的景观林带植被恢复建设,主要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营建道路两侧的景观多样性,通过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的措施,使高速公路边坡、道路两侧与周边环境形成景观多样,层次鲜明,与城镇、乡村、农田、山体等环境协调的路域景观生态系统。

1研究地概况

建水县位于云贵高原的南缘,行政上隶属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2°33′18″~103°11′31″,北纬23°12′42″~24°10′32″之间。县境东接弥勒县、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县、华宁县相连。建水热量资源丰富,属云南省光能高值区。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日照时数2322h,年降雨量为800mm左右。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形成网络,国道323线和鸡石、通建横穿县境,蒙(自)宝(秀)铁路通过县境并与滇越铁路相连通,县内公路达1000km。地理位置适中,距省城昆明220km,距边境口岸河口250km,距蒙自飞机场80km,是省城通往红河南岸各县的物资中转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鸡石高速于2004年11月26日通车,东起个旧市鸡街镇,西至石屏县异龙镇,全长98.53km,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是滇南地区的主要经济干线,是“个开蒙建”经济圈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滇南建水石屏“最美乡愁之旅”的最佳交通要道。

2景观林带恢复原则

2.1交通安全第一

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植物手段有效降低行车视觉疲劳。因此,确保交通安全将是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建设的必要条件[3]。在进行景观林带绿化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进行植物造景,降低高速公路生硬、单调的线性弊端。通过不同区域的科学有效恢复,与高速公路沿途环境有机融合,避免因高速公路单调而使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通过沿途植物和植被景观的色彩、造型等变化的手段,来减缓驾驶员因高度集中在行车途中造成的疲劳,提高和保障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2.2突出乡土特色

在选择树种过程中,应遵循“因形就势、因地制宜”,并且“适地适树”以及易于养护的原则进行科学选择。通过对景观林带营建行政区域内的野外植物资源调查,选择出耐贫瘠、耐干旱、易管养的乡土树种,同时营建后的植被还能够满足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一致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清新、简洁、明快的景观效果。

2.3可持续发展

鸡石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生态系统的组成在结构及其功能上要进行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系统设计,通过植物物种、植物造景与周边环境不仅形成韵律感,同时形成美感,使整个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在结构、布局及其比例方面都能够与当地的自然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相互适应,进而实现生态、社会及经济三大效益相互协调的目的。

2.4合理布局,重点突出

景观林带在恢复和重建过程当中,应全面考虑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生态系统各个资源要素的配置,以局部实施、全面恢复,实现系统要素的协调适宜。根据鸡石高速公路景观林带的现状情况及其地形条件,区划出不同的恢复区域和重点营建区域,逐步恢复具有地域特色的鸡石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生态系统。

3景观林带恢复方案

鸡石高速公路景观林带植被恢复主要进行“一带多节点”的植被恢复进行实施,“一带”主要指公路沿线单侧25m的绿化带,在恢复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现状情况,根据不同的地段环境采取不同的恢复方案,坚持生态、经济、合理、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林带恢复应与地形、地貌、地物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保留地形地貌,最大范围地利用水洼地和农田,依山就势,不搞大挖大填,宜绿则绿,宜山则山,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水则水[4]。“多节点”是指高速公路的立交桥区域和人口密集的重点区域,对这些区域要进行重点景观营造,使其成为高速公路绿化体系中重要的景观节点,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在布局上,要与周边建筑物的风格、造型和色彩有机结合,同时又要注意和周边地形和环境相协调,不仅使景观林带具备生态价值,同时要展现出当地的自然、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

3.1城镇区域

该区域距离城镇生活区较近,这个区域的恢复主要体现丰富的植物层次和强烈的韵律感、整体感。高速公路两侧景观带以规则带状式种植为主,结合自然配植方式,以高大乔木做背景,配置小乔木、小灌木,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通过常绿树种与秋色叶树种相结合,营造出季季有花、季季有景、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高速公路城镇区景观林带。本区域选用的主要植物包括:凤凰木(Delonixregia)、滇润楠(Machilusyunnanensis)、枫杨(Pterocaryainsignis)、球花石楠(Photiniaglomerata)、云南樱花(Cerasusserru-la)、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石楠(Photiniaserrulata)等。

3.2农田区域

该区域主要分布在鸡石高速建水临安镇到石屏坝心镇区域,这个区域景观林带的恢复要将恢复树种及方式与周边的田园景色融为一体,不能孤立,采用列植和片植的方式,营造简洁、生态、乡土、大气的植物景观,注重色彩和季相变化,在公路沿线形成一个绿色屏障。选用的主要植物包括:滇朴(Celtistetrandra)、凤凰木、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bipinnata)、球花石楠、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云南樱花等。

3.3山地区域

该区域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对现有植被进行一定的提升和补充,对裸露区进行封补,增加彩叶树种,提升景观效果。在道路红线外新增绿化区域,采用片植、群植的标准种植,与原有绿化风格相协调,使其呈现丰富多彩的林相结构和变化的季相景观,形成新恢复树种与原有树种多层混交、多色彩搭配、高低错落,近自然感强的山地景观。选用的主要植物包括:云南樱花、羊蹄甲、枫杨、白枪杆(Fraxinusmalacophylla)、复羽叶栾树等。

3.4立交桥

依托相邻空间的现有绿色植被、农田景观,通过植物的四季变化及植物群落的种植搭配。在造景的手法上,运用丰富多彩的植物组成多色彩、多层次、多图案的有机整体。图案采取完全模纹式、模纹式和自然式结合等形式进行营建,营造具有较强艺术性的景观效果,增加立交桥的景观丰富度和层次感,创造出缤纷绿色的空间节点景观。主要选择的植物有:凤凰木、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滇润楠、云南樱花、紫薇、石楠、枫杨、滇朴、复羽叶栾树、清香木(Pistaciaweinman-nifolia)、地石榴(Ficustikoua)等。

3.5边坡

对成效不显著、景观单一的边坡植被,进行修整、补充,增加彩色叶植物,以地被为主,补植藤本植物、草本花卉,营造与绿化带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简洁、大气的植物景观。选用的主要植物包括: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炮仗花(Pyrostegiavenusta)、车桑子(Dodonaeaviscosa)、地石榴、石楠、马桑(Coriarianepalensis)等。

4建议

高速公路景观林带植被的恢复和建设,不仅要有生态功能,同时要产生重要的生态景观效果。在景观林带设计和建设过程当中,对于植物和植物群落的组合,要充分根据小区域历史气候特点、路域环境因子和高速公路不同地段景观的需要进行有效搭配,根据不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恢复,以建立稳定、季相更替明显、物种多样的植物群落类型为目标。另外,高速公路景观林带植物种类的选择还要综合考虑驾驶员和公路使用者的视觉和心理需求,通过不同植物种类的高度、枝叶的大小、植被的配比等科学搭配,营造出能够增加高速公路使用群体赏心悦目、心情愉快的功能,弥补高速公路美感的不足,有效提升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科学地恢复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

作者:李眉慧 王坤 郭万力 李模 单位:云南森林自然中心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