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粤剧名伶表演特色和风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李淑勤是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非遗传承人,从艺多年,其震撼人心的情感表达、张弛有度的舞台表演,成功塑造多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粤剧表演风格。本文选取李淑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梳理其生平经历、艺术成就,探析总结其粤剧表演的特色、风格及成因,以丰富粤剧表演艺术家方面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李淑勤;粤剧;表演特色
一、李淑勤的艺术人生
李淑勤 1971 年出生于广东广州,生在伶人世家,父母都从事音乐这个行业,自小随母亲——著名粤曲子喉唱家黎佩仪练唱功,比起同龄人更早接触粤剧。经过六年广东粤剧学校学习的李淑勤,毕业后进入佛山青年粤剧团。在团初期,她虚心向老演员请教,每天坚持数小时的练功。偶然的机会,李淑勤得到了饰演《铁血红伶》中张自芳的机会,初试啼声的她崭获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三等奖,这使其受到莫大的鼓舞。频繁的演出、多种角色的淬炼,李淑勤的表演技巧日益提高,逐渐领悟表演贵在动情动心、千人千面的戏理。1995 年,面对缺少文武生的挑战,佛青排出了双旦戏《丽人怨》,由李淑勤主演,她认为虽然角色很难驾驭,但却演得非常“过瘾”,是锻炼自己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舞台上,当代丽人李淑勤把古代丽人银花演绎得活灵活现,凭此戏在广东第六届国际艺术节表演中夺得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等奖。李淑勤在粤剧表演艺术上日臻成熟,2004 年,李淑勤凭粤剧《小周后》里的精湛表演,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8 年,李淑勤凭《蝴蝶公主》斩获中国戏剧节表演一等奖和第十八届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李淑勤不仅表演的作品屡获大奖,也获得了“优秀青年演员”“佛山十大杰出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等称号。除此之外,李淑勤参加了多场粤剧演出,曾先后与罗家宝、梁耀安、欧凯明、彭炽权等著名的粤剧表演家合作,缔造出众多艺术性高的粤剧作品。迄今她已有出演三十多部剧目的舞台经历,并多次随佛山青年粤剧团出访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作文化交流和演出,被香港报纸盛赞是“粤剧奇葩”,新加坡的媒体则把她誉为“踢枪皇后”,其表演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
二、李淑勤的粤剧表演技巧特点
(一)兼容并蓄、创出新腔
1. 新腔兼“骨子腔”之精细
李淑勤自小随母亲黎佩仪练唱功,继承了其母亲创造的“骨子腔”[1],并从中梳理提炼、形成了自身的唱腔。在情感、行腔处理上把“骨子腔”中精细的“骨子”风格运用在角色、情景的演绎中,追求演技和唱腔的唯美。“骨子腔”是李淑勤母亲黎佩仪老师所创,其特点为“幼细精致、吐字清脆”,“幼细精致”是指音色纤细柔美、行腔细腻,“吐字清晰”是指发声部位准确、咬字清楚,高音不尖、低音不浊。黎佩仪的“骨子腔”是集曲艺唱功与粤剧演唱艺术于一身,对李淑勤自成一格的粤剧唱腔有着重要的影响。李淑勤对于母亲的“骨子腔”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在融合骨子的精细之处,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唱腔,做到“清亮圆润、婉转悠扬”。其中,清亮就是吐字如珠、秀丽通透,圆润是指唱腔和音乐融合自如,此处的“吐字如珠”便体现李淑勤提炼出骨子精细之处,找准发声部位,准确地将字音清晰发出,对每个字音都有要求,精益求精的唱腔。李淑勤还注重音乐与唱腔的适配,不能张冠李戴,并且唱词衔接顺畅,转声换词有致,犹如行云流水之妙,展现李淑勤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唱腔进行不断琢磨、推敲与改善提高,形成“清亮圆润、婉转悠扬”的唱腔。
2. 新腔融入京剧元素
李淑勤在粤剧表演艺术上刻苦学习、不断攀登,为拓宽自身在粤剧表演的视野,她不仅参加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高研班,还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被其收为入室弟子,汲取京剧唱腔的铿锵有力,融入粤剧唱腔之中,形成李淑勤刚柔并济的唱腔特点。铿锵有力的京剧唱腔体现在其“以字生腔”,强调根据字音的平仄调值进行行腔运调,讲究吐字有力和字正腔圆。因此,字音要讲字头、字腹、字尾,在咬字过程中字头不刻意、要自然,字头向字腹的过渡要连贯,字尾收音时的力度要适中。李淑勤将柔美精细的“骨子腔”与铿锵有力的京剧唱腔的咬字行腔糅合,促成刚柔并济的唱腔特点。综上所述,李淑勤将“骨子腔”在咬字方面上的幼细精致和京剧唱腔的“以字带腔”相结合,梳理提炼出“清亮圆润、刚柔并济”的唱腔特点,咬字有力清晰、依尾字拖腔,适当地加入滑音、装饰音,顺沿原本字的音韵口型,使唱腔更为细腻婉转,行腔更富有弹性。
(二)灵活多变、以技塑人
1. 以面部表情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粤剧表演艺术中,花旦演员除了需要有过硬的唱功之外,还十分注重面部表情的表演。李淑勤的舞台表演重视对面部表情的细致刻画,以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更加丰满和生动。粤剧《丽人怨》[2]中,李淑勤饰演表演难度很大的“银花”一角。初入皇宫的主角银花是天真善良的少女,出场亮相李淑勤的眼珠骨碌骨碌地转动,显露银花机灵鬼马的性格。剧情发展到高潮,便是她与姐妹金花赌命,她用那种极力装作亲热的语气叫着金花的名字,为了表达此处的“狠毒”,她眉头微蹙、眼睛微眯并斜眼看着金花以表示不屑。舞台上的李淑勤是古代丽人“银花”的真实写照,打动了观众。李淑勤将面部表情的变化处理得细致入微,展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角色塑造得更加有血有肉。
2. 善用姿态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李淑勤从艺多年,在角色塑造方面,不仅重视以面部表情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还善于运用姿态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身份,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不得不提到由李淑勤饰演的首部动漫真人秀粤剧《蝴蝶公主》,由于是粤剧与动漫相融合,所以她在设计苗寨公主蝴蝶的出场时,使用了传统粤剧花旦的撇步轻盈地亮相,以呈现动漫空灵、飘逸的感觉。接着,蝴蝶公主选女婿前,李淑勤从舞台后侧,踏着快步配合着跳跃欢快的旋律,张开双臂左顾右盼,表示选婿现场的喜庆热闹的气氛,踏着欢快的步伐回到舞台中央,一个亮相,流波一转,展露兴奋的情绪。此处的姿态动作具有“舞化”的美感,李淑勤塑造了一个婀娜多姿、灵动活泼的苗寨公主。
3. 生活体验与程式巧妙结合
李淑勤深知粤剧塑造角色是将体验和表现融为一体,两者结合,力求以生活的真实体验带入传统的表演程式,作为运用传统的依据。李淑勤在粤剧电影《小周后》[3]中的精彩表演更能体现这一特点。李淑勤表示,虽然小周后是古代角色,但她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融入传统的表演程式中,以达到古代人物与当代人息息相关,给观众以亲切感。因此,李淑勤在演绎《小周后》的过程中作出以下调整:在念白上,压低音调与日常生活的说话语调相似,让观众们既能感受到日常语言的亲近,又能听出粤剧独特的韵味。在表演程式上,影片的戏曲表演程式改动会比较大,演员的神态动作都会被镜头放大。因而,电影版《护稿》一折中将快速旋转甩水袖的舞蹈动作删去,取而代之的是轻歌曼舞揭示她忧愤而又无奈的情绪,经她对“小周后”的二度创作,观众看到银幕上呈现的小周后“悲凉而不哀怨,痛惜而无遗憾”。
三、李淑勤的表演风格特征
(一)岭南气韵的细腻传达
李淑勤对角色进行充分理解、深刻体验人物的经历和抓住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展现完整的角色,散发着岭南独特的细腻,促使她形成具有岭南细腻气韵的情感传达的表演风格。《顺治与董鄂妃》一戏中,李淑勤抓住董鄂妃出身于名门世家的特定环境,拥有姿容绝代,以及聪慧能文的特点。在第一场戏中,李淑勤一改以往妃子陈旧的出场程式,以身段翩翩踏着云步入场,展现董鄂妃独特的风韵。当她知道自己失去进宫的机会时,唱出“喜煞了我倚玉蒹葭,一声霹雳碎却合欢芽”的无奈和遗憾,李淑勤演绎的“董鄂妃”从容地传递出董鄂氏跃身帝王家面临坎坷时的迷惘。她通过自身对人物时代背景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进行二度创作,日渐形成具有细腻的岭南气韵情感表达的表演风格特征。
(二)张弛有度的舞台表演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老师曾称赞:“李淑勤的舞台表演从人物内在到外在都处理得干净、恰当。”无论是表情达意的分寸适当,抑或是服饰妆容恰到好处、一招一式的运用自如,对人物形象由内而外的塑造都体现出她张弛有度的舞台表演风格。例如,民国侠妓“小凤仙”,服装上,相比一般青楼女子的旗袍,她选用的旗袍为立领设计、上衣下裙的搭配与红色的主体颜色,更显小凤仙侠骨柔情。除了结合外表形象塑造角色,李淑勤还在一招一式的运用方面,促成张弛有度的舞台表演风格。李淑勤善用姿态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她饰演的蝴蝶公主从出场亮相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乃至退场的小碎步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苗寨公主的明艳动人。李淑勤的舞台表演从观众接受心理角度出发,以情进戏,人物情感不能虚假,在表情达意方面分寸适当、收放有度。李淑勤的粤剧表演不局限于作品内容的体现,更注重作品角色的塑造,从人物的装扮、脸部表情、身段动作等外部形象到人物内心细腻情感的把握,都能体现她张弛有度的舞台表演风格特征。
四、李淑勤的表演之“美”
(一)在服饰妆容中展现中和美
“中和”[4]在中国音乐美学中是指适度、不过分、有节制。李淑勤在塑造角色时,对角色的造型尤为重视,强调一切服饰妆容要以人物为主,追求角色和造型之间适度、有节制的“中和美”。其中,粤剧演员的造型包括服饰的穿着和妆容的打扮。笔者将运用粤剧电影《小周后》分析李淑勤对角色与服饰妆容之间适度的“中和美”的追求。李淑勤在粤剧电影《小周后》中的“小周后”造型与舞台版《小周后》是截然不同的。妆容上,电影版的“小周后”采用了清新淡雅、极其生活化的妆容,这使得人物更加真实可感。在服装和头饰方面亦是如此,影片中小周后的头饰不再使用大量的亮片,而只是简单的发髻和几支金钗,显得高贵典雅、简单大方。配上淡雅唯美、简单大方的妆容和头饰,李淑勤的服装也做出不少改动,将大立领去掉的舞台版服装,色彩不抢眼,使妆容、头饰、服饰这三者之间适度搭配,做到有节制、不过分的美学追求。舞台形象既要真实,又要让人回味,就必须要有美的形式。李淑勤在粤剧表演时对角色与服饰妆容之间适度的“中和美”的追求,也是她的表演能赢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在角色把握中展现气韵美
杨易禾先生曾说,“气韵”[5]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带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和丰采,其二是作曲家本人的“气韵”特征,即表演渗透到角色里。李淑勤向笔者分享演出的经历,作为旦角演员,在粤剧表演中那些善于表现中国女性的神情、仪态和风姿的程式性语言对她自身形态有一定影响。诸如,李淑勤在扮演“小凤仙”“银花”“董鄂妃”等中国古代女性时,她会根据人物不同的时代背景,展现人物不同的精神气质。“小凤仙”是民国初代的妓女,李淑勤为了在外形上更贴近角色,演戏期间节食减肥进行身型的塑造,以达到身姿妙曼的青楼女子形象;“银花”属于封建社会的女子,李淑勤细致解读银花的心境历程变化,从刚入宫的善良淳朴到历经深宫折磨的心狠手辣的转变,由炯炯有神到目光凌厉,在眼神方面的演绎无一不体现李淑勤对角色气韵美的追求;“董鄂妃”处于清朝时期,她天资聪慧、好读史书,为了更接近“董鄂妃”的气质美,李淑勤除了精读剧本、理解人物背景外,还翻阅史书将剧本中的诗词歌赋逐一解读,体验“董鄂妃”的处境,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超境界。李淑勤塑造角色时,将自身细腻丰富的情感体验灌输角色之中,使那些程式性的艺术语言获得了活力,因而能表现出角色独特的气韵之美。
五、结语
李淑勤从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在粤剧舞台上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备受观众喜爱,在舞台表演技巧、表演风格等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个性。同时,身为佛山粤剧院长,一心为剧团、竭尽所能地培养一批批粤剧新秀,作为粤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将经典粤剧剧目拍摄成粤剧电影,为弘扬和传承粤剧文化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对保存当代粤剧表演艺术家的研究具有价值与意义,希冀为后人提供参考。
作者:林凯彤 黄颖仪 单位: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