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声乐对美声唱法的借鉴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美声唱法属于“舶来品”,最早从意大利传入我国,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国广泛应用。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后,不少艺术工作者结合国情对其进行创新与完善,使其蕴含中国特色。在中国音乐艺术发展史上,美声唱法一直尝试与民族唱法进行融合,对民族声乐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从分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异同切入,探讨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民族声乐;发展影响;多元化
历经百年洗礼之后,我国声乐艺术逐步发展完善,目前已达到较高发展水准。同时,声乐艺术凭借其独特的人声特点拥有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声乐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变化,民众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审美要求也不断提升,人们对声乐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进一步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探究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影响,对推广民族声乐艺术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美声唱法”是西方传统音乐唱法,知名代表是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音色优美,音节衔接顺滑,发声自然。“民族唱法”是一个广义概念,主要指在我国不同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在各个民族以及区域流传的声乐演唱手段与艺术形态。从狭义角度来看,民族唱法特指除了曲艺和戏曲外的民间歌曲和艺术性歌曲。民族唱法演唱时曲调或悠扬、或婉转、或大气,民族气质十分鲜明[1]。为厘清自20世纪初期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后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笔者先分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出独属于我国的个性化的声乐之路提供参照。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类同性
从声乐演唱的本质来看,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类同性极为明显。其一,二者用于具体作品表演时,演唱基本要素相一致。如,演唱时的发声、语言、风格、呼吸以及情感表达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而言,二者在发声方面均需使用高位置演唱,呼吸的位置也一致;其二,二者用于具体作品演唱时,气息运用也类同。无论是美声唱法创作者,还是民族唱法创作者,皆认为演唱过程的气息控制与使用能主导作品最终呈现效果,只有演唱者精准控制气息,表演时才能“人境合一”,为观众奉献精美舞台,引人回味,有效建立表演者与观众的情感链接[2];再次,二者用于具体作品演唱时,演唱目的相一致。作为声乐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用于具体舞台表演都旨在展现作品蕴含的深厚情感、思想,使其与演唱者、观众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最后,二者用于具体作品表演时,演唱者的心理因素相同。即,无论使用哪一种演唱唱法,演唱者都需要具有饱满、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接下来的舞台演出,将自身情感与作品表达合二为一,以实现对演唱作品的艺术再现,带给观众美妙的聆听体验。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性
就艺术表演的本质而言,表演载体与艺术形式的差异是造成演唱风格、唱法以及流派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成因与文化层面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的差异有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美声唱法源自西方文化,具体唱法受到地域、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呈现情感,又要适度节制。民族唱法则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豪放质朴,又不失含蓄。从二者的唱法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历史底蕴不同[3];其二,声乐艺术与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甚至是不同民族的人文精神、审美、语言等息息相关,这些因素自身的差异造成了声乐艺术形态与唱法的不同,造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所呈现文化内涵各有不同;其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唱法层面差异显著。美声唱法注重表现音乐思想,以使听众得到精神享受为目标。民族唱法追求“天然性”,以反映人们在劳作中、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为目标,讲究演唱表达的浑然天成。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唱法层面存在以下区别:首先是气息运用。美声唱法主张将气一下子吸到肺部最底部,在吸气过程使肺部扩张,用胸腔共鸣。民族唱法主张调节气息,让气自脐间发出,吸气较深,但演唱时只使用一部分气息[4];其次,美声唱法注重混合共鸣,唱法多混合声区,演唱讲究整体美感和共鸣。民族唱法在与美声唱法同样使用较高位置发声基础上,唱法位置更靠前,喉咙开合角度较小,多用真声,运用的主要为局部共鸣,在演唱中间可以换气。民族唱法对演唱出来的音色有具体要求,由此形成独特风格[5];最后,美声唱法除注重演唱技巧外,对于表演者的着装、妆容等有较高要求,多穿燕尾服、礼服。民族唱法无严苛要求,只要不过分随意即可。
二、基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分析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想在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下使民族声乐有效借鉴美声唱法,艺术工作者必须在深入研究二者异同性的基础上,遵循“取长补短”原则,找出二者的契合点与平衡点,挖掘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借鉴价值,以在现当代声乐艺术发展中通过融合美声唱法,使民族声乐艺术朝着丰富、多元的方向稳健发展。
(一)促进民族声乐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各领域开始发生相应变化,民族声乐艺术也开始崭露头角,发挥其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一部分艺术工作者看到了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尝试将美声唱法巧妙地与民族唱法进行融合,但是,大部分艺术工作者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结合重视不够。为抓住民族声乐艺术创新发展机遇,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美声唱法的关注,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的关系进行针对性梳理,把美声唱法融入民族声乐,促进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凸显民族声乐借鉴美声唱法的实际价值[6]。换言之,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声乐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与时俱进,转换单一发展思想,紧跟时代潮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正视美声唱法优势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民族声乐的内涵与思想,以理论为导,以创新为核,在实践中借鉴美声唱法,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例如,为有效扩展相关人员的艺术思维,应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合理认识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积极影响,即,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不应局限于某一单一领域,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启发,并提供一定实践体验机会,启迪声乐专业人员将自身所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他们在后续艺术创作中自觉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实现声乐艺术的创新与改进、发展[7]。此外,还要注重提高相关人员的行动力,毕竟,民族声乐是看重结果、质量和效率的艺术形式,一旦有声乐人员违反制度,就要及时进行奖励和惩罚,督促其走在正确的声乐艺术道路上。同时,要正确吸收美声唱法的有利因素,并将其应用于民族声乐,推动民族声乐在唱法、形式、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二)丰富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形式与教学灵活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的交流不断加深,各类音乐类型亦飞速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要想在保证“民族性”特色的基础上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就必须科学认知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积极影响,对现有的民族声乐表达形式进行创新[8],并且,在不同领域融入民族声乐。以教育领域为例,高校应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与素质教育理念,正视美声唱法已成为各音乐院校必修课程的现实,进一步系统梳理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提高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目前,大部分音乐院校在开展民族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都会适当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尤其是美声唱法的发音形式,为此,要基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深入认识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首先,要对民族声乐对美声唱法发音形式的借鉴进行清晰梳理。其一,民族声乐演唱者重视气息调整,在训练气息技能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对声乐专业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尝试并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原理,在演唱中对气息的使用要平稳、均衡且持续。如,借鉴美声唱法的连音技巧,不破坏歌词演唱的连贯性与所呈现意境[9]。其二,根据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要求,将美声唱法灵活融入民族声乐,重点要求学生咬字准确。因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佛罗伦萨,深受意大利语发音影响,咬字精准,但是,汉语对咬字的要求并不如此严苛,所以,把美声唱法融入民族声乐,可以将美声唱法的“舌头压向较低位置,通过嗓后位置保证发音。同时,后咽壁立起,确保咽腔稳定后发音”的技巧引入民族声乐发音实践,确保学生发音稳定、连贯、精准。教育工作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发音引导,可以丰富民族声乐情感表现方式、授课方式与教学组织形式,推动民族声乐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民族声乐文化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对美声唱法的认识与理解各不相同,对美声唱法的融合工作亦较不重视,由此,大批民族声乐工作者对民族声乐发展创新丧失探究性,可以长期为民族声乐发展做出稳定贡献的人员不断减少。同时,高等院校忽视了美声唱法应用人才的培养,造成美声唱法普及工作难以推进,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创新与改进,因此,要基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性分析,建成一支专业的学习、应用美声唱法的队伍,为民族声乐发展提供保障[10]。简而言之,即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发挥专业人员的示范作用,从一小部分人入手,扩大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融合实践的辐射范围,潜移默化改变更多人的陈旧观念,使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发挥更大积极作用,构建民族声乐文化良性发展循环,推动民族声乐艺术长远发展。例如,高校可以结合我国国情与民族声乐现有发展情况,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与主题活动,突出民族声乐的“接地气”特点,为民族声乐发展科学融合美声唱法创造条件。继而,相关人员可以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为美声唱法融入民族声乐进行形式创新与调整。同时,可以整合大量声乐文化人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成果,科学融合美声唱法的民族声乐体系,提高民族声乐发展质量。另外,有关部门要重视专业声乐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声乐文化发展相关制度。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宗旨,将正确的思想贯穿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融合过程中。最终,相关人员要利用美声唱法的优势对民族声乐进行科学补充,展现崭新的民族声乐艺术形象,增添民族声乐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推动民族声乐“中西合璧”,带给听众美的享受。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异同的分析,深入探讨了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影响,梳理了民族声乐借鉴美声唱法的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融合美声唱法厘清了思路,并提出了可行的融合策略,以推进民族声乐多元发展。
作者:崔晓玲 单位: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