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摘要:围绕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状况,对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设计调研问卷,分析调研结果,形成基本观点,对制定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护理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线上问卷调研形式,我校开展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状况调研和同类院校教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和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

1.2调查方法

2021年7月—8月,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通过问卷星生成二维码,通过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工作交流媒体发布。结果显示,持续15天的发布时间,共有684名我校毕业生和152名教师提交了有效问卷。

1.3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自行设计的,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毕业生工作态度及在校期间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建议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调研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教学改革、劳动教育、美育、毕业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结果

2.1毕业生调研结果

2.1.1毕业生基本情况684名参与调研的我校毕业生来自18个省(含直辖市),其中江苏省为主体,覆盖省内13个市,以淮安地区为主体,占比29.6%,其次是南京、宿迁地区。毕业后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等情况见表1。

2.1.2毕业生在护理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见表2)

2.1.3毕业生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见表3)结果显示,67.40%的毕业生能正确对待护理工作,不太热爱、不热爱和不能接受护理工作的占32.60%。

2.1.4毕业生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建议(见表4)

2.2同类院校教师调研结果

2.2.1教师基本情况152名参与调研的教师来自13个省(含直辖市),其中以江苏省131人为主体。工作年限、职称与主要任教课程情况见表5。

2.2.2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见表6)调查显示,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其次是专业思想不稳定。

2.2.3教师的教学改革建议(见表7)对目前的护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是采用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接着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然后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2.4教师对开设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的态度(见表8)结果显示,90%以上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设这些课程。

2.2.5教师对护理专科生毕业方式的看法(见表9)

2.2.6教师对加强教学的课程与培养能力的建议(见表10)结果显示,教师的建议与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

3讨论

3.1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好、对口率较高、职业态度较积极,需要提升学历与科研能力

对684名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73.61%的毕业生从来没有离职过,离职过1次的只占15.35%,有4次及以上辞职经历的只占4.61%,说明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较好。此调研结果与2020年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全国东西南北中101所医院进行深入调研的结果基本一致[1]。工作于非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只占4.53%,工作对口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684名毕业生中,表示不太热爱、不热爱、不能接受护理工作的占32.60%,表明大部分毕业生专业思想较稳定,对待护理工作态度较积极。但毕业后学历提升情况不佳,只有极少数(0.59%)能够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获得本科学历的也只有39.76%。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申报课题和发表论文的占23.25%。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本科学历和科研能力需求增加的情况,毕业生要获得更满意的薪酬、更多的成就感和更好的职业体验,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增加其职业认同感,以保证职业的稳定性。

3.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

684名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教学管理需要改革的方面排在前3位的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条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152名教师对目前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排在第1位的是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占68.42%。基于调研结果,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2]。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应用标准化病人、护理临床思维训练系统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方法。

3.3将撰写毕业论文调整为完成毕业设计,贴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要求

关于是否撰写毕业论文的调研结果显示,39.47%的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我校自2019届毕业生开始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才准予毕业,实施3年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且由于护理专业毕业生较多,往往1名教师需要指导20~30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间和精力均显不足,导致学生只能勉强完成规定格式的毕业论文,对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能力作用甚微。调研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的教师只占25.00%,51.97%的教师认为完成毕业设计即可。护理计划单是临床护理岗位根据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过程性记录文件,能培养学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将毕业方式由写毕业论文调整为完成毕业设计(护理计划单),根据专业特点,毕业设计可完成2例护理计划单。

3.4加大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有研究表明,融合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在线教育以开放、灵活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完善线上课程内容和资源,特别对某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能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探讨,增加在线师生交流沟通和探讨以及对学生讨论的指导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4]。这与684名毕业生关于教学管理改革的建议有37.13%认为需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152名教师中63.82%认为需要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非常一致。因此,建议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优质的微课、微课程建设,既要有静态的教学资源,也要有动态的资源,注重教学资源的生动性与实用性[5],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3.5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德技并修,课证融通”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认为从事护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认可度最高的是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其次是热心服务和诚信待人,还有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等。教师认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排在首位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其次是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将“1+X”证书融入课程中;增加人文和社科类选修课程,开发系列特色课程,拓展课程思政渠道,增加劳动教育与美育课程,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知行合一。

3.6医教融合、工学交替,打造“三课堂、两平台、六模块”课程体系

毕业生和教师认为护理专业应该加强培养的能力调研结果高度一致,均认为最重要的是人际沟通能力,其次是临床思维能力。人际沟通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单纯通过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因此建议打造“三课堂、两平台、六模块”的“岗课证能”医教融合、工学交替课程体系。“三课堂”指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以课外活动、讲座、各类比赛为主的第二课堂和以网络学习为主的第三课堂;“两平台”即公共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六模块”即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模块、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模块、医学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在校学习1.5年即3个学期,临床岗位实习1年即2个学期,最后的0.5年(第6学期)再次回到学校强化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查漏补缺,根据就业岗位需求,进行“1+X”证书培训与考核,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作者:侯继丹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