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校城融合视域下,通过研究成果转化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高校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障碍,本文对校城融合视域下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高校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城融合;研究成果;区域经济;障碍;对策
高校是我国区域教育的主体,为国家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人才,同时院校的科研也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校城融合视域下,研究成果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障碍,阻碍着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优化自身的专业设置,获得区域内企业的支持,促进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校城融合视域下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校是区域科研创新能力系统构建中的生力军,起到着或者正起到着关键的作用[1]。社会发展对科技运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人才资源保证。科技是社会建设各个阶段快速发展的核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种科技成果的应用。因此,高校要在区域政策支持下,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1.1高校技术可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解决区域实际问题是高校科研工作的目标之一,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建设需求进行科研选题合作,促使其研究成果更具有实用性,更易于转化。高校聚集了区域内科研人才和信息资源,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高校的研究成果经过转化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将科学研究的重点与主要内容放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促进区域经济建设[2]。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高校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的良好合作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1.2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够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文化传承与创新也可以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高校拥有的文化资源与区域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从校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高校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知识型人才以及文化等资源属于无形资产,对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尤其是在自然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能使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品牌特色。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区域文化产业,并积极开展区域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促进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
2校城融合视域下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
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主体,在我国改革创新体制中有着关键地位与特殊意义。高校具有大量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资源优势,其科学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梯队的构建具有重要特殊作用。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3]。
2.1在认知上的障碍
虽然我国高校科研成果不少,但许多科研项目与区域经济建设间的关联不大。地方政府部门对高校科技成果的社会意义了解不足,在政策上未对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充分引导。其原因是有些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思维的滞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将区域经济发展和高校教育事业当作两个方面分开发展,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关联,导致高校的研究成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未充分发挥作用,其应有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政策缺少对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从而阻碍了科研成果在区域内的转化。
2.2在实践上的障碍
尽管高校每年都会产生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成果的转化困难,部分成果甚至不适合落地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科研成果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成果可以建立产业化模型,能对整个区域中的产业链提供指导作用,但从目前高校研究成果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上来看,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运用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4]。
2.3在应用上的障碍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参考地区的实际收入水平,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调整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划,这种调控方式符合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决策要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的教育仍然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互相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经营”与“教育”互相独立,因此研究成果难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2.4在技术上的障碍
科技成果成功地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去,必须首先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如,高校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开发需求制定了相关技术方案,但如果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不符合要求也将影响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最终科技成果仍然难以在企业中发挥关键作用[5]。
3校城融合视域下促进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项基本职能,同时,高校也有着办在区域、服务区域的教育办学传统与特点,与区域经济社会、区域产业发展、区域社会等有着天生的紧密联系。因此,高等院校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创新发展型国家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也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3.1促进科技服务转型,推进研究成果转化
随着校企融合地推进,高校已经重新认识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高校的科研工作也正在快步向社会需求靠拢。高校推进科技服务转型要精准对接区域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推广新技术,通过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为企业提供科技资讯与服务,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让研究成果成功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6]。
3.2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学科优势和创新优势
首先,要发挥高校科研专家和企业专家的优势。校企专家合作研究既发挥了院校的理论研究优势又吸收了企业实践的优势,研究成果更符合区域企业需求。其次,高校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区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发挥学科优势。再次,院校和企业要发挥创新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增强人才的竞争力[7]。高校应对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明确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也需要看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创新与高校合作发展机制,把高校科研成果和人才用于生产经营,发挥科技的价值。
3.3注重科研成果的实用性效应
科研成果转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发展,企业对科技成果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应重视科研成果的实用性,科研项目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校企结合与产业化,基于实践的科研成果是提升高校科技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4结束语
在校城融合发展视角下,实现科研成果服务于区域是目前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人力资源保障、技术文化支持。通过科研成果转化,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同时也为区域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科技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
作者:郑菲 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