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偏差追星行为审视和防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青少年偏差追星行为审视和防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青少年偏差追星行为审视和防治

摘要:青少年的追星行为是正常的发展性心理行为,但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理性判断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追星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诱导产生非理性信念,进而导致偏差追星行为的出现。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出现的偏差追星行为,需要国家、政府、平台、学校、家庭多维度共同发力。

关键词:青少年;追星行为;预防;干预

1青少年追星行为缘起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青少年的追星行为是正常的发展性心理行为,对明星的追崇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心理需求[1]。青少年选择娱乐圈中的明星作为自己的追崇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娱乐圈中的明星更贴合此阶段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的原因来自学业压力与青春幻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明星是青少年心中幻想的完美自我的投影,是青少年内心所向往的青春之梦[2]。这一阶段的青少年会对明星产生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即青少年会在认知、情感以及个性发展上欣赏、接受明星的价值观、行为表现等,并加以追崇和模仿[3]。

2青少年偏差追星行为诱因与表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娱乐文化中体制、秩序及规范的更新落后于经济、文化与技术等的发展,从而导致明星群体出现诸多的社会失范现象,并对青少年粉丝产生着严重的影响,致使一些青少年粉丝出现偏差的追星行为。

2.1导致青少年群体出现偏差追星行为的诱因

一方面一些娱乐公司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能够吸引青少年追崇的娱乐明星,并通过对娱乐明星的包装来诱导青少年走向拜金主义以及依据青少年群体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利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工具影响青少年的言行,这些青少年价值观念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弱,偶像选择上过于肤浅,对于接触到的信息缺乏理性思考能力使得青少年沉溺于对娱乐明星追崇,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合理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与树立。另一方面,青少年群体在追崇明星的过程中会自发形成或者加入一个粉丝圈子中,青少年在粉丝圈子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心理认同感,然而粉丝圈子中的从众心理使得身为明星粉丝的青少年为了不被群体成员排斥和边缘化,在言行上会表现出符合粉丝圈子的特征以及模仿粉丝圈子的某种行为。并且粉丝圈子中对自家明星失范行为的认可,致使明星的失范行为演化成青少年模仿和学习的对象[4]。

2.2青少年的偏差追星行为主要表现

⑴ 言论控评:当青少年追崇的明星偶像出现负面舆论时,青少年粉丝会迅速“站队”统一口径为偶像辩解洗白,滥用社交平台的举报机制对异己言论进行攻击和举报,或者发布海量“正面”内容来压制对偶像不利的负面信息。⑵ 集资应援:后援会等追星组织经常以打榜应援的名义引导广大青少年粉丝集资氪金、冲动消费,花费大量钱财为明星偶像打榜投票,甚至有青少年粉丝不惜以借贷方式达到应援明星的目的。⑶ 扰乱公共秩序:大批粉丝在公共场所对明星围观,既干扰到公共场所正常秩序的运转,又因无序地聚集导致公共设施损毁、发生踩踏等危险事件。同时,青少年粉丝容易将非理性情绪带到线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安全隐患,加剧了社会治理难度[5]。

3多维度介入青少年偏差追星行为

青少年的追星行为实质上并不构成道德行为,而是与他们青春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道德素质、个性、情感世界的丰富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种发展性心理行为[6]。为预防和纠正青少年在追星过程中的非理性认知和偏差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干预和介入。

3.1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刚性需要,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娱乐文化产业的正向健康发展。明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具有相当程度的号召力,理应遵守社会公德积极维护社会风气,作为亚文化形态的追星文化也并不是自诞生以来就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抵触,当前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交织、信息极大丰富,我们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体现社会共识的价值观念引领追星文化的健康发展。

3.2严控“饭圈”背后运作资本

近年来我国文化投资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核算,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19年达到4.5%。2012年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约13.7%,2018年我国居民在文化娱乐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达到827元,比2013年增长43.4%[7]。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增高,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自然引起了资本的注意。当“饭圈”成为资本眼中用来收割粉丝经济的“工具”时,“饭圈”文化也逐渐演化成了一场资本逐利的游戏。改善产业风气合理引导资本运作,政府需要谨慎处理同“饭圈”背后资本的关系,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暴力治理方式将资本从文化产业中驱逐,又要严防资本垄断和无序扩张,在政府与资本的双重关系中掌握有力的话语权[8]。

3.3严格艺人出道门槛

选秀类、养成类、偶像团体类等真人秀节目当前已成为打造明星的常见方式,此类节目通过各大平台向粉丝展现明星的多样化生活状态以及成长进步的轨迹,能够在悄无声息中加强粉丝对明星的心理依附感。明星在节目中所呈现出来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与价值观的树立,尤其是明星在节目中不恰当的举止和有争议的言行都有可能误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9]。平台突出娱乐性无可厚非,但不能让娱乐性喧宾夺主,在节目中要合理设置主题立意,正确的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在突出娱乐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塑造节目内涵。

3.4提升校园德育教育

在学校中,青少年会认识更多的同学,结交更多的朋友,人际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他们在校园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校园内的人际环境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构成。青少年处于青春成长期的特点,使得同学之间的友爱,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至关重要,处于这样的环境就会使得他们感到心情愉悦、态度积极向上,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处于缺乏友爱与关爱的环境中,青少年就会变得自卑,从而降低对学习的热情,影响他们理性思维的发展。学校教育者需要澄清青少年的追星行为是心理行为而非道德行为,作为教育者首先要理解和尊重青少年的明星崇拜行为。教育者要认识到对于青少年追星行为的盲目批评和粗暴纠正方式不仅不会取得预期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引起青少年强烈的逆反心理,降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客观来说,青少年之所以会出现极端的追星行为,归根结底是认知上出现了偏差,教育者要真诚地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交换彼此见解,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反思追星过程中的不合理认知。再者学校需要通过思政课、信息课等多学科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粉丝与明星之间的关系,通过“饭圈粉丝”被“收割”的相关案例,破除明星神化光环,教育学生理性思考,识别明星与粉丝经济背后的商业运作逻辑[10]。

3.5树立正确家教理念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偏差追星行为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成员的示范、父母的言行,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民主式的家庭环境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父母要坚持与子女树立平等的代际关系,彼此间支持、理解、关爱,为子女构建一个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创设一个温暖的生长环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越密切,越有可能认同和依恋父母,子女对父母的依恋与认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青少年非理性信念的产生,进而在追星过程中出现偏差行为的概率就会更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子女交谈、沟通,了解子女不断变化的心思想法,做好及时干预和引导的准备。尤为注意的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既不能过分宠爱,也不能过分严苛。父母对于子女的严厉管教容易导致子女体会到更少的自我价值感,当子女在家庭中无法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时,便会倾向于将内心情感与压力投映到心仪的明星身上以期获得心理满足。同样,父母对于子女的过度保护,有时也不仅不会达到保护的目的,反而会让子女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缺乏独立应对能力,做不到全面理性思考,在追星问题上更容易出现非理性认知,进而产生更多的偏差行为。

作者:李阳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