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的有效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合唱表演中,指挥是一门有机整合理论、表演及创作的艺术,也是集组织、引领、训练与指导等职能于一体的艺术工作者,在合唱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指挥技巧的运用及对指挥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把控,直接影响着合唱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力与吸引力。基于此,本文以指挥技巧中的起拍技巧为焦点,简要分析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的重要性,介绍起拍类型及其在合唱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重点探究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的有效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唱;指挥技巧;起拍;感染力;艺术性
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音乐形式也在不断变化,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皆有所扩展。在合唱领域,指挥已经成为合唱表演团队的核心与主导角色,且逐渐发展为合唱曲目的诠释者与“二度创造”者。合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形式,其最大魅力便是不同声部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向同一方向靠拢,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且和谐美妙的音响效果。合唱指挥正是达成该艺术美学意境的引领者,他可以将乐队内拥有不同嗓音条件、负责不同声部的合唱者结合为有机整体,高超娴熟地运用指挥技巧指挥“发声”,体现合唱作品思想真谛,向广大受众传递真挚情感与正能量。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既要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敏锐的音乐感知力、高超的音乐表现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在合唱指挥中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活运用起拍技巧彰显合唱魅力。
一、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的重要性
合唱指挥技巧遵循“精、简、美”的基本原则,其中,“精”是指每一动作要做到精心设计与精准无误,任何多余的习惯性动作或行为都会误导合唱者,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合唱表演效果。“美”则是指挥动作要连贯流畅、自然灵动,毫不拖泥带水或软弱无力。“简”与“精”相对应,即简化指挥动作,以最小的变化指挥合唱的速度、力度等[1]。合唱指挥中的起拍是指,在发音之前指挥利用相应的手势动作向合唱队预示音乐情感情绪、速度力度及演唱方法等。合唱表演需要不同声部的协调配合,保持音色向同一方向靠拢,并挖掘不同声部的潜能,保证个性与共性兼顾。良好的合唱表演效果,离不开贯穿于合唱全过程的起拍指挥技巧的运用,合唱指挥起拍决定着合唱节奏的快慢、复杂拍子间的交替形式、乐句的划分以及合唱的力度与速度,合唱指挥唯有把握起拍技巧所对应的指挥内容,在找准节拍节奏、情感基调与旋律特征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二度创作”能力,对起拍指挥进行适度地发挥,才能够实现对合唱队的整体把控,在提升合唱表演整体性与和谐性的同时,保证合唱表演整齐划一但不失灵动。由此可见,起拍是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之一,在合唱队把控及合唱效果发挥中起到引领与决定性作用。
二、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合唱指挥技巧中的起拍是“带”的集中体现,即引领与主导。对合唱指挥而言,其与合唱队的关系既需要“带”,又需要“跟”,在“带”的同时把握好起拍所对应的指挥内容,对合唱队做出精准简练的预示,在合唱队演唱中对节拍的交替变化、情感情绪的变化等作重点分析,在不破坏、不干扰合唱队演唱氛围与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再次发挥指挥作用,保证指挥与合唱步调一致。综合而言,合唱指挥技巧中的起拍步骤与注意事项分别如下:
(一)合唱指挥中起拍的基本步骤
合唱指挥中起拍通常包含三大步骤。其一为预备,合唱指挥居中站立,腿部伸直、肩部放松,左脚略微向前,两脚分开适度距离并呈倒“八”字型,胸腹部近似歌唱发声姿态。同时,手腕及上下臂放松,前置于胸前,以目光巡视合唱队并引导合唱队员集中注意力、做好心理及情感准备,预示合唱即将开始,以此为后续的合唱奠定基础。其二为吸气,亦称为“预备拍”。此时,合唱指挥的手部动作、速度及力度等要与合唱作品开始部分高度契合,正如杨长安所说:“预备拍的吸气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已经是音乐的一部分”。预备拍预示着合唱前一拍的吸气准备,合唱指挥起始动作如举锤。其三为开始唱。起拍技巧的应用让合唱队在准确适宜的位置进入并开始演唱,预备与吸气皆为该步骤服务,指挥图示的击拍拍点一落下,合唱队便开始演唱,在吸气与开始演唱之间,合唱者要始终保持屏息状态,保证演唱时气息充足结实,声音连贯有力[2]。
(二)合唱指挥中起拍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起拍指挥技巧时,指挥人员需结合实际需求保证动作规范标准。如果指挥需要进行伴奏合唱,则应当将右手手掌直接对向合唱者,左手手掌自然放置在外下方,随后,将双手摆放在身体两侧。如果指挥需要伴奏合唱,则应当将双手放置在身体两侧的同时,左右手手掌同时朝下。在吸气预备拍阶段,虽然吸气未发出声音,但已经是合唱音乐的一部分,合唱者需要根据作品风格、情感基调等作好呼吸准备,这就需要合唱指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与音乐感知力,通过指挥让合唱者的吸气紧紧跟随合唱作品的情感变化。在开始唱阶段,指挥者要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是强拍发音还是弱拍发音的歌曲,指挥都可以采用“提前一拍或半拍”的起拍方式,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强弱规律做出相应的指挥动作,如果歌曲为弱起,起拍时动作要在弹起的最高点处有所停顿;若歌曲为强起,起拍便需要在小节的强位上击出,动作由内向外弹起,在第一拍的拍点上吸气并起唱。
三、合唱指挥技巧中起拍的有效运用
起拍作为预示歌唱的重要合唱指挥技巧,决定着合唱者对音乐的处理方式、合唱力度与速度。在应用起拍技巧时,合唱指挥要深入分析合唱作品,把握其情感情绪色彩,体会创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知晓不同演唱方法与各个声部的音色、作品风格及力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合唱队个体特色与整体优势为目标,有效运用起拍指挥技巧。
(一)不同速度的起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音乐作品的速度决定了音乐的情感基调与情绪色彩,如行板音乐庄严肃穆、低沉浑厚;快板音乐欢快流畅、明朗激越。在运用起拍演奏技巧时,如果指挥对作品速度把握不到位,便会背离原作的思想情感,那么作品的“二度创作”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为此,合唱指挥需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不同速度的起拍指挥技巧[3]。德沃夏克创作的《念故乡》作品普遍标注的速度记号为Largo,与作品内深切的思想情感相契合,对于此类慢速度合唱作品的起拍指挥,指挥人员要在预备时放松手腕及手指,预示合唱队安静的合唱氛围。吸气时手腕微微向上抬起,按照广板控制好挥拍速度,保持拍子之间的过渡连贯自然,控制好腕部的反弹,避免指挥速度发生变化而影响合唱队的起唱。舒曼创作的《茨冈》谱面标注速度记号为小快板,情感色彩激越高亢、热烈活泼。但起音在弱起小节,部分指挥人员在吸气时为满足弱起的要求放慢击拍速度,导致起唱速度与作品的情感情绪脱节,给人以突兀、不和谐之感。为改善此种状况,保证起拍技巧的运用既符合小快板速度及作品情感,又预示客场队以弱唱进入,合唱指挥在吸气时可以适度缩短、缩小拍线的幅度,在固定时值内让合唱队控制好自己的气息,给人以舒适、平缓之感。
(二)不同力度的起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一部合唱作品的演唱力度取决于演唱者对发音的处理方式和音量的大小等因素。歌曲的强弱特点是运用起拍指挥技巧的重要依据,对于力度较弱的歌曲,合唱指挥的起拍动作幅度要小,对于力度较强的歌曲,合唱指挥的起拍动作幅度要大。不仅如此,作品强弱的预示还要根据合唱指挥的击拍线型、击拍方位变化和手型变化作出改变。莫扎特创作的《安魂曲》第二段第一小节是较为典型的强力度起拍。在不同时代的音乐流派之中,相同的力度标记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力度大小。如莫扎特作品内的f标记,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音乐色彩,且此部作品为教会音乐,庄严肃穆且带有神圣感,引起其标记的f力度远不如贝多芬作品内的奔放恣意,需稍加收敛。因此,合唱指挥需要深入作品产生的时代与音乐文化背景之中,结合音乐性质、音乐形象、音乐情感、旋律及和声等要素把握好起拍力度的强弱分量。在指挥该部作品的合唱时,指挥要以整个大臂的力量为支撑,吸气击拍的线型为竖直向下的直线,在开始唱阶段,手臂的第一关节微微弯曲,依靠大臂力量迅速反弹并向下打出拍点,引领合唱队果断有力地起唱[4]。舒曼创作的《夜晚的星》为无伴奏合唱曲目,为弱力度起拍。合唱指挥需要想象手中激荡着柔和的气息,五指微微向手心靠拢,以较适度缩小击拍线型的幅度,以手腕力量控制手型及动作的弹性,沿着弧形轨迹预示合唱队在演唱时发音需轻柔舒缓,打造出融合、轻柔的音响效果。
(三)拍点起与拍中起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合唱指挥中起拍有拍点起与拍中起之分。拍点起是指在拍点的起拍,如《找馍馍》为第一拍发音,预备拍在前一小节第二拍;《黄水谣》为第二拍发音,预备拍在第一拍;《祖国,慈祥的母亲》为第一拍发音,预备拍在前一小节第四排。在应用拍点起这一起拍指挥技巧时,指挥需要将拍点作为起唱的依据,结合上述不同力度的起拍指挥方法,不仅要在力度、速度、击拍线型、击拍动作、击拍幅度等方面与作品相契合,还需要身体、面部表情的深度参与,以体现合唱的强弱规律与节奏特点。拍中起即在拍中起唱发音,以《在太行山上》为例,合唱指挥需以曲线型击拍预示合唱人员吸气并酝酿情感,在强拍处击拍做好预备,再通过击打弱拍引导合唱人员起唱。在预示演唱力度与速度的同时,发挥起拍指挥的情绪提示作用,连接好乐段与乐句。
四、结语
起拍是一项基本的合唱指挥技巧,在合唱队的把控与合唱效果的表现中起到引领和决定性作用。起拍指挥技巧包含预备、吸气与开始唱三大步骤,在不同步骤中,指挥都应当把握好相关注意事项。为有效且灵活地在合唱指挥中运用起拍技巧,合唱指挥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作品内涵、音乐特色、创作背景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起拍指挥,并把握好拍中起、拍点起技巧在合唱起拍指挥中的运用方法,以凸显起拍指挥技巧的应用价值,提升合唱指挥实践能力。
作者:刘壮 单位: 佳木斯大学 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