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课程思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课程思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就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目的性,锻炼并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该文针对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革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模式改革

1引言

在高等教育中,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而且满足了学生成长、学习、发展的需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2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能够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同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它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以及发展,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发展眼光等方面有所提升,从而更好地统筹规划自己的人生[1]。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新时代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能够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途径之一。

3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即“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是一种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当下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一种体现。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是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基础之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从战略部署层面建立思政教育体系,并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引入课程思政理念是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此有效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理念的宗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在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的同时,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是高校全面、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以课程思政理念来指导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能够使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综合素质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得到提升。

4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育改革创新,从而产生育人效应,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育人目标和育人功能上具有一致性,二者的相互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4.1育人目标一致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进而培养全能型人才,促进人才全面发展[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打下基础。二者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4.2育人功能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等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等,并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提供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一种体现,二者在育人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3]。

5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陆续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并设定了相应的学分,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落实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5.1缺乏特色理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价值引导缺失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在逐渐发展过程中被引入我国教育体系。因此,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特色理论基础,如人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缺少具有我国特色的价值观元素,使得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只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需求,而不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5.2受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迷失自我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经济发展状况、互联网环境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逐渐迷失自我,一味追求享乐、追求功利、追求物质等,没有将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利益紧密结合。

5.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受重视,效果不理想

通过对一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体实施现状的分析可知,无论是在学校层面,还是在学生层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不受重视。学校在开设具体课程时,对于课程的设计、教学软硬件的配备都不太理想。很多学生由于自身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因而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还有一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深入、科学,在求职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眼高手低,导致求职不顺利,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6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革策略

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高校须采取科学措施,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和目的性,注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以便顺利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

6.1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因此高校须充分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具体需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价值观引领,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实现教书育人目标。此外,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并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和社会用人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其他课程教学,逐步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大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并分析自身的短板,并向他们介绍当前职业发展形势,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逐渐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5]。

6.2强化教师团队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优秀教师团队的支持。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教师团队建设工作,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要与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加强沟通交流,与他们优势互补,合作设立教学和就业指导小组,共同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创造型教师团队,能够高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职业认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在优秀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师自身也要明确高等教育承担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制订教学规划,努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需求和实际表现,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6]。

6.3重视大学生个人发展

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了解自身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职业态度,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自身技能、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自身实际水平的客观评估,在明确所学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前提下,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定位[7]。大学生自身要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锻炼实践能力,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以及专业认识、职业认识、专业能力、就业能力等,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7结语

高校应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互融合的意义,以及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划教育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高校须采取相应措施,如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强化教师团队建设、重视大学生个人发展等,建立并完善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求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夏禛 单位: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