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育“思政小网红”的课后线上作业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培育“思政小网红”的课后线上作业,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培育“思政小网红”的课后线上作业

摘要: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日益紧迫,学生成为“网红”文化主要受众,以及思政课课后作业实效性有待提升的现状,高校思政课可以通过创新课后作业来培育思政小网红”,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培育“思政小网红”有助于借助朋辈教育优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宽思政课程宣传阵地。文章最后论述了培育“思政小网红”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思政小网红;课后线上作业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句话不仅是对当代思政教师的鼓舞,也是对青年学子“理直气壮”地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鼓励。培育“思政小网红”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以思政课课后线上作业为契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朋辈榜样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充分学习、内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正面地开展思想政治的互相教育和宣传,从而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效果。

1培育“思政小网红”的现实需要

1.1将网络应用于思政教育的现实紧迫性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3%。其中,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9.75亿和9.34亿[1]。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展现个性、释放情感的重要工具,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法。“95后”“00后”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受互联网的影响比任何时期的任何人都要强烈。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颠覆和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课程的刻板印象,就必须将网络充分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充实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增强思政课程的实效性。

1.2学生成为“网红”文化的主要受众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群体——“网红”,他们凭借超高的人气,借助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这同时给高校进一步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18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提到,目前在我国“网红”的粉丝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人比例已经达到53.9%。大学生是“网红”文化的主要受众及重要支持者[2]。“网红”和“网红”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双重影响,而“网红”的思想和行为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大学生[3]。目前,在“网红”文化中,为赚流量、博眼球,一些炫富、低俗、恶搞的内容充斥其中,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错误引导,进而影响其思想行为。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充分发挥“网红”文化的正向作用,引领大学生的价值方向,发掘“网红”及“网红”文化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新作用。

1.3课后作业缺乏实效性,亟待创新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在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高校也必须针对此课程目标,对思政课的课后作业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强化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过去,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方法局限于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内容集中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缺乏对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考核。随着思政课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高校已经将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优化为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仍然存在作业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作业缺乏实效性等问题。思政课的课后作业应通过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加课后作业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与担当精神,加强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与践行者。

2通过创新课后线上作业来培育“思政小网红”的价值意蕴

2.1借助朋辈教育优势,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榜样教育具有引导、鼓舞和激励的重要作用,在思政教育中,教育者也必须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价值。学生是“网红”的重要追随者,但目前的“网红”群体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通过创新课后作业来培育一批“思政小网红”,有助于大学生近距离观察与感受身边优秀的学生,感悟这些“思政小网红”身上的精神力量。这些“思政小网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学生,使校园内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使“大思政课”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利用课后作业培育“思政小网红”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思政小网红”的身份优势,发动他们的榜样力量,教育、影响、带动身边的学生,实现朋辈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思政小网红”的榜样示范作用。

2.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红”成为一种新兴职业。2016年,QQ浏览器发布的关于2016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过半的毕业生选择“主播或网红”作为其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不论是靠拍摄古风美食视频而火爆全网、订阅量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李子柒,还是将自己专业所学的影视知识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并进行大胆创新、充分满足青年人对娱乐视频需求的papi酱,无一不体现了创新与创意的成功。思政教师可以抓住此契机,在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布置开放性习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责任担当意识,促使学生通过对时事热点事件的分析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悟通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为凸显自己作品的与众不同,同时也为获得支持,学生会努力提升自身作业完成质量。这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意识。

2.3抢占网络高地,拓宽思政课程宣传阵地

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网络空间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阵地,日益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争夺的前沿主阵地。“0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非常擅长通过多元化的媒体渠道来获取信息、学习新知,他们也会根据自身兴趣和偏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但他们反对灌输式教育模式。目前,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声音,这些声音无一不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政课程作为价值观教育课程,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方式,要不断拓展网络平台。通过优化课后线上作业的方式将思政教育与网络平台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政课程的教育平台,让知识以更容易接受的形式传播开来,平衡课程作业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3通过创新课后线上作业来培育“思政小网红”的策略

3.1转变作业设计思路,培育网络宣传主力军

培育“思政小网红”是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创新课后作业的形式,树立一批优秀的学生典型,借助朋辈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政治敏锐性的学生,组建“思政小网红”的后备军。纵观“网红”发展现状,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来获得流量与关注比较困难,“网红”之所以能成功,靠的不仅是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还有团队的力量。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品设计、作品完成、作品剪辑、作品发布与宣传等环节相互合作,以此来提升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同时增强课后作业的实效性。

3.2搭建宣传平台,打造网络视频阵地

为培育“思政小网红”,促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之上,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在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的同时,也做好践行者与宣传者,同时确保他们能够在网络公共平台上发出青年人的声音,高校必须搭建相应的宣传平台,为学生进行理论的网络宣传提供平台保障。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搭建思政课程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以及哔哩哔哩等网站账号,或在相关账号中开辟课后作业成果展示专栏;举办课后作业视频竞赛活动,遴选优秀课程作业,或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团队自主发布课程作业,获得平台网友相关支持与点赞等形式遴选优秀课程作业,及时将优秀成果在相关平台展示;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经常使用的平台,通过弹幕、评论互动等形式,“投其所好”地将课后作业的成效发挥至极致,使思政课程在课余时间仍能发挥育人作用。

3.3重塑作业内容,提升课后作业设计质量

在选取作业内容时,教师不能仅着眼于课程知识目标的完成,还要强调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完成,要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考查,提升作业内容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在广大“网红”群体中,“知识网红”以其“优质内容+人格魅力+幽默语言”备受大学生喜爱。教师在设计思政课的课后作业时,也可借鉴“知识网红”的走红逻辑,以此来提升课后作业设计质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当前某一社会热点事件,通过“时政述评”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进行述评;也可结合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日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比如在每年烈士纪念日这一天,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位烈士,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他的故事,并用短视频形式进行记录,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当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前往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直播,在网络上讲述当地的红色故事;也可结合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助贫困地区推销农副产品和特产等。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9次)[R].2022-02-25.

[2]肖瑶,梁霞,侯霜.论“网红”文化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9(22):75-79.

[3]张瑞瑶.“网红”文化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影响及正向征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8):91-93.

作者:王萌 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