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把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效应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把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效应,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把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效应

摘要: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有其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本文讨论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巧妙运用心理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心理效应的消极影响,有效地管理班级。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效应;班级管理

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是在班级里展开的,怎样管理好班级,是每位班主任的必修课。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很多,本文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仔细分析能起到作用的心理效应,依照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来进行班级管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年制高职学生所处的阶段是生理、心理上迅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个体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经过观察,笔者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特点。

(一)思维上独立,但行为上从众情况显著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从少年向青年发展的阶段,是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其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心理具有幼稚和成熟并存的特点[1]。主要表现为:思维上的独立和行为上的从众这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不会轻易盲从,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每天接受很多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很快,有自己的想法,这就培养了他们思维上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认同,特别是同龄人、朋友的认同,当他们得到朋友的认同时,不惜否认老师和父母的关怀,他们宁愿和同龄人一起做出不一定是正确的事情。特别是这样的情况会影响到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他们也会加入其中,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

(二)自尊和自卑情绪交替,情绪管理能力欠佳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情绪反应比较强烈,遇事情容易激动也容易动怒,有的甚至会摔打东西。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有极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认同和尊重,也喜欢结成小集体,寻找存在感。可是,他们对事对人的评价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容易自负、自以为是,一旦遇到阻挠,就容易出现自卑情绪,有的会走向极端容易自暴自弃。

(三)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不仅和同辈交往,也与长辈交往,希望和家长、老师平等地相处。但是,由于在思想、阅历方面有限,在和长辈的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代沟。如果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没有照顾到他们的想法,他们会隐藏自己的想法和烦恼,不愿意和长辈沟通,封闭自己。

二、班主任如何把握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不能简单粗暴,而应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为灵活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时刻关注班里每个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从表象探究其内心深处的变化,通过谈心,使学生愿意和老师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找到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对症下药。我班有一位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突然频繁出现迟到情况,一开始常规教育后效果一般,仍然会出现一周迟到3、4次的情形。后来经过深入沟通了解,她主要是因为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的原因,导致她每天入睡很晚,睡眠时间也很少,每天早晨就无法按时起床。一开始她也不愿意和班主任说明情况,后经过多次长谈,先撇开迟到这一问题,从她最近生活的变化开始,慢慢地学生也愿意将自己的事情告诉老师,这样老师再和家长一起协同合作,让她放下思想包袱,慢慢地改善了多次迟到情况。

(二)真诚相待,尊重学生的人格

五年制高职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波动较大的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年龄已经满18周岁,要求被当作成人一样对待,不希望家长和老师再把他们当作小孩。实质上,他们中大部分年龄虽然成年了,但在思想和行为上并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标准,有时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仍然明显带有幼稚的标识,可他们自己是不承认的。此时,班主任的态度就尤为重要。如果班主任不尊重学生,对其缺乏耐心,学生就容易受到身心方面的伤害,进而对班主任产生抵触心理,这就不利于后续的班级管理。相反,如果他们得到班主任的尊重、肯定及信任,学生也会认可班主任的管理。

(三)动之以情,用关爱激励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以教师内心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的美好情感。班主任往往是“晓之以理”,学生却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也就很难相互沟通和理解。在此情形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会对其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2]。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师长的隔阂、畏惧,而是要“动之以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关怀和帮助。学生才能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有话才愿意对班主任说。

(四)加强与家校联系,沟通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的增加,不仅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据了解,笔者所带的班级的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多样的,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有的家庭父母在外地工作,对孩子无暇顾及;有的家庭是多子女家庭,有个弟弟或是妹妹,父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弟弟妹妹身上,对他们的关注不够;还有的家庭特别溺爱孩子。上述这些家庭影响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都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的人际关系不融洽,有的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有的非常冷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的契机,争取班级学生家长全部参加,在会上就共同问题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以便了解他们的理念,相互配合;二是平时通过家访和个别交谈的方式,就班里出现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地与相关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大家密切配合合作。这样把学生、家长、教师三方串联起来,才能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提高教育效果。对当代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这有利于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把心理学和班级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

三、心理效应在五年制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对心理效应的一些认识

心理效应属于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它指的是某个人或事物的行为引起其他人或是事物发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首先,心理效应具有普遍性。它在各种场合存在,在每个人身上存在。其次,心理效应具有客观性。虽然它有时不易被察觉,但它确实对一个人行为和心理活动发生作用。再次,心理效应具有多样性。它的种类繁多,表现在多个方面。最后,心理效应还具有差异性。同一个心理效应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不一定相同。心理效应也具有两面性,对班主任来说,我们需要合理地运用它,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效应的种类繁多,并且功效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类,把它们辩证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以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避免它们带来的消极作用。

(二)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

1.利用首因效应,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在对人的认知中起着一定作用,是双方后续交往的重要依据。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产生的这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我们经常教导学生善用首因效应,其实对于班主任首因效应同样重要。虽说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却是比较深刻,并且会影响之后对他的认识。班主任可以利用首因效应,争取展示给学生一种亲切、负责、务实的形象,如报到时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讲话……这为之后的相处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同体效应,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同体效应又叫自己人效应,是指人际交往时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归于同一类型的人,把这些人当成知心朋友。朋友对“自己人”的话更信赖,更易于接受。学生亦是如此,他们更愿意和“自己人”拉近关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要善于制造“自己人”,如在之前的带班过程中,笔者和一位女生因韩剧拉近了关系,之后她觉得班主任和她一样也是普通人,有什么话也愿意和笔者说,班级里有什么活动,她也会主动参与,这样大家的距离近了,班级管理也比较顺利。

3.利用瓦拉赫效应,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智能发展不是均衡的,有强项和弱项之分,当他们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隐藏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时,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这一效应源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他在读书时遵从了父母的意愿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他非常努力但老师的评语是,“瓦拉赫很努力,但很难在文学上崭露头角”。之后他改学油画,可是他没有什么艺术细胞,油画老师也说他不是学油画的料。就在此时,化学老师发现了他的特长,他做事细心,非常具备化学研究的品质。于是,瓦拉赫决定学习化学。这一次,他的才能发挥出来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3]。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也可以认真观察了解学生,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兴趣。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有点难。但可以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获得成就感。如我班一位女生对电子音乐感兴趣,支持她创建了新社团——电音社。她还担任了社长,从申请成立社团到社团成立再到每个学期末的社团活动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她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自己的自信心也提高。我相信,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能让他们有成就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

4.利用鲶鱼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鲶鱼效应源于爱吃沙丁鱼的挪威,它是指鲶鱼在搅动沙丁鱼生存环境的同时,激活了沙丁鱼的求生能力。它给班主任的启示是:给班级学生营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如设立学习互助小组,各小组之间有竞争,学期末有进步的小组获得相应奖励。另外,要善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会有这样的学生,成绩一般,但是在班级里有一定的号召力,有时他们可以影响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氛围。作为班主任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作用,给他们安排一些班内职务,让他们来带动他人,达到班级管理的目标。

(三)避免心理效应的消极作用

1.避免破窗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破窗效应是人们会尽可能地保护好的东西,而好的东西一旦被稍微破坏了,人们会任由其变得更坏。就像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在班级管理中亦是如此,一个学生迟到、作业拖拉或是不交作业、上课睡觉、卫生打扫马虎等情况出现后,班主任若不及时制止,就可能会引起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启示是教育无小事,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勿以恶小而为之”。班级出现不好的苗头时,班主任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处理,如果犯了错误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其他的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班级管理就会失控。反之,学生的错误行为如果得到及时制止,能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今后避免出现相同情况,同时能增强其他同学的是非观念。尽可能地将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避免刻板效应,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刻板效应是指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在班级管理中,这种刻板效应也是存在的。例如,懂礼貌、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会受到班主任的青睐,班主任会比较喜爱这些学生,会更多地关爱他们;反之行为习惯差、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会认为他们做的任何事都是错的,这就是班主任对于这类学生的刻板印象。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可爱之处,班主任要摆脱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3.避免超限效应,形成有效管理

超限效应源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一种刺激过多、过强且持续时间过久引起的情绪超限现象,从而导致被刺激者不耐烦、逆反的心理现象。俗称过犹不及或是物极必反。在班级管理中,若班主任工作方法不正确或是管理力度、技巧不够,往往会出现这种效应,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如对问题学生穷追不舍,我们往往对某些犯错误的学生产生一种偏见,会在其他场合以他们为反面教材经常提到他们的错误。长此以往,会使班级管理走向被动,学生也会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逆反,不愿意也不肯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下次错误照犯,有时甚至会故意犯错来看班主任的反应。这个效应告诫我们要注意适度原则,在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时候要把握分寸、点到为止,过分强调只会引起学生情绪和心理上的逆反,反而得不偿失。以上是个人对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尝试和运用,其实心理效应有很多,还可以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

四、结语

本文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阐述了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把握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结合首因效应、同体效应和瓦拉赫效应等多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果,也为今后班级管理提供一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姚垚.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效应优化班级管理[J].大众科技,2015(2):113-114,125.

[2]金忠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和探析[J].南北桥,2017(13):176.

[3]韩娜.心理效应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巧妙运用[J].职业教育,2017(11):68-70.

作者:胥宝玲 单位: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