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加强班团组织管理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辅导员加强班团组织管理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辅导员加强班团组织管理对策

摘要:在当前大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探索出一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增加对学生的有效辅导,例如在当前大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需要将团体心理辅导和班级管理进行相互结合,构建科学性的教育模式以及班级管理模式,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提高心理辅导的水平以及效率,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阻碍,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织管理

教师在大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之前,需要加强对学生当前的状态和心理特点的深入性分析以及解读,并且结合班级这一基本的育人单位,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于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从而使教师的班级管理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完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教师进行团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生活经验,但是其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依然不够稳定。虽然因为有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思想和习惯,这些思想和习惯有好有坏,但丝毫不影响其重塑。笔者认为学生对善恶是非还是没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的,他们以父母的善恶是非观念作为自己的善恶是非观念,以朋友的判断标准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所以在这种时刻,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显得无比重要。通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评判标准。虽然这样的评判标准处于初级阶段,但它的发展是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学生在以后进入社会时,他们不断发展、提升自身价值观念[1]。

(二)有助于缓解学生叛逆心理

学生叛逆心理属于正常的成长阶段,也是思想成熟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类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都比较突出,由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且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学生们都带有一定的叛逆心理。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学生们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缓解学生的叛逆心理。

(三)有助于解决学生心理

问题大学面临着升学和就业压力,以及部分学生还面临着陌生的住校生活,这就导致了学生许多心理问题和矛盾的衍生。首先,学生没有经历过大学更加紧凑的学习生活节奏,所以对于大学生活十分不适,对于家庭和父母的心理依赖感强烈,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会出现焦虑、烦躁、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3]。其次,由于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且自理能力差,所以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个人生活和时间,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严重的学生将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二、教师进行团队心理辅导的策略

(一)重视情感渗透的积极影响

情感表露出来的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态度。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知识的传授是显性的,但情感的渗透却是隐性的,而且情感渗透对学生的冲击力更强,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更深刻,所以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情感影响。例如,在向学生们渗透爱国品德和红色精神时,辅导员可以为学生讲述先辈们抗战改革的历史故事,为学生们放映相关的影片资料,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们去相关博物馆进行参观阅览。让学生们尽可能地身临其境、心临其境,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作为出发点,通过这类活动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共鸣,只有产生了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学生们才能深刻感受到红色革命的不易、新中国建立的艰辛,才能明白五星红旗为什么是鲜血一样的红色[4]。再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本身也是学生在大学历史学习中会学到的内容,博物馆将这些内容以更加深刻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们对我国这段近代史了解得更加深刻,对新中国建立的坎坷路程产生更多的感悟。这种情感可以促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大大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辅导员除了为大学学生开展集体性的教育活动之外,还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辅导员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特点,时常与学生们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充分探知大学学生目前所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在此基础上辅导员才能逐步引导学生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其实,辅导员不应该将学生看作一个整体,而是要看到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在辅导员的眼中,学生应该是具有丰富个性和不断发展的个体们,因此辅导员不应该依赖教学经验和教材教案去设计教学模式,而应以学生为主体,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认识到学生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辅导员想要获得与学生更深层次的交流体验,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以就事论事的态度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应给学生乱贴标签,辅导员给学生贴的标签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伤害[5]。另外,对大学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想要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就要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但是学生的学情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尤其是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稳定,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者某一节课学习内容接受程度不高,但对其他阶段的学习表现出相对积极的状态,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地进行调整。

(三)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首先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意识。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教师可以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的班会课来加强对学生有效引导以及指导。首先在课堂教育的环节,教师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热身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按摩,也可以开展大风吹等活动,将拘谨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欢快和愉悦的团体氛围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认同自己所制定的发展目标[6]。在后续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寻找孤独的感觉,充分体会到被抛弃的孤独以及无奈,当学生感受到孤独的感觉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温暖以及感动,使班级中的同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懂得自尊自爱和互相帮助,这样班级中才可以有更加温暖的氛围。最后在班级教育中教师需要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开展团队大比拼等游戏,明确团队协作的作用以及团队协作的力量,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感想以及收获的内容[7]。这样的班会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教育工作中,而且通过这样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加深对团体协作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受来自班集体的关心以及关爱,使班级凝聚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为后续的班级生活奠定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大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时,需要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给每个同学发表自身感想的平台以及空间,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使大学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凸显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8]。

(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交往属于沟通的艺术,针对学生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以及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例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有效沟通为主题来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的辅导。教师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开展层次性的教育模式来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教育[9]。首先在活动初期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横渡鲨鱼河”的故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改变他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观,每个价值观形成的背后有着非常深刻性的原因,观点本身没有对错,但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学会理解他人。这一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领悟到这一道理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倾听和表达素养进行有效的培育,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我说你画”的游戏,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倾听他人所说的话,并且在游戏的过程学生也会感受到。如果在和他人进行沟通表达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的话,那么最终的倾听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表达、认真倾听。在情景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识到沟通需要彼此的坦诚以及尊重,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话,那么要主动承认错误,表达自己的不足之处,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有助于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效率。

(五)学会做学生的良师与益友

1.良师

在专业视角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克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阻碍,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开展教育实践工作时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心想法出发。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不断由内而外散发出作为“良师”的人格魅力,这种内在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许多学生会因为爱戴一位老师而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对一位教师不够认可,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来自这个教师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相关学科的学习也不会有太大兴趣。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品质和言行是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的,但“育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10]。所以,如何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眼中的“良师”呢?首先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储备,并且还要对自身的品质和作风进行深入的建设,从而给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引作用,教师不仅要将教书育人作为主要的教学职责,还要看作是自身必备的品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素质和学习水平,更加灵活应对在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2.益友

在这一师生关系中,主要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和学生形成平等和互动的教学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关系是由客观条件而确定的,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生独立主观的客观存在需求,教育关系属于工作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为了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存在的,但是师生关系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要更加的密切。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关系的话,那么很难保证教师后续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再加上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很容易接触到一些非常消极的信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明确责任教育职责,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方便教师解决这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交往形式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需要认识到师生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和学生进行沟通以及交流,从而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活动的时候最有效地方式便是让学生们有亲身感受,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深入学生内心,例如需要通过多媒体资源来设计实践性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相关知识的氛围中。通过这样内外熏陶的方法,能够为高校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在当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选择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有效提高,教师需要将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相互的融合,增强班级学生聚力,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精准性的定位自身在班级中的职责,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完善,为学生更好地踏入社会打下结实的基础。

作者:成慧祯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