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且在这些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进展。为我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发展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经验。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土地流转状况成效初显,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领域改善。未来各地要基于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打造特色优势农业,加强优质农业品种技术支持力度。
总书记指出,农民农村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为此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正深入落实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诸多制度,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而且,各地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应认真分析这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促进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1新世纪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农业产业生产经营者,要结合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转变,合理调整农产品生产种植的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生产种植匹配市场需求协调。国内农业生产种植领域中,传统种植业所占比例最大。它也成为我国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调整过程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从2001年持续到2014年,第二阶段从2015年开始至今。
1.1第一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领域的结构调整加快,不再过度强调增加粮食产量和化解农民温饱问题等目标。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优化,粮食作物品质的提升,经济作物质量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转变,凸显了我国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的建设和市场作用的发挥。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民增收困难是农村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要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粮食主产区的产业发展,深挖农业增收潜力。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村农业领域积极应对市场化、国际化,增强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大力发展高效高产优质农业,2014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5.6%。此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逐步形成了更趋合理的农业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截至2014年,中国粮食生产、农民群众收入增长分别实现了“11连增”、“11连快”,连续4年时间我国粮食总产量高于0.55万亿千克。连续五年我国农民群众增收幅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以及GDP增幅。这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极大地影响了国内农业产业的既有结构,加速形成以经济类农作物种类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
1.2第二阶段
自2015年以来,农业发展逐步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提出,要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以“两提、两增、两稳”为目标。2016年党中央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也是党和政府综合评判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态势后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业竞争力,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是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完善以及改革的主要方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当前国内农业主要矛盾的变化尤为显著,从过去的总量不足变成了如今农产品供求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缺乏同时存在着,供给侧问题属于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同年秋,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调结构、转方式”变成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题。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7%。2021年国内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657亿多斤,比上一年高出了267亿斤,比上一年高出了2.0%;连续7年都超过了1.3万亿斤。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实施农业生物育种科技项目,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新世纪以来至今,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粮食生产能力逐步增加,越来越推进农业供给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绿色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日趋增加。这些都与国家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有关,推倒农村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2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概况
各地大力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就是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业产业基础,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重要措施。如何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为其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市场空间,促进农村三产融合[1],支持和鼓励群众就业创业,增加经济收入,是国家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2.1土地流转状况分析
调整和改善农业生产土地的分配开发状况,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2]。它有利于激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提升农产品质量,开拓更大农产品市场,创造更可观的经济利益。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居于核心地位。它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它也会作用于农业生产的显著效率,所以,我国壮大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重点思考如何建立健全农业产业结构的问题,它是最核心的任务之一。2020年农村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土地流转规模不断增大,流转形式不断丰富。2020年我国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53218.92万亩,比2019年提高了4.3%,其中转包(出租)面积、入股面积分别达到47497.23万亩和2926.61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6.5%,减少11.5%;其他形式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2795.08万亩,比2019年降低了10.0%。
2.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积极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明显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益质量。我国按照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实施了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的政策,从2018年到2019年,我国累计调减的籽粒玉米近五千万亩,大豆调增总量大于1600万亩。畜牧业规模化所占比例达到56%,渔业减量提质明显。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越来越成熟,农村三产融合越来越成熟,我国农产品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生产和供给增加。国家也不断提高粮棉油糖等多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生猪养殖逐步转移到粮食主产区以及环境容量较大的区域。养猪大县与奶牛大县的产量分别占到国内总产量的80%和60%。
2.3现代农业建设领域
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化、机械化、设施化、规模化、良种化程度提高。国内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方面的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7%。国内主要农作物良种的比例一直高于96%,目前有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00多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大于40%。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总面积分别超过5亿亩和5500万亩,有效灌溉农田面积超过52%,农业靠天吃饭的长期不利局面得到有效扭转。由此可知,我国土地流转、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现代农业建设,纷纷发挥自身功能。它们有利于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经济实力增强,为实现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考察
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强烈。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供求关系,从之前的供小于求,到当前的供求持平,而且发生了结构性过剩的问题。然而与此同时,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凸显了我国农产品无法有效满足广大群众旺盛需求的问题。它也与我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特色产业培育不力。乡村振兴背景下,不少农村地区的传统种植依旧占据较大比重,再加上科技支撑水平不足,导致一些地区不能切实培育出特色优势农业。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当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然而当前依旧主要采取传统种植业模式,主要从事粮食生产,缺乏较高比重的经济作物。它的农产品种植比较单一,耕地产出率较低,产业链条不长,加工设备比较落后,缺乏深加工科技。而且,它的规模化养殖和农业园区未能有力带动当地农业农民增收。农民数量多、经济收入不高,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优质农业品种技术支持不力。现代农业产品发展,需要优秀的农业品种和高超的品质。然而不少贫困地区缺乏充足的农产品种植繁育技术,严重影响了这些农业种植品种的调运和生产。而且,不少地区的农业品种比较繁杂。于是不少地区的农业品种不够统一,质量高低不等,无法塑造强大的品牌优势。而且,不少偏远地区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虽然已经完成了精准脱贫工作,然而不少人员依旧缺乏丰富的种植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如此一来,当地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资金投入能力比较紧张,财政资金到位难度较大,采后技术处理覆盖率较低。不少农业种植户拥有一定的种植经验,然而缺乏快速高效对农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的能力,技术和设备普遍缺乏。不少贫困地区难以长期贮存和快速运输各类农产品,影响了这些农产品市场价值的及时兑现。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选择
4.1基于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贵州省贵定县中西部的星溪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布依族村寨,其布依族人口超过了全村总人口的2/3,民风淳朴。当地过去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农业产业链不够完整,村民经济收入不多。近年来当基于自身地形和气候特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星溪村根据自身的地形气候特征,引进相关企业进行投资,开展了土地流转活动,根据土地状况每亩地向村民补偿400~800元不等;它也调整自身的农业产业结构,分别用于种植蔬菜、辣椒、精品水果和刺梨等。如今该村按照相关企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措施,种植了2000亩刺梨、500亩雪山金果、300亩脆红李、300亩蔬菜、近千亩辣椒,积极提升产品质量,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而且,该村还充分利用位于“金海雪山”旅游景区的独特优势,积极为当地食品企业和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特色农产品。它既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又满足了人们对保健食品和绿色水平的需要。它还建立了辣椒种植基地,为老干妈食品公司提供优质辣椒,为贵州天泥公司、贵州山王果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优质原材料。这些都依赖于它充分聚焦市场需求、推动土地流转,强化土地平整力度,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些措施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4.2结合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优势
农业各地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打造具有显著特色的特色优势农业。要擦亮特色优势农业的品牌形象。主打某些特色农产品,争取推出若干特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政府部门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塑造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以毕节市为例,当地正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毕节的一系列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当地积极发展中药材、蔬菜、优质核桃、生态有机茶等多个产业。各县纷纷打造自己的主导产业,优化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它正按照做优做大做强、招大引强招优的指导理念,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推动当地特色优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4.3加强优质农业品种技术支持力度
为了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为农户种植优质农业品种、种植不同农作物等,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技术人员。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技术推广,向广大农民提供有力的技术扶持。政府部门要切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扶贫,以良好效果吸引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县乡行政部门要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尽可能采取统一化的农作物品种。当地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应积极行动起来,培训广大农民群众,使他们掌握丰富的种植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建立健全农副产品采后处理机制、标准化生产体系。它有利于提升采后技术处理覆盖比例。增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的意识。大力提升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塑造更多的农产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优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它有利于这些农产品的调运和生产。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应加大乡村基础教育改革力度,为乡村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和鼓励公益组织、个人以及社会团体等,向中小学提供资金赞助。要强化技术教育,选拔当地优秀农民,组织他们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成为“农民大学生”;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拓展农民培训覆盖面,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农民职业教育。让他们利用所掌握的电商技能、养殖技术、农业种植技术和其他各类技术,服务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它能够增强广大农村劳动力适应市场、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应该向广大群众开展高水平的法律政策培训,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村劳动人口的供给质量,促进农村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建立发展;有效维护自身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述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5):13.
[2]雷承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8):117-118.
[3]陈望学,张琼枝,周慧婷,等.基于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以湘西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1):108-110.
作者:李景慧 田卉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