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析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仔猪的成活率对生猪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由于新生仔猪自身免疫能力较差、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进而影响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此外母猪的哺育情况也会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因此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对养殖场的健康快速发展极为重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妊娠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护理等几项措施,旨在为广大从业者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猪养殖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成活率;措施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近几年频繁出现的各类疫病也严重威胁着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新生仔猪的各项机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胃肠消化功能和自身抵抗能力较差,非常容易受到各类疾病的侵袭而患病死亡,而当前大多数的规模化猪场均采取自繁自养的生产策略,因此仔猪的成活率、初生重、个体大小以及哺乳母猪的泌乳量等是影响规模化猪场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养殖场必须从母猪怀孕开始严抓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确保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进而提高养殖场仔猪的成活率,促进整个养殖场的高效运转。
1注重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阶段
母猪健康状况的好坏和营养摄入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出生仔猪的初生重和成活率,研究表明,当仔猪的初生重超过1kg时,断奶仔猪的死亡率仅为4%,而当仔猪初生重低于0.5kg时,断奶仔猪的死亡率可高达97%,其中大部分仔猪是由于体质太弱而饿死或者因反应迟缓而被压死,还有一部分因疾病而死[1]。因此,提高妊娠期母猪的饲养质量,严格母猪各妊娠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对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十分重要。
1.1母猪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
通常将母猪配种成功开始到妊娠的第84天归为母猪的妊娠前期。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很重要,特别是母猪配种成功后的23d内,是胚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若母猪的采食量过大或者摄入的能量过高则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格外注意母猪的饲喂量。另外,由于母猪的抗寒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妊娠30d以后,还应注意在冬季或者气温骤降的季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1.2母猪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
从母猪妊娠第85天到分娩结束为母猪的妊娠后期阶段,这一阶段是胎儿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一定要为母猪提供充足丰富的营养物质,尽量为母猪提供足量的全价饲料,同时还应适当补充VE和硒等微量元素,以降低仔猪弱胎和死胎率。其次,要保证母猪适当的运动量以增强母猪的体质健康,禁止饲喂母猪发霉变质或者冰冻的饲料。此外,还要保持母猪圈舍周围的环境安静、舒适、干净,饲养人员不可暴力驱赶母猪,防止母猪发生应激反应,导致流产和死胎等情况。
1.3做好母猪的分娩工作
在母猪进入产房之前,要提前做好产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并使用0.1%高锰酸钾将母猪的后躯、外阴、尾部、乳房以及乳头等部位擦拭消毒干净。密切关注母猪的生产状态,一旦发生难产要及时进行人工作助产,注意产房的保温工作,防止因为冻、挤压等造成仔猪死亡,对于出现假死的仔猪及时进行抢救,可在仔猪的鼻部擦拭酒精等刺激物或者倒提仔猪轻拍背部。仔猪出生后先将其口鼻及体表的黏液擦拭干净,然后将仔猪脐带内的血液向其腹部挤压,在距离腹部3~5cm处将脐带断开,剩下的部分可等待其自行脱落,并使用5%碘酊溶液对脐带断开部位消毒。
2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2.1确保仔猪能及时吃到初乳
刚出生的仔猪缺乏先天的免疫力,必须通过摄入初乳才能获得母源抗体,因此及时吃到初乳对仔猪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初乳含有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富含免疫蛋白等物质,可以帮助仔猪迅速产生抗体,同时还可以促进仔猪排出胎粪,提高机体对各类疾病的抵抗能力[2]。通常情况下,要令仔猪在24h以内吃到100~200mL初乳,避免出现弱仔和僵猪。仔猪主要靠嗅觉寻找乳头,且有固定乳头的习惯,此时工作人员要做好固定乳头的工作,防止体弱的仔猪被挤掉吃不到充足的母乳,母猪靠前的乳头泌乳量高,应让弱小的仔猪食用,母猪靠后的乳头让个头较大、体质较强的仔猪食用,同时保证仔猪的饮水充足,增强体质。
2.2做好仔猪的寄养工作
由于母猪的产仔数量有差异,当母猪产仔数量过多时则无法进行全力的哺育,这时应该采取寄养措施,确保仔猪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避免挤压情况出现。母猪主要通过嗅觉识别仔猪,饲养人员在进行仔猪寄养工作时,应做好准备工作,防止母猪追咬寄养的仔猪,造成仔猪受伤甚至死亡。可以先将需要寄养的仔猪与母猪亲生的仔猪混养一段时间,使其气味变得一致后在进行正式的寄养;也可以在需要寄养的仔猪身上涂抹一些母猪的奶水,并且选择在夜间进行寄养混群工作,有助于降低母猪对寄养仔猪的攻击。在选择寄养母猪时,首选泌乳量充足,性情温和以及哺育性能较好的母猪。在寄养仔猪之前,一定要让仔猪先吮吸到足够的初乳,以减少仔猪的死亡率。
2.3做好保温工作
新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对周围环境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养殖场应准备保温箱、红外线灯泡以及电暖扇等加温装置。通常情况下,仔猪在1~7日龄时,应将温度控制在32~34℃;当仔猪8~14日龄时,则将温度调整为30~32℃;仔猪15~30日龄时,可将温度控制在28℃左右;当仔猪长至31~60日龄时,则可将温度降至23~25℃[1]。由于新生仔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如果受到冷刺激非常容易诱发仔猪感冒或者腹泻等疾病,造成仔猪的成活率降低。
2.4仔猪的产后护理工作
仔猪出生的当天要对其进行剪牙、断尾处理,使用消毒好的侧切剪刀将其犬齿剪掉,但要注意不可剪得过短,并且每剪一头仔猪就对工具消毒一次,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同时将其尾部断掉,保留2cm左右的长度即可,在断尾时同样注意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通常在仔猪3~7日龄时进行去势,对使用的工具彻底的消毒,并使用碘酒对仔猪的术部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其次,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术,同时保持周边环境安静,防止发生应激反应,对仔猪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新生仔猪主要通过母乳摄取营养物质,但母乳当中的铁元素含量非常有限,因此在仔猪哺乳期内应注意及时的补充铁元素,可以有效防止因缺铁导致的仔猪缺铁性贫血、食欲下降以及腹泻等疾病。工作人员可在仔猪3日龄时对其肌内注射1.0~1.5mL的铁制剂,在10日龄时再次注射2.0mL的铁制剂。此外,还应注射0.5mL的亚硒酸钠VE,防止白肌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仔猪的自身免疫能力。
2.5重视补水,适时补饲
仔猪3日龄后就会寻找水源,养殖场应提前检查好饮水装置,为仔猪提供充足的水源,水是动物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作为溶剂参与动物机体的多项代谢活动,同时还对仔猪的体温调节、机体电解质的平衡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母乳当中含有较高的乳脂(乳脂率可达8%左右),仔猪哺乳过后若没有补充足够的饮水,则会导致食欲降低,机体失水,胃肠功能减弱等情况,有时还可能因为口渴饮用污水或者尿液的情况,导致仔猪腹泻或者下痢,而影响健康生长。随着仔猪日龄的不断增加,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断提高,而母猪的泌乳量在第21天左右达到高峰后则会逐渐减少,导致单纯的母乳不能满足仔猪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此时为了保证仔猪能够摄入充足、均衡的营养物质,应对哺乳仔猪进行补饲。对哺乳仔猪提前补饲还能促进其胃肠消化系统的发育,提高仔猪胃肠的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及早补饲有利于仔猪的健康发育。
2.6科学断奶
规模化养殖场中仔猪一般在21日龄时断奶为宜,尽量不要超过28日龄。在仔猪断奶时令母猪移动离开产床和仔猪,不要移动或者混群仔猪,让仔猪在产床停留5d后再移入保育猪舍,提前将保育猪舍的温度调节在26℃左右,并保持这一温度。为断奶仔猪提供全价的饲料,饲喂时采取少添多次饲喂的原则,可饲喂4~5次/d,每隔3~4h饲喂1次,并保证饮水清洁,可以有效避免断奶仔猪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3疾病综合防控技术
规模化猪场应尽量保持“自繁自养”原则,若需引入种猪时,则应提做好动物检验检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入种猪,严格按照引种的相关规定进行引种工作,防止引入外来病原微生物,对本场猪只的健康造成威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和灭鼠、杀灭蚊虫等工作。此外,应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仔猪各阶段的免疫建议如下:仔猪7~15日龄时进行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的免疫接种;仔猪2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瘟的免疫接种,到55日龄或者70日龄时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仔猪30~35日龄时进行猪丹毒和仔猪副伤寒的疫苗免疫;仔猪45~60日龄时进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的免疫接种;待仔猪长至70~90日龄时再进行一次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苗的加强免疫,注意仔猪接种不同疫苗时可间隔1周左右的时间[3]。
4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增加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其关键环节就是做好母猪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生猪养殖场严抓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完善的接产、安全防护、消毒和仔猪各时期的饲养管理、防护措施,对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丁永明.浅析提高养猪场仔猪成活率的技术要点[J].山东畜牧兽医,2018,39(1):18-19.
[2]杨丹,张贵强.提高仔猪成活率技术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1(14):47.
[3]马志亮.提高规模化猪场仔猪成活率的措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1,41(3):58-59.
作者:周水功 黑立新 唐传鹏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