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猪衣原体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净化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猪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引发的一类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致死率较高,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多种分泌物进行传播,尤其是对妊娠母猪和仔猪的危害性更为严重。生猪感染发病后,病程较长,可引发母猪流产、死胎,仔猪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大批量的死亡等,可给养殖场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尚未出现特效治疗的药物,在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在实际养殖中以预防感染为主。本文对猪衣原体病的病原、流行特征、临床症状、诊断、防治措施以及净化策略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猪衣原体病(又被称为鹦鹉热)是由猪衣原体感染引发的,其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却极高,该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猪场内一旦有一头生猪发生感染,则会快速地在猪群中传播,给猪群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最终导致大批量的猪只感染死亡。各个年龄段的生猪均可感染本病,但对仔猪以及妊娠母猪的危害性最大,会导致妊娠母猪流产、死胎等情况,仔猪感染后会对其健康发育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该病非常容易被误诊,延误治疗时机而导致猪群大量死亡。因此,饲养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应深入了解该病的致病原、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以及净化方案等,以减少该病在生猪养殖中的发生率。
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1.1病原学分析
该病是由猪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衣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革兰氏染色后显阴性[1],其生长周期分为原体和网状体两个发育阶段,当易感细胞接触原体后即可被感染,然后就会变成网状体以二分裂的增殖方式在细胞中繁殖,经过2~3d增殖后,网状体又会变为衣原体,并且通过胞外分泌完成其感染过程或者被机体溶解后排出。衣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抗性较弱,一般在自然光照的环境中可存活7d;在自然的水域当中能够存活15d,在干燥的环境中则可存活30d以上。但衣原体在低温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的时间,在4℃的环境中可以存活一周左右,在0℃环境中可以存活几周时间。对常用消毒制剂较为敏感,如使用浓度为0.5%的石炭酸或者浓度0.1%的甲醛溶液处理24h,可令其失活,而使用浓度为70%的酒精处理后,几分钟就可以将其杀灭;而使用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处理片刻即可将其杀灭。
1.2流行病学分析
研究发现有几十种哺乳动物以及100种以上的鸟类可以感染衣原体病,并进行携带和传播。通常情况下,任何年龄段、任何品种的生猪均对本病易感,尤其是妊娠母猪和仔猪更易感染。感染该病原体的患猪可经唾液、粪尿、乳汁或者其他分泌物向外界排出致病原,妊娠母猪流产后的羊水、产出的死胎或者胎衣中均会含有病原体,特别是被治愈后的患猪仍可以长期向外排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此外,野鸟、禽类或者鼠类也可携带该病原体,对猪场内的猪群造成威胁。当前,我国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衣原体感染情况,该病通常呈现慢性发病过程,因此非常容易被养殖人员忽视,但随着衣原体的不断传代,致使其毒力不断加强,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即可发生大范围的急性暴发流行。
2临床症状
健康猪只在感染本病后约有7d左右的潜伏期,并且不同年龄段的生猪感染本病后的临床表现也不同。
2.1仔猪
断奶前后的仔猪对猪衣原体病易感,患猪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41~41.5℃,精神沉郁,身体震颤,呼吸困难,咳嗽次数较多,并且鼻腔会有黏液性的分泌物流出,听诊可见肺部有啰音。病猪的食欲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患病初期会有稀薄的粪便排出,严重者会出现脱水,随着病程的发展会有混杂着黏液或者血液的黑色粪便排出。约有25%的患猪会出现眼结膜发炎和充血、眼睑水肿、流泪以及无法睁开眼等情况。到了发病后期还有的患猪会出现兴奋过度、尖叫、四肢划动以及突然倒地等神经症状。若仔猪的关节处发生病原体感染,则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以及跛行的现象。
2.2母猪
母猪感染该病后,通常体温会升高到39~41.5℃左右,患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便秘,呼吸困难,有明显的喘气,患猪不喜走动,拒绝站立,有的患猪还伴有咳嗽,脓性鼻液,眼结膜潮红以及黏性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当妊娠母猪流产后其体温则会降到38℃左右,但第2天体温会再次升高,经过3~4d的病程,患猪会发生体表出血的情况,在其双耳、腹部以及腹股沟等部位可见淡红色的充血区,随后充血区的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形成出血斑,患猪的双耳变紫,食欲下降甚至废绝,肛门处会有粪便污染,有少数的患猪还会出现脓性血痢。妊娠母猪的病程较长,并且会有混合着黏液或血液的黑褐色的粪便排出,关节处发生肿胀,行动不稳,跛行。母猪流产后有脓性液体从阴道后流出,产出的胎儿呈现暗灰色,胎衣呈现暗红色,表面还黏附着一层水样的物质,并且散发着恶臭味。初产母猪约有10%的发病率,治愈后的患猪则不会再有流产等情况,但若流产的患猪未及时排出胎衣,则非常容易继发细菌性感染,导致母猪发生子宫炎症。
2.3种公猪
种公猪感染本病后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同时伴随着患猪的精液质量明显下降,有的患猪感染后并不会发病,但会不断的向外排出致病原,导致其他健康猪只的感染。
3诊断
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猪瘟和猪蓝耳病等疾病较为相似,只通过临床变化很难做出明确的诊断,还需要进行血清学监测以及病原分离等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
3.1病原镜检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只的肝、脾以及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或者流产的胎儿进行涂片,再用吉姆萨染色,置于显微镜下镜检,如果能看到呈紫红色颗粒状的原生小体以及蓝紫色的网状体,则可确诊为衣原体感染。
3.2病原体分离培养
将涂片、染色镜检后疑似衣原体感染的病料,通过无菌采样,研磨、稀释、匀浆、离心后静置30min,然后取上清液接种于7日龄鸡胚的卵黄囊中,72h后取卵黄膜继续传代,经过7~10d得到稳定致死的鸡胚后可分离得到大量的衣原体[2]。
3.3PCR技术
通过设计衣原体的特异性引物,可以建立PCR的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当前实验室监测病原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4血清学诊断
通过补体结合实验(CF)、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免疫荧光(IF)试验等,监测疑似患猪的血清样品中是否含有衣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就可判断出患猪是否被病原体感染,这种方法在实际检测中被广泛的应用[1]。
4药物治疗
对于猪衣原体病临床上常使用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以及盐酸多西环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饲养人员可以将50%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按照300g/t的剂量混入饮水中饲喂猪群,用于预防本病。对于发病的新生仔猪,可以按照1mg/kg•bw的剂量肌肉注射1%土霉素进行治疗,连续用药5~7d;对于妊娠母猪可以在其产前2~3周左右注射四环素等药物,以预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2]。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猪则可以按照150万IU红霉素+100~15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5gVC进行静脉滴注,同时可配合20mL的复合VB肌肉注射治疗,连续用药3次[1]。此外,还可在饲料中按照3g/kg的剂量添加15%金霉素预混剂用以控制场内疫情的暴发。
5预防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饲养人员应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差异,合理搭配饲粮,以保证生猪能够摄入充足的均衡的营养物质,不可饲喂猪只发霉、变质的饲料。特别是幼龄猪只应该做好圈舍的清洁消毒和防寒保暖的工作,妊娠母猪最好能够单独饲养,以免发生疫病的传播与感染,育肥猪则应确保日粮供应充足。同时还应注意圈舍内通风条件良好,温湿度适宜,避免猪群受到各种刺激发生应激反应,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3]。
5.2加强消毒卫生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便、剩料残渣等污物,并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使用2~3种消毒制剂轮换使用,以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切断传播途径,严控传染。
6净化策略
6.1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养殖场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最好每天都对圈舍、运动场地等进行1次消毒,禁止野生动物、鼠、鸟类等进出猪场,防止致病原的传播。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原则,若需要引进猪种,则应提前做好疫病的各项检查,确保无异常后方可引进,并且引进后仍需隔离饲养,待隔离结束没有问题才可与其他猪只混养。母猪流产的胎儿或者病死的患猪,被病猪污染的饲料等应做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
6.2及时淘汰感染猪
猪场应对本病进行定期的血清抗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淘汰隐性感染的猪只,防止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与蔓延,降低本病对养殖场造成的危害。
7结语
综上,猪衣原体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较为严重,尚未发现特效的治疗药物,在养殖中应以预防为主。饲养人员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控制病原的传播,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减少该病的发生率,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薇薇.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21(3):80-81.
[2]董文娟,孙传红,邓基燕.猪衣原体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19,21(6):31-32.
[3]彭慧.猪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养殖与饲料,2021,20(10):117-118.
作者:臧洪英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