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受到众多关注,课堂教学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能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打造高效学习课堂。目前,我国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对课程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同时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大胆创新,提高思维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此,探讨如何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搭建,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小学信息技术

一、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机遇。目前,国内大多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感受和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统一且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课堂缺乏生机,教学显得机械呆板,学生缺少主动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仅采取口头教学、亲自动作示范的教学模式,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通过多媒体手段、电脑技术等形式将信息技术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迫在眉睫。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丰富多彩的现代科技既能启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也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课程,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打造成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载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混合式学习相关概念界定

(一)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是指学习者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习情况和内容,教师采用在线和面授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师面对面教学、在线课程资源、全面的数据积累、同事经验分享等学习资源,形成强大的知识管理中心。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集合了多种功能,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活动。它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完整的学习环境,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培训到协作环境,一切围绕学生展开。学习方式混合是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同步与异步、实时与非实时、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与教学对接,可开展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小组学习以及围绕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

(二)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学习是通过一定的支架建构的,是学生主动形成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在原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生成新的知识,这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另外,教师的指导,即支架建构的实施者,对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自主生成新知识的基础上和其他人交流讨论,共同探究,有助于其新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尤其侧重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他们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能过分忽视教师指导教学的地位。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班上的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也会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多样化,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建构。启发小学生独立思考,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想象思维。

2.差异教学理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当下的教育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和变革,差异教学就是其中一项。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过去所受的教育水平、生理的差异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年级学生的适宜受教方式也存在差异。采用差异教学的方式更能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心理上的支持、行为上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的授课方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十分明显,以老师为中心,片面的“灌入式”教学,忽视了不同学生的认知情感差异,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从时代对当下人才要求的方面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势在必行,这要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小组制、针对性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价值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和精力,教会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与学,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又提高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教师不再只是教授学生各种操作技能,而是通过多种渠道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注重科学技术的教学规划。教师以学生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从思维和教学的角度设计活动任务。另一方面有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会自觉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积极探索解决办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现阶段,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从他们的兴趣策划师生互动课程,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青少年发育实际需求等因素,从小学生的视角、学习能力出发,结合他们在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层次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小学生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主体,因此设计时应遵循学生如何学的原则,充分体现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希望学生掌握课程的知识点、课程中的操作步骤、归纳出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疑问。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主动学习模式设计还应考虑操作性强原则,确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提示,通过布置图文并茂的生动任务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分层性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性原则,要求教师依据不同学生具有的不同计算机学习要求与能力,通过设立类别不同的任务内容,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能最大化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方法。分层性原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个教学内容时,正视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方式、学习策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实,依据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相应的三个层次教学的一种模式。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地在教学中设置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相对复杂的学习任务以及拓展性的学习任务,进行针对性的施教,促使各层次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智力方面都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建立学习合作小组

构建师生平等关系的信息技术学习合作小组教学模式,有助于着眼于小学生的爱好,并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参与教学内容和吸收教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实际需要设计教学课堂。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分组,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不同组之间具有公平的竞争性,将学生依据特长六人一组划分多组,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创建有序的合作环境,方便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明确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具备主动构建学习框架知识点的能力,熟练掌握简单操作,有针对性地推动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水平。小学生以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目标为指导,根据自身的基础水平,结合教学难点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第三册中的电脑画图一课中“图形的复制、翻转和变形”时,可以设定基础性任务:选定一个正方形;拓展性任务:复制与粘贴出5个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研究性任务:复制与粘贴5个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并填充颜色,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优秀教学素质,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关系到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影响教学质量。新时代小学教师要按照新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任务,创新、改进自身教学方式,结合教案设计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处于实际场景中体验学习的真实存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性,结合新教材意图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创设一个适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境课堂,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动态教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应将信息技术的抽象知识融入动画课件的形、声、动、静等功能中,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加强对信息技术文化知识的理解学习。利用多媒体和现代3D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还能帮助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夯实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基础。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习惯接受视觉化较强的图文并茂的学习课程,对单一的文字性任务学习兴趣较低。因此,教师可以引入生动、形象的图文操作图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图形的复制、翻转和变形”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实践。在教与学中,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引导思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有助于教师改变教与学的模式,教会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了解不同问题的规律和联系。

(三)开发多元化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模式

作为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单有助于按照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开发和引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设计实用的信息技术学习包,包含操作图解、教师的演示操作、微课视频等内容,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可能只需对照学习任务单和操作图解就能正确操作,有的学生可能更偏向于微课视频,有的学生可能更喜欢看教师操作或者问同学等。任务单有机与学习包的结合可以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按照他们的学习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和练习技能的目标。教师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在实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时,教师教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之后可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根据主题活动创作思维导图,梳理出相关知识点,明确软件的作用及各部分的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新时代小学教育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总结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明确学习思路,充分应用思维导图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初识PowerPoint”课程中可以从幻灯片的文字、背景、颜色、主题等方面构建思维导图,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任务单的实施,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信息化课堂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线下与线上的教学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书本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构建以学生动脑、动手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和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黄林清 单位: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平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