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要点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要点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要点探索

松木线虫病是一种严重的病虫害,对暴发区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为确保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这就要求基层林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提高防治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当地生态平衡及林业生产健康运行。

1发病原因

松木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病,主要发生在黑松和马尾松中,潜伏期长、疾病发生率高、传播方式众多,很容易形成大规模传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松木线虫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中国缺乏天敌,感染方法比较隐蔽,很难预防和控制。染病后,宿主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在病程中,松木线虫会占用宿主的养分,破坏松树的正常生理活动,影响松树树脂分泌,会影响松针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染病后变成红褐色,最终导致树木坏死。在感染过程中,松针不会因病变而掉落,并且会保留一段时间,使感染难以发现,病变通常发生在夏季,而松树会在秋季逐渐死亡,增加了预防和控制难度,很容易造成松树大规模死亡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2危害症状

松材线虫在自然界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松墨天牛昆虫,通过其繁殖和活动,携带幼虫传播。松墨天牛在受感染的松树上产卵,而在被感染并死亡的松树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松木线虫。当出现甲虫幼虫时,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幼虫将穿过甲虫幼虫。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引导下,它吸附到甲虫体内。在夏季,将松木线虫传播到健康松树上。人为传播方法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松木及在相关产品运输过程中传播病虫害。松木线虫致病机理还没有准确结论。根据学术界研究结果,其治疗机理主要包括3个主流观点:松木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引起疾病,纤维素酶破坏松树细胞,阻止树脂的正常流动及水的传播。在酶的作用下,会导致松树枯萎。但是在相关验证实验中,松木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尚未用于有效提取和实验,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掏空理论是指在松树被感染后,松木线虫生理活性分泌导致松树植物中的单萜和其他成分含量增加,这些成分将进入松树管壁,导致气管形成空腔,无法输送水分,导致松树缺水,然后死亡。然而,在相关研究中,单萜类和其他成分的增加与松木线虫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解释,也缺乏说服力。甲毒素理论。相关研究发现,松树会产生有毒元素,并导致松树死亡。毒素的来源尚未明确。更为普遍的观点是,毒素在感染后由松树分泌并由细菌产生。根据相关实验,被感染的松树提取物有毒,会导致健康的松树枯萎。松树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代谢过程异常,并分泌毒素,导致植物死亡。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松木线虫携带芽孢杆菌属,其可产生有毒物质并引起松木线虫病。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松林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被感染的松树,以防病虫害进一步传播。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种植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对松木线虫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松木线虫特殊发病特点,并能在日常管理中对树木进行详细检查。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并进行科学处置。对于患病的松树,根据其实际发生率,可以进行完全砍伐或选择性砍伐。在疫情较轻的地区,可结合松树实际情况砍伐患病树木。需严格监控松树状态,以便及时处理染病松树,确保松树林安全。

3传播途径

为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清理和有效切断松木线虫病传播途径十分重要。清理松墨天牛时应充分考虑其繁殖规律,有针对性地杀死卵、幼虫和成虫,以确保防治效果,并减缓松木线虫病的传播。

4防治措施

防治成虫通常采用人工诱捕等方法。每年7月初在松树林中布置诱捕装置,添加适量的引诱剂,并定期补充引诱剂并清理成虫;根据明显的活动痕迹将杀虫剂注入小径的孔中。同时,根据林地实际情况,引入甲虫天敌,以压缩其繁殖活动空间。在7~8月,设置空心木吸引啄木鸟居住,还可以放养腿蜂,利用寄生蜂杀死甲虫幼虫。合理使用化学试剂控制甲虫繁殖,在春季将松树变白以防甲虫产卵。同时,根据甲虫生产条件,合理配置化学药剂以杀死甲虫并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将配置的药剂注入虫孔并密封粪便孔,可以起到更好的杀虫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化学药剂的杀虫作用,提前喷洒磷等磷,有效抑制松木线虫繁殖。要注意建设混交林,合理规划松树间隔,减缓甲虫的传播,营造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可以在松树林中种植桑树,以吸引甲虫并将其杀死。有关部门要加强科学防控机制建设,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综合防控体系,根据当地林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防控工作流程,实行严格的工作监督机制,加强松树林信息综合收集,准确控制松木线虫繁殖和传播的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同时,建立预防管理平台,整合和分析病虫害信息,为流行病预防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要加强区域间信息共享,促进信息交流,有效隔离重点疫区,控制松木线虫病的传播。

作者:郭磊 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