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匠精神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为促使思政育人效果得到质的提升,应当坚持思政教育创新时,尝试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发挥出两者结合的育人潜在价值。基于此,就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现实意义和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引言
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非常高,在现代技能型大学生培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意识到育人工作理念升级的必要性。在实际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应当合理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引导,使得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契合,建构全新的高职院校思想精神培育体系,挖掘出二者教育融合的现实价值,提高院校育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解析工匠精神的内涵
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工匠精神的本质是执着专注,即通过钻研各类工艺作品实现创作者的人生价值,如创作者的敬业精神、专注精神、精益精神等;其二,创作者需要对工匠制造工作始终保持热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与义务;其三,在工件加工制造过程中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突破,使得工件产品的制造加工质量不断提升;其四,追求卓越,创作者在实际工作开展时,应当全神贯注,展现出自己最佳的工作状态与能力。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中国变为制造强国
在工业4.0的战略部署下,为不断提升我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应当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操作能手,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涌现出一大批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小到一枚螺丝钉、一根电缆的打磨,大到飞机、高铁等大国重器的锻造,都展现出工匠们专注、严谨、执着的匠心。正是这样一代一代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国才从一个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落后的国家成长为世界制造大国。在高职院校制造类人才培育时,应当尝试将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工匠精神有效渗透到制造专业教学课程当中,引领学生的工匠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力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推动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现[1]。
(二)有利于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工作的特殊性,工匠精神始终都是院校育人的重要理念。新时代“工匠精神”被赋予了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新内涵。大国工匠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创新钻研,完成了一项项工艺革新和一系列技术攻坚,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在培养大国工匠的过程中,应当突出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使得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发挥出最大功效,引领学生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形成深刻的认知,唤醒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开展时,基于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可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
三、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现实路径
(一)打造特色课堂
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时,应当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院校育人办学工作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通过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可打破以往专业课程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打造特色教育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意识。在打造特色课堂时,教师可引进关于工匠精神的真实故事,促使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直观真切的感受;其次,教师应当针对性地对大国工匠案例进行剖析,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认知,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有效培育。在交互式的思政教育课堂环境下,可保证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有效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实现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有效引领[2]。
(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时,为契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在思政教育改革时,应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衔接,增强思政教育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实践性。为此,在工匠精神培养时,为保证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育人效果,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进行联系,挖掘出生活中的教育素材,为学生理解工匠精神提供抓手。如教师可基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物与产品体现出了工匠精神,并思考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在后续育人工作开展时,教师可基于学生收集的素材与生活事例进行延伸,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保证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导引学生的学业方向与职业规划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为保证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契合,应当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实现对高职学生的熏陶与启迪,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深度,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政治修养。在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时,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学生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就业招生环境、教师师德师风等。为实现预期的人才培育目标,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育时,应当突出工匠精神的培养,保证新时代人才培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3]。笔者认为,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时,应当深入地解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厘清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而对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目标进行准确界定,为后续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例如,部分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环境与氛围营造时,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或主动邀请行业中的创业者、工匠大师来校进行讲座,分享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实践路径,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促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形成深入的认知。
(四)构建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应当将工匠精神很好地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当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建构丰富多样的实践应用环境,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感受工匠精神的伟大与魅力。为实现预期教育工作目标,应当不断挖掘校企合作潜能,使得学生亲身感知工作环境和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逐渐增强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保证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应对学生的思维认知进行有效的引领。薪火接续,传承“中国风范”。在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时,教师应当摆脱思政理论教学模式的束缚,主动邀请校合作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来校交流,分享基层工作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将每一件产品的质量都做到无可挑剔,体现出基层工作人员基本的工匠素养。“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与专注,“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在真实工作经历的职工分享交流环境下,可使得学生走进工匠精神的内核,认识到大国工匠精神并不是存在于技术的高端层面,在每一份工作开展中,都可以体现出工匠精神,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体现出自己在对应工作岗位的价值与能力。老师傅展现榜样力量,青年人迸发拼搏热情,以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学生争做高技能人才,用实干成就梦想。通过这种真实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促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具有更深的理解认知,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政内容,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实力,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铺垫基石。
(五)精心建设自媒体微课堂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与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有机融合时,为保证相关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很好地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对教学形态进行主动改革创新。例如,新时代大学生学习新内容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与形式。为此,教师开展教学引导时,可精心建设自媒体微课堂,将QQ群、微信群作为自媒体传播的载体,及时为学生推送关于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感人事例、优秀文章、大国工匠纪录片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选择[4]。在自媒体微课堂教育模式中,学生能够与教师开展实时的交流对话,有效打破传统教室空间场域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学习疑问得到及时解答,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保证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笔者认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通过建设自媒体微课堂,能够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灵活,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素质与政治觉悟。
(六)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为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蒙高职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识思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加以解析思考,深入地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操作可行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当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理念,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促使学生在质疑、求索、合作、探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工匠精神进行解析可知,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时,应当培育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自主探索意识,能够在实践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检验一切真理,加深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时,为不断增强学生的工匠素养与思政学习能力,教师需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此,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通过灵活的激励措施,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思考。在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工作进行有效融合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创意,观察其学习努力状态,进而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与肯定,使得学生不断接收到正向的教育反馈信息,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七)建构爱国主义课程
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开展阶段,为保证思政教育工作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可行性,教师在实际教学创新时,应当尝试建构专项的爱国主义教学课程,对爱国主义相关的教育素材进行有效整理,契合社会热点事件,为学生建构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生成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专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建构,可有效丰富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为学生的思政学习开辟新路径,挖掘出学生的思政学习潜能[5]。
(八)建构法制思政教育课程
法制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制思政教育课程的开设,教导学生知法守法,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践行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法制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阶段,教师可合理渗透工匠精神,促使学生从全新的视角对法制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基于工匠精神的指导,不断严以律己,践行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与文化素质,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育人的工作目标。
(九)强化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院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时,为充分挖掘出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价值,应当不断强化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对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找出教学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优化,使得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得到升华,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与学习当中,践行工匠精神,体现出工匠精神对自我的实际影响。
(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丰富课程
为持续不断地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水平提升,在探索思政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路径时,应当基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断对教育课程进行丰富,并在教育工作开展阶段,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6]。
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为例,简单阐述了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融合路径,旨在阐明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新时期,在高素质人才培育过程中,应当突出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职业精神的培养、文化修养的培育、政治意识形态的引领,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工作开展的可行性,持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作者:武卓辉 单位:山西省临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