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和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特别是随着高职扩招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向大众化转型,也使原本就趋于饱和的就业市场愈加严峻。高职大学生因学历层次低、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和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原因,以致就业环境不容乐观。面对就业压力,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易产生不良问题,有必要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切实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疫情防控;高职;就业心理;路径分析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大学生劳动力供应(2021年全国毕业生总量达909万)[1]与企业岗位需求(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明显,而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则需要社会各界(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就业稳则人心安。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身心健康和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保民生和促就业”的影响,各级政府积极出台各项创业与就业配套政策,给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高职院校应以更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就业期间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做好疏导。
1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的意义
近年来,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一方面享受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学习与生活的便捷程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因处于新冠疫情常态化阶段,随着企业订单减少、市场需求下降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变得日益紧张,如企业缩减招聘计划和压缩企业投资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大学生就业。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千家万户对孩子的期盼,更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分析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升就业质量意义重要。
1.1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和职业规划互为补充,但因个体就业定位、职业期盼和个性取向等存在差异,就业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学生的个体职业规划将无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容易导致学生的就业心理出现一定问题。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及时进行疏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心理,不仅能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更是为高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提供不竭内生动力。
1.2有利于提升就业前景。良好的就业前景,是让高职大学生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关键所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国务院“双创精神”,面向在校大学生出台创业就业政策(如创业租金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和社保补贴等)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大赛(如互联网+、创青春和专业技能大赛等),这些激励政策,不仅让高职大学生学到了实实在在的创业技能(如SYB培训),更实现了所学与所用无缝对接。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9年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2]。
2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2.1依赖心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已进入“双向选择”阶段,这就要求大学生在综合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状况后作出职场选择。在求职择业中,大多学生表现出依赖心理,该心理有两种倾向:一是从众思想。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大学生大多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对填报志愿、就读专业以及职业选择,基本上就是人云亦云,见身边的同学报这个学校,选这个工作,自己也就随大流,跟着一起“凑热闹”。二是被动思想。在教学过程,我们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被动学习现象,特别是在民办高职学校,这种情况更为突出。一方面,学生对待学习已经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以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另一方面,对待专业存在学不学都无谓的态度,以致临近毕业阶段除了一纸文凭却无更多的“学习成果”。
2.2焦虑心理。在高职扩招、疫情防控、市场竞争和经济转型等多种因素叠加背景下,高职大学生面临超出预期的就业压力,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呈增长态势。特别是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大学生一方面要处理学业与就业关系,另一方面也担心疫情影响自身安全,其就业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有的高职大学生因自身学习成果不足或怯场,也难免在求职时遭遇不少困难与挫折,即使最后成功入职,也未必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而心理压力也会随之而来,以致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患上就业焦虑或就业恐惧[3]。
2.3自卑心理。心理学上认为,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对自我能力和品质的否定。与本科层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与择业矛盾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有偏见。实际上,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与本科院校相比,虽然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比不上本科生,但高职学生吃苦耐劳和重视技能学习的良好品质是本科生所不具备的,受传统人才观念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只注重学历,而忽视技能,故在人才招聘中设置前置性应聘条件(如本科应届毕业生、英语四级等)使高职大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而选择逃避。二是部分高职大学生学习不认真。部分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后,大多以沉迷网络、无心向学或趴到一片的方式来放纵自己,学习成绩差、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低等成为其“代名词”,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选拔,那些自知不足的学生最后因缺乏就业竞争力,只能选择“宅”状态,而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使高职大学生自信心“不攻自破”。
3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3.1多主体协同努力,提高就业能力。就业难是一个常态化的问题,加上新冠疫情冲击,使当前的就业状况“难上加难”,既然就业难题已经显现,一味逃避不仅无法解决问题,更会加深社会矛盾,因此,要推动“政企校生”四个维度协同发展,为当前高职大学生稳就业“号诊把脉”。一是政府层面应不断营造“技能宝贵”的良好氛围,以政策之力减轻企业产教融合成本和推动“双创”精神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二是企业层面(龙头企业)应加大与高职院校的协同力度,深度参与并构建产业学院,不断优化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含课程设置、订单培养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三是学校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以更为务实的态度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如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等,不断增强高职教育“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人才观念。四是学生层面应积极参加多层次的就业实践训练,明确企业用人评价标准,并按此标准不断完善自我,将企业人才需求与自身技能相匹配。在“政企校生”协同努力下,发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以端正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为目标,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帮其树立强大的责任心与信心,对就业过程出现的问题独立而理性地进行思考,提高高职大学生抗挫力[4]。
3.2评估就业环境,制定合理目标。合理的就业目标定位,直接关系到求职成功率,更影响着职业发展方向。当前部分高职大学生由于对就业环境缺乏合理评估,如要求用人单位提供高薪酬待遇、包吃包住、宿舍安装WIFI和安装热水器等,过高的就业期望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同时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多用人单位减少了用工数量或压缩了经营成本,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的不均衡状态将会持续。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用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5]。因此,建议高职大学生,以社会现实和自身优劣势为基础,做好未来3~5年职业发展规划,在权衡利弊与得失后,使自己的就业择业观更加科学和合理。学校也要通过社会实践逐步引导高职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并使其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努力,在取得足够的管理经验和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后,薪酬待遇自然会根据工作业绩进行调整。
3.3做好就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力。根据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已开设就业指导课,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学习职业生涯的内涵及制定、就业环境分析和人才需求等,而高年级则主要介绍求职技巧、面试礼仪和就业政策等。总的来说,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方法有:一是系统的就业指导介绍。让高职大学生在进入学习阶段后,就能初步确定发展方向。通过为期2次的就业指导训练,能初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倾向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如升学还是到企业实习与就业),为实现人生价值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二是增强就业竞争力。在校学习阶段,时间相对比较充足,高职大学生除了学好所读专业知识外,应主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既能不断提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使自己在融入职场后有更多的发力点,又能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和素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实力说服用人单位,并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肯定[6]。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与制约,轻者产生就业心理障碍,影响就业与创业质量与效果的提高,重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在育人实践中,通过入学后进行早期干预与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思考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制定科学的调整策略缓解就业心理压力,使高职大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克服自身劣势,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和提高就业质量。
作者:钟妙纯 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与教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