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专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专业技术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1专业技术能对生产进行有效安全设计评价
任何项目在建设初期,建设成功后甚至生产过程中都要做安全评价设计。安全设计评价内容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有时被称作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有害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项目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工程项目安全为目的。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专业理论的支撑,又需要专业技术和实际经验的结合。无论是设计评价、安全管理评价、生产设备安全行为安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重大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危险性评价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撑。若对项目评价内容不熟悉,对评价项目必要的专业知识不清楚,可能就会造成评价过程出现遗失疏漏,评价内容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甚至可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反作用,酿成事故、损失。对项目每个工区专业技术知识了解透彻,就能在安全设计评价中采用合适方法。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内容包涵很多,安全评价对象、目的有很大不同,安全评价指标和内容也不同,这都需要很好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对项目安全评价过程中,只要采用合理高水平专业技术知识,无论安全检查表评价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事故树分析法(FTA),还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故障类型、事件树分析法(ETA),甚至是影响分析法(FME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矩阵法等方法都能做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2专业技术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中的规程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尤其针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应急预案等实战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制度更需要具备很高专业技术知识支撑。专业技术精湛,专业知识透彻,应急预案实际应用性比较强,处理问题方法就安全得当,排查隐患就能彻底及时,治理排除隐患方法措施就比较高明,就能做到省时、省力、安全。将专业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中有助于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的安全制度规程,进而推进到生产顺行、施工改造、隐患治理等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维护岗位人员的安全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防护。
3专业技术能提高岗位作业人员的能力水平
专业技术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应用得当,以提高岗位操作人员实际技术水平能力作为最根本落脚点。无论企业安全评价,还是规章制度,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持。归根结底总结一句话,必须把实际操作岗位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作为最根本目的。加强职工职业技术知识能力。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做好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工作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论文
1构建“大工程+大安全+专业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标准中有详细的课程设置要求,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30多年的办学经验,调整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基础课程要求设置,课程设置体现“大工程观”,要求学生既具备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形成对宏大或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又能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同时还有具备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素养。安全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涉及力学、电学、化学等诸多自然科学,还涉及到法律、人文、保险、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全面、系统的认识、诊断、评估现代大工程、复杂巨系统的安全问题,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依托江苏大学完整的学科门类,共开设了哲学、数学、外语、计算机、化学、力学、电学、人文、经管、艺术四十多门必修、选修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体现“大安全观”,主要学习解决各行业、各类组织共性安全问题所用的科学理论方法、管理手段、工程技术,如安全管理学、安全与环境法学、安全学基础、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职业卫生学、防火防爆技术、设备安全技术等,以适应广阔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改善各行业在生产、服务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水平服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按照“行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的专业方向,依据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专业的学科优势、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着力打造安全管理与检测控制技术、危险有害源防治与职业健康、环保技术与设备设施三个教学模块。学生按照模块选课,既能满足同学不同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对行业安全问题的覆盖。
2打造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使学生了解生产工作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中特别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安全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联系合作,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形成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课实验、专业实践;多平台实践场所,包含学院实验中心、校级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点:
(1)依托学院实验中心,加强专业课实验建设。本院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投入,已建成工业通风除尘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噪声控制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室,拥有各类实验仪器300余套。实验内容从预先设定好内容的演示性实验,逐步向开放性实验过渡,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让学生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
(2)提升课程设计水平,课程设计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设计的内容基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经过教师的升华提炼,变“满堂灌”为“用中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在培养环节,共安排了5个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分别是危化品与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备安全技术课程设计、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内容都与具体的生产现场相关,有若干可选方案,学生必须经过思考,独立完成。
(3)充分利用好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资源,做好学科基础实践工作,提高金工实习、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质量。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4个训练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信息安全专业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论文
一、引言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围绕信息获取、使用和控制的争斗愈演愈烈,信息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国内外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投入。因此,如何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促进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信息安全专业设置后,操作系统课程也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为了适应信息安全专业的需要,高校应对操作系统课程进行改革,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渗透到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做到课程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信息安全理论融入到操作系统设计中,为后续的课程打好专业基础。本文将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讨论信息安全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理论教学改革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它能够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便于用户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与死锁、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五大部分。系统安全问题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在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中并没有涉及到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在学习完操作系统课程后,无法将其所学的知识与现有的系统安全问题相结合。因此,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理论教学改革应先从教学内容入手,将信息安全中的系统安全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的现有内容整合,通过讲授操作系统各个部分的实现原理,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应系统安全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在讲授内存管理时,传统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操作系统是如何对内存进行分配、回收和调度。在信息安全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中,可以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加入其中,使学生真正了解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实现方法和预防手段。通过上述将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和信息安全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和系统安全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为后续的计算机病毒与原理、网络攻击与防御、逆向工程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是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性应用人才,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保障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节将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实验教学。
促进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
摘要:为响应国家“强化实践教学”的号召,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专业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首先,利用“导学预案”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探究创新。其次,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以提高学生所需的不同方面能力。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此次实践教学优化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需要经历长期实践的检验,进行持续改进。
关键词:安全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综合能力培养
1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介绍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安排独立设置和非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形式,构成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0%以上。该课程模块主要用于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着重培养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其中,专业实验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课程所学某个知识点,进行理论性验证,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巩固理论课程知识。本专业开设实验课的基础课程有:物理实验、电工电子技术C、AutoCAD辅助绘图、机械设计基础B、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D、安全人机工程学、防火防爆技术等;专业特色实验课的相关课程有:地下工程安全技术、核与辐射安全A、核通风与空气净化等。本专业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可燃液体的闪点测定、声光反应时测定等。为适应安全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共设有四门课程设计,分别为:“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建筑消防课程设计”。每个课程设计要求的完成时间为2周(10个工作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5000字至6000字的课程设计书,内容必须概念准确,参数选择合理,符合设计手册与设计规范及相关参考书籍的要求,计算正确,计算书书写工整、清晰。设计合理,图表清晰,符合规范。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设计报告质量、学生答辩三方面综合评定成绩。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类,共6学分。专业实习则分散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学院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实习为主”的方式组织进行专业实习。安全认识实习主要内容为参观各实验室,在实验室完成实验设备和模块的基础认识;参观认识实习单位现场,对不同厂矿企业生产现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危险源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理解专业的作用,掌握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安全生产实习主要内容为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所处行业最新情况以及企业架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理论联系实际,把平时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以完成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岗位奠定职业基础;安全毕业实习主要内容是结合毕业设计的题目,制定出本设计的可行方案并且广泛接触实际、收集技术资料、了解行业动态。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分为研究论文类和工程设计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题目来源于实际研发项目;毕业设计大部分来自于现场实际,学生毕业设计的条件、图纸资料和基础数据取自现场,其中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企业中完成,由企业导师和校内老师共同进行指导。最后,毕业设计综合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教师评分三部分综合组成,每部分都有全面、详细的评分细则。
2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施
2.1注重引导、启发式教学
在实践教学,特别是专业实验课、认识实习、产生实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老师或企业导师集中讲授后学生操作。并且在讲授时也基本是以本课堂的内容为主,很少联系理论课相关知识。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很有限,师生之间交流、探讨问题的时间更是微乎其微。多年的教学培养模式已养成了教师旨在传道授业,学生聆听教师的教诲、学习书本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然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灌输知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3]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实践教学更加可持续。为了能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对实验、实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为实验和实习设计“导学预案”。教师在导学预案中设置与每次实践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针对实践内容中的关键步骤、注意事项等提问;对实验原理、实习目的进行提问;对实践情况不同的设想和可能性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究、创新。实践课前收回学生提前完成的导学预案以帮助教师摸底了解学生对本次实践课的理解情况。哪些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部分还存在问题、哪些部分在认识上有偏差也就一目了然,老师在课上可以重点讲解、答疑,学生在课上可以相互讨论,继续完善学案。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学案节省出的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还可以将前沿知识补充到实践课中、将学科知识链接到实习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另一方面,学案使学生对中的要点进行了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良性互动。此外,通过对学案问题的相互讨论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和逻辑思维。这样有效的缩小了实践教学效果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带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实践课程中来。同时也为考核评定成绩提供了依据。
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科技论文的总发文量已居世界第一。可见我国已经是科技期刊大国。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科技与创新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讲话。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等方面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了部署。2018年6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强调“鼓励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1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是由科技期刊或者说是期刊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出版的构成三要素是编辑、复制、发行。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将科技创新传递给读者,促进了科技创新的传播与推广。而且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版物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也说明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等精神产品的载体,对科技创新有传播、推广等促进作用。随着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科技期刊肩负更重的责任与使命。
2如何强化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发挥科技期刊的效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发挥好载体作用
要努力提高刊文质量,做到内容为王;要紧跟最新趋势、把握行业脉动,进行征文和约稿;要严把审稿关口,择优录用科技创新论文。无论是观点创新还是试验方法创新;无论是对经典理论的挑战创新还是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再发展创新都可以作为创新的要素。没有创新点、老生常谈、东拼西凑没有实际意义的论文坚决不录用。要设置科技创新相关栏目,开拓编辑思维,提高编辑水平,培养编辑对创新性论文的把控能力。科技期刊编辑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搜集、猎取最前沿的科技创新信息。通过约稿或编辑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科技创新稿件,然后通过审稿、编辑等环节把本行业的最新动向、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等刊发出来。很多期刊都设置了科技创新栏目,以《电力安全技术》为例,该刊从2010年设置“研究与开发”栏目,六七年来刊文数量与相应科技创新专利申请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材料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生重新整理、学习、实践并内化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是衡量一个学生本科四年学习效果的有效参考,也是评价一个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良莠不齐。本文聚焦材料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分析了毕业设计的现状及其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提高材料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对策
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毕业并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前提和重要培养环节。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一般以毕业论文为主题,开展相关实验研究。一般来说,毕业论文过程包括选题、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开篇论文论证、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讨论、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规范)、毕业论文的修改与答辩等工作。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重新复习整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继续从事科研或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总体而言,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良莠不齐。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第一,要从选题、实践、论文写作和答辩等多个环节入手;第二,学生、指导老师、学院和学校等多个主体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第三,从学生自身、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环境等多方面考虑,总结经验,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主体、多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改进。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方可因地制宜,形成适宜的改进方案,切实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虽然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就业、考研和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由于本科毕业设计时间相对较短、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找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往往相冲突、部分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方向相差较大等一系列原因,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日渐下降。部分学生以单纯追求通过答辩为目的,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缺乏重视。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毕业率,往往不得以放宽对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为此,本研究针对近年来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材料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参考措施。
1. 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创新性不足
主编角度下科技学术期刊建设浅析
摘要:本文是作者2020年12月11日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从主编的角度,围绕科技学术期刊建设讲了4点建议:1)要培育和促进期刊成长,2)要认清和重视期刊“本体”,3)要把学术期刊办成读者看得懂的刊物,4)要把期刊办成新知识的积累平台。
关键词:期刊建设;科技学术期刊;主编
我从2001年起担任《安全与环境学报》主编,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和发展至今。2001年以前,该刊名为《兵工安全技术》,从1999年起我也是它的主编。从2003年2月起我还担任了《科技导报》主编,到2014年第23期后不再担任,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机关学术刊物。当科技学术期刊主编这么多年,我认为期刊建设是主编的主要职责[1-3]。这中间有4点体会值得谈一谈。
1培育和促进学术期刊成长
培育和促进科技学术期刊不断成长,是主编的重要责任。如果说,科技学术期刊是一个容纳科技创新的平台,那么,主编显然要承担起培育和促进期刊成长的责任,培育和促进这个平台的成长。如果你是一位主编,你一定想让这个平台能够容纳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的科技创新。为此,期刊在科技界科技创新圈子中的各项功能都必须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主编的职责。主编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他也不仅仅是领导期刊编辑部的编辑工作。为此,一年又一年,学术期刊要不断成长:小平台成长为大平台,影响较小的期刊成长为影响较大的期刊。就说《安全与环境学报》吧,2001年第1卷第1期容量只有64页,到2020年第20卷第6期已有459页,全年达到2504页。科技学术期刊这个平台的长大也不仅仅是做大,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长高和体质量的增大一样。我们都知道,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面,国家的经费投入数量很重要。经费增加了,成果也就多起来了。2019年我国的科技投入已经超过2万亿元,达到22143.6亿元,在国际上稳居第二。这个数据比2018年增长12.5%,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值得指出的是,在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时,科研体制、机制、制度、机构、人才队伍以及重大研究课题等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中间的改革和变化,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而且是科学技术有机体品质的提高和成熟度的增强。中国科技界从“科学的春天”那年开始,长大了、变强了。作为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学术期刊不能弱而不强,也不应长得太慢。承载新世纪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是科技学术期刊的历史使命。如果它缓慢地成长,或甚至停止长大,这个历史使命就会落空。要从科技期刊各个要素的角度推进期刊的发育成长,就像由人的各种器官、部分等组成的各个人体必需体系的发育。人的器官、部分等从一出生就在发育、长大,科技学术期刊的各个要素也要从一个期刊的诞生之时起,逐渐发育成长,不能总是处于幼儿阶段,一些要素从来不作改变。实际上,科技学术期刊不仅仅是由学术论文组成的,它的构成要素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内容的科学合理展开与发表、作者队伍、审稿队伍、读者群,这些要素有一个明显的共同要求———哪个要素都不能缺失,也不能有缺陷,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学术期刊的科学技术创新的平台。说到培育期刊成长,主要就是各个要素统一在科技创新意义上的共同成长。质量成长、质量发育就是科技学术期刊各要素不断成长的核心内容。
2认清和重视学术期刊“本体”
10多年前我接手《科技导报》主编工作时,要求编辑部在各专业各学科正在搞研究做实验的科技工作者中寻找作者和他们的论文,发表他们的新成果。这个要求一下子打破了刊物已经逐渐固化的作者圈以及日益政论化的论文内容。建立与科技界本体(即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联系,这是我当时首先想到的。思考一点“本体”问题对于主编的工作是有益的,因为这样的思考会影响到主编的工作对象。科技学术期刊的本体是什么?在哪里?对此,大家当然会想到学术论文。的确,一个期刊的日常工作就是处理与学术论文有关的许多事务,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即没有学术论文就不会有学术期刊。这当然没有错。可是,这其实没有回答“本体”问题,因为我们不会说办一个学术期刊仅仅是为了帮助大家发表学术论文。这还不是回答“为什么要办期刊”的正确答案,尽管有一些作者可能就是这样想的。我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有2个主要的目的[4]。学术论文要发表的时候,总是因为研究有了新的成果。这些成果多数是新的理论、规律。从自己科研的成果中,发现科学的、工程的、技术的规律,这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从科技界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积累考虑,发表学术论文是为了交流和积累。虽然说科学技术的研究最终要化为一种个人的活动,至少对大多数专业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是这样的,但是,科学技术上最后成功取决于集体的努力,这中间包括具有各种互补技能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巨大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协作和互动,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决于思想的共享、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发现,但还要取决于全世界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积累。积极发表能为这种交流、对话和积累做出贡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也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在科技工作者、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三者中,科技工作者是这三者的本体。一位主编最重要的任务,可以说是以人为本、运营期刊。主编建设期刊的第一要务,是注重科技工作者作用的发挥,培养好作者,发表好论文,办出好期刊,促进专业发展与这三者的完美融合。专业科技工作者是专业学术期刊的“本体”。认清两者融合后的全景图像,对于促进期刊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期刊是一个科学技术百花园,那么,主编就是这个百花园的管理人。科学管理很重要。投稿人是谁?百花园需要各种花、草、树木,那么投稿人就是花草树木、百花园所需之物的提供者。审稿人是谁?编辑是谁?百花园的花卉需要设计、培育,布局也需要设计,园林、环境、植物、水系等科普需要讲解员,保护林木等需要护林员。审稿人、编辑就是这些人员。读者是谁?百花园中人来人往,读者就是这些人。虽说一花一木都很美丽,但百花园就更美了。今天,科技学术期刊百花园有一个明显区别于其他种类期刊的特点,即所有这些投稿人、审稿人、办刊人、读者其实是同一批人,他们处在一个专业性、学术性非常强的科学共同体中。科技学术期刊其实是这个圈子的“窗口”。科技学术期刊百花园的另一个区别于其他种类期刊的特点,是他们从事着同一个专业、学科中的科学技术研究,他们从事研究(包括发表学术论文)是为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是他们共同的(同一的)崇高使命。对于主编来说,对于期刊来说,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层次上开展与科技工作者各种形式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主编要以人为本办期刊。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成为好朋友,成为知心人,是一位主编崇高的任务。办刊人、编辑人员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技术研究者,仅仅成为科研人员的朋友是不够的。他们在期刊内、编辑部中,要时时关心、研究、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之所以要这样,一是为了服务于科学共同体的宗旨,二是为了服务于研究人员,三是为了淘汰落后的研究。在本专业、本学科的范围内,世界的前沿在哪里,学术的焦点在哪里,难题的关键找到了没有,谁在攻关,不妨讨论讨论,用文字记录下来,提供给大家。而且这往往同时回答了“期刊应该发表什么样的学术论文”这个问题。这种能力也是与一流学术期刊相对应的。在以人为本的方向上做得越来越扎实、全面,办好一个期刊、进而把它办成一流学术期刊的目标就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