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学习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远程教育质量监督体系构建
一、构建远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意义
(一)质量监督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远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员,其学业成果的影响因素颇多,比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员的素质、网络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要想对这些影响学员学业成果的因素加以控制,使其能在标准化范围内只有小额波动,简而言之,就是对远程教育的全过程实时监督、检测和分析,使得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调整,纠正偏差,采用合理的调整方案,进而保证远程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高的质量。
(二)质量监督体系优化了教学管理部门
保证远程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实效作用,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保证人才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工作与活动。通过教学质量监督这一质量监督部门,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持续运转,增强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二、远程教育质量监督体系的结构
(一)美国高等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
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现阶段农机推广鉴定工作周期长、成本高,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亟需改进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模式,提高农机鉴定业务培训水平,以期为目前开展可靠性和适用性测试打开新的途径。
关键词: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模式;业务培训
1农机推广鉴定检测手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机推广鉴定工作中需对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涉及到安全性评价的测试项目一般有安全性能、安全防护等,涉及到适用性评价的测试项目一般有作业性能等,这些项目的测试数据均可作为评价的依据。现阶段安全性评价和适用性评价的测试项目均已采用仪器检测。通过采集、分析仪器设备的测试数据,结合检验人员的直观感受和经验,可做出安全性和适用性评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农机产品的卫生、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方法、精度更高的仪器可大大提高测试的便捷性和精确性,可有效缩短测试周期,将是下一阶段鉴定工作中检测手段的发展趋势。例如茶叶加工机械中与茶叶接触的部分需采用符合环保、卫生要求的材料制造,在以往的鉴定工作中,往往采用核对农机生产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制造材料的相关证明作为考核方式;若采用便携式光谱仪,即可准确的对样机中的各零部件材料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快速判断出各零部件材料的材质。
2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模式的改进
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后,申请农机鉴定的产品增加,根据新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由于适用性和可靠性评价要求的提高,农机推广评价试验内容大大增加,有些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适用性测试。而每年新增申请鉴定的农业机械产品多达数百种,若延续原来的工作模式,则很难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原有的工作模式已不适应现有的农机检测鉴定工作。检测鉴定最初由鉴定机构自行进行,可靠性和适用性试验必须与农机使用者合作进行。由于检测鉴定所需的场地面积大,同时还需要有符合检测要求的合格技术人员来配合完成。近年来,全国农机生产企业大多存在检测点难找、检测场地租赁价格高的问题,又由于农机生产企业制造水平不均衡,以上问题均影响了检测的质量和效率。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念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化的试验考核、职业资格培训等制度(如图1所示)。一方面,加强检测鉴定与农机使用者、农机生产企业的结合。农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试验需要相当一部分农机使用者配合供给种植基地。农机鉴定是对农机产品进行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并通过分析检测结果,从而对农机产品作出评价鉴定。这是农机生产向农机使用的延伸。根据检测鉴定要求,需对农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材料消耗进行记录和测量。农机使用者的操作水平和生产效率与农机适用性、可靠性考核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要把农机推广鉴定评价与农机生产企业结合起来,必须把试验鉴定评价方案与农机生产企业统一或整合起来。农机生产企业接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职业培训,在产品出厂检验中落实推广鉴定要求,这不仅可以深化对产品扩展和鉴定的要求,亦可减少对农机产品适用性和可靠性的重复试验负担,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3规范农机鉴定业务的培训方式(如图2所示)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材料性能学作为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卓越计划”对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材料性能学;卓越计划;教学改革
材料性能学是材料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性能学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不仅能够奠定学生专业基础培养专业素质,而且对于就业和进一步深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索本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性能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我校的课程体系里,此门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学生正处于考研复习的关键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材料性能学课程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内容既抽象又深奥,而大部分教师仍然以“满堂灌”的模式授课,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头昏脑。所以,我们应以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专业素质;不仅传授解题技巧,更要培养思维方式;不仅注重理论教学,更要培养应用能力。另外,教师出于科研考核压力的影响,花在教学上的精力不够多,从备课到授课,都没有足够的驱动力,使得教学效果改善不明显;而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对课程的重要程度还认识不够,大部分同学只要考试通过,拿到学分就可以。
(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好
学科认知发展理念
本文作者:李伟 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基于认知发展的学科教育”(CognitiveAc-celerationAcrosstheCurriculum,简称CA)是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发的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项目。该项目的研究长达20年,涵盖数学、科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学等多门学科,学生年龄从5岁到14岁[1]。这些研究用严谨的实验数据强有力地证实了其对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巨大影响。目前该成果已先后被推广到澳大利亚、美国、芬兰、丹麦、德国、荷兰、南斯拉夫、马拉维、韩国等国家,均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结果。
一、CA项目的研究内容
(一)关于促进认知水平发展的课程体系的研究
CA项目中每门学科都是由30个学习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学习材料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精心设计,如对6岁以前思维单向性的前运算思维阶段,7-11岁思维需要具体事物支持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可以进行成熟逻辑思维的形式运算思维阶段,针对各种认知类型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认知干预加速其思维能力发展,每个单元都有其发展某种认知类型的学习目的。30个学习单元的难易程度按螺旋式渐进结构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材料一开始呈现给学生一些他们预想不到的与以前认知经验不相符的谜题或难题,需要在以前认知经验基础上认真思考。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在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与潜在的认知水平之间。CA项目很多学习材料中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没有确切答案,或有很多答案。很多材料是带着疑惑或不确定性结束学习活动,其目标是让学生面对和经历一些认知上的挣扎和冲突。如针对5-6岁孩子的数学CA项目第16单元为“十字路口”,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5-6岁的孩子思维处于单向的“自我中心”期,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选择代表自己所坐位置看到的景象的照片时并不困难,然而如果教师要求他们选择坐在桌子另一边的同伴看到的景象所代表的照片时,任务变得有挑战性,需要努力思考,在很多状况下他们得到的是令他们自己满意的答案而不是正确答案,所有尝试得到的结论都受到尊重和富有建设性的支持。学习活动进行的是思考工作,整个过程被困难纠缠着,努力去解决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目的是提供认知刺激,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学习过程提供的认知刺激确实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有效。
(二)关于提高思维能力的学习方法的研究
CA课程以思维图式———问题导入———引发认知冲突———合作探究———认知策略反思———迁移为其学习过程,即CA的六部教学法。其学习方法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即认为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理解、新的学习依靠现有的理解、社会性的互动可促进学习、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2]。CA研究者非常重视同伴、教师、学校、教室等社会文化因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花大力气研究如何创设有效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如对5-6岁孩子前三个学习单元的目标是专门训练其倾听技巧,他们为得到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必须相互之间认真倾听,使其认识到为解决问题需要相互之间提问、解释等,每次开始学习前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活动,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来学习怎样成为好的倾听者和阐述者。另外,CA主要研究者菲利普•艾迪(PhilipAdey)、米歇尔•谢尔(MichaelShayer)、曼德尔•艾德汉姆(MunderAdhami)等认为发展学生的认知反思意识和策略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应提供机会使学生反思他们的思考过程,而不只是思考呈现给他们的学习任务,发展对思考过程的梳理、自我导向和调节能力[3](P11)。学习的迁移是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难点,CA课程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环节引导将所学习的思维图式迁移到其他场合中。这种迁移训练有时在学习活动的开始,有时在活动结束;有时在CA课程体系内,有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比如在进行了一个对事物从两个维度进行分类的学习活动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对唱片、衣服和食物等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管理类制造工业工程论文
一、课程分析
1.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
“制造工程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讲授,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缺乏先进性,课程内容在现代制造环境中用处不大,进而在学习的时候产生排斥甚至抵触的思想。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虚拟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出现,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该课程课时有限,内容较多,各章节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而且理论性强,与实际紧密结合,仅仅凭借课堂讲授难以保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材料又比较缺乏。因此,如何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该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就变得非常关键。
2.该课程理论性强,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制造工程基础”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诸如材料的性能、机械结构、制造加工过程、制造工艺等理论知识,学生只听讲述很难理解,必须结合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很多内容学生只要到现场一看就很容易明白。但是目前的金工实习等实践内容与课程教学相分离,学生先将理论课程学完才会实践,这种缺少制造工程实际的课堂理论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就变得很重要。
二、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过去两年的授课经验,以及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总结得出如下心得:
学前教育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究
引言
《玩教具制作》课程是集绘画、造型、设计为一体,借用特殊材料制作具有审美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作为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设《玩教具制作》程时,要突出幼儿教育的专业特色,结合幼儿自身发展和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背景,合理落实和完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来看,它将比一般的重点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儿童活动的兴趣,方便儿童身心发展。自制教具还可以运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和社会文化。这对学前教育课程开发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玩教具制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动手生产能力为重点,从玩具、教具等手工技能方面,讲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课程,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促进玩教具制作课程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倒逼课程的教育管理方式、授课方式、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改革,推动课程主体转型。
1学前教育《玩教具制作》课程的发展趋势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国家在政策层面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目标。2019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全面部署了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等10项改革发展任务,这些建设任务既体现了高职学校的基本使命,又突出了中国一流高职学校的鲜明特色。在学前教育方面,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性文件,分别明确了玩教具制作所要承担的任务。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部分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发展的条件。”在艺术部分提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自制玩具对幼儿手部动作发展的作用”,并在科学领域中提出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应“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由此可见,玩教具制作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以上的政策出台,就要求老师在不断变迁的社会对当前玩教具制作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改革的需求。玩教具制作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弱,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的培养质量。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辅助提高教学。在“互联网+”教育为背景下对玩教具制作授课体系进行优化,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还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内容,脱离了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作为教学辅助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服务职能。
2学前教育专业《玩教具制作》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部分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发展的条件。”在艺术部分提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自制玩具对幼儿手部动作发展的作用”,并在科学领域中提出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应“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由此可见,玩教具制作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玩教具制作》是全面培养合格学前教育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尤为重要。目前,本课程大部分作业只停留在最基本的材料内容上,需要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推广和深化教辅应用开发,以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构建《玩教具制作》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新体系,优化学前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结构,改革学前教师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拓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内涵,积累经验。开设本课程,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热爱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体现在手指上。"手工艺品使学生参与各种感官活动,并将思维和手指结合起来使用。通过实践活动来观察总结,感受生活中的情感,赋予生活的自然艺术魅力,在制作中赋予丰富情感的参与,欣赏生活之美和成功带来的快乐,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增强自信,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前教育〈玩教具制作〉课程教育策略
石油工程实习驱动教学探讨
一、石油工程专业实习的现状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安全至上,走马观花,报告交差。安全至上。学生现场实习的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一旦出现问题,后期的处理会十分棘手。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高校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对现场危险的场所认识不足,从而导致防范意识不足。在实习动员会上,几乎每次都强调“只要完完整整出去,安安全全回来,实习就是圆满”的意识。现场单位更是担心实习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有危险的地方限制学生进入。学生现场实习的空间大大缩小,专业实习的质量让位于安全。走马观花。由于校外实习集中安排在暑期,实习的学生班级较多,一般是安排两个班作为一个课堂。受现场施工噪音的影响,六十余学生同时听技术人员讲解,效果较差。再加上现场参观的内容以前没有接触过,实习的内容都是新的,学生又没有问的时间,所以只好囫囵吞枣。石油工程作业的设备与工具较多,学生实多数只能看到外表,不能细致了解设备内部结构。一个完整的石油工程工艺流程链较长,学生在实习期内只能看到工艺流程的一部分。由于安全原因,很少安排学生亲自上岗操作,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石油工程现场了解不全面。报告交差。生产实习考核主要采取写实习报告的方式。实习指导书给出实习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知识点,学生以实习内容为重点,查阅相关的参考书补齐实习要求的知识点,并撰写出生产实习报告。该种方式要求学生在实习时认真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并写成实习报告。该种方式是一种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方式。由于学生机械地记录,记录不全的地方再参考其他同学的记录。写出来的实习报告基本上是千篇一律,难以区分学生的实习表现,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专业实习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领人、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新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该模式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和结果的评估者。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育模式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施效果等方面都有着根本区别。该方法已在国际上,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石油工程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石油天然气工程系统理论,获得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开创意识和工程设计施工能力,毕业后能在石油天然气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通用工程的一般方法,而且要掌握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石油天然气工程的工程素养,并以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开采工程为主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石油天然气工程全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度,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和献身石油的责任感。面对二十一世纪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石油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实习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变得尤为迫切。
1.探究式教学的属性
教学史上早已形成的灌输模式,从头灌到尾,即所谓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探究式教学。探究的本意是探讨与研究。探讨就是探本求源、探求学问和真理。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溯源、多方寻解出答案。探究式教学包括探究性课堂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两个方面。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讨论的方式,对现有教材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多种释疑解难尝试活动,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形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条件出发,选择适宜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索性研究,用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注重过程考核方式的原则
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英语教学个性化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向,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阐述跨学科视角下的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主要体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评价方式的个性化;让学生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结合英语学习与跨学科知识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核心素养;跨学科;英语阅读教学
一、跨学科视角下的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
当代个性化教学强调:“个性化教学就是适应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学安排适应个别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建构相应的课程知识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等。”(邓志伟2003)目前我国教育的知识结构基本是学科取向的,容易忽视学生的跨学科性知识及通识知识的培养。然而,21世纪需要博学多才之人,需要能够整合各学科知识,超越单纯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不断融合并将其深度应用于广泛的情境之中的人才。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教育部2003)传统的单学科取向的知识结构与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跨学科性相矛盾。具体而言,跨学科视角下的英语个性化阅读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个性发展
“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部2014)在这一目标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当今时代学生个性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把个性化教学解释为:“一种以个体而非群体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与诸如演讲或小组教学等以群体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学习步子和学习时间方面,几乎一切个性化教学都允许学生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学适应学生个人需要的程度随所采用的特殊方法而变化。”(李维1990)就英语教学而论,尤其是中学英语,鉴于各区域发展程度与需求程度不同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跨学科视角下的英语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创设情境与学生积极、良性互动,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与需求,提供不同层次与类型的知识,鼓励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个性发展目标。
(二)基于跨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