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基础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网络安全基础教育反思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进行探讨,并探索地提出了课程大纲。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加凸显。据统计,截止2017年6月,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7.15亿,而这当中有63.4%的网民通话记录或者购物信息遭到泄露。科技的双刃剑不仅创造了科技生活,也带来了过去不曾出现过的犯罪方式。而对于高校来讲,面对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做好学生的网络安全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我国社会网络安全现状
2017年6月一部用于构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出台,这部法律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而相关的细则以及规范和标准也正在制定过程中。中国更是在2014年11月24日启动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把网络安全宣传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重视。设立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做出的重大决定,目的是要通过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面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发动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2对于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
2.1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
高校网络安全基础教育探讨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进行探讨,并探索地提出了课程大纲。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加凸显。据统计,截止2017年6月,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7.15亿,而这当中有63.4%的网民通话记录或者购物信息遭到泄露。科技的双刃剑不仅创造了科技生活,也带来了过去不曾出现过的犯罪方式。而对于高校来讲,面对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做好学生的网络安全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我国社会网络安全现状
2017年6月一部用于构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出台,这部法律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而相关的细则以及规范和标准也正在制定过程中。中国更是在2014年11月24日启动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把网络安全宣传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重视。设立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做出的重大决定,目的是要通过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面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发动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2对于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
2.1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
县镇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探究
一、带来的主要问题
农村小学生源的城镇化转移,特别是农村生源就近向县镇及其城乡结合部的转移,有利于实现分散的农村生源集中化、规范化。有利于农村生源享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实现农村和城镇教育的进一步公平。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大量的农村生源向城镇特别是县镇地区的转移,给县镇基础教育带来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现阶段我国县镇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大班化趋势严重,县镇教育资源优势无法体现。伴随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生源的不断向城镇化转移,以及城镇化本身带来的县镇基础教育生源的增加,使得我国县镇基础教育面临新时期的困境考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至2009年分城乡56人以上大班额班级数量统计显示,2001城市为98100个,县镇为120431个,农村为174153个,农村大班化问题表现严重,但到了2006年,县镇的这一数据变为了161944个,明显超过了农村的158487个和城市的92315个,直到2009年,县镇大班化倾向持续高于城市好农村。大班化问题中县镇已经替代了传统的农村,成了重灾区。大班化趋势下,一方面,县镇基础教育在校学生很可能因活动空间过窄等,引发压抑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也大多采取放任的态度,只重点关注少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优等生,而无时间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严重影响了县镇较之农村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优势。2.农村学生安全问题。从农村到县镇就读一般距离较远,有些县镇小学为了吸引生源,采取有偿或者无偿接送的办法,另一些学生则需要家里自行将学生送至县镇学校就读。对于有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情况,在经费和无严格监管的背景下,极易出现校车质量不达标以及校车超载等现象,加之部分农村道路泥泞曲折路况较差,从而极易引发校车事故,对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带来生命安全问题。对于由家长自行将学生送至学校的情况,安全问题更加不容乐观。由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为年纪较大者,因而农村学生大多由其爷爷奶奶送至学校。农村交通工具简陋,加之大部分学生的爷爷奶奶年纪较大,对交通工具驾驶不够娴熟,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到2011年12月五年间,我国就发生了48次恶性校车事故,48次恶性校车事故中,只有极个别发生在城市,其他大多发生在县镇,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位接送孩子上放学途中,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线路成为校车安全事故的重点区域路段。
二、主要解决措施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县镇基础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头戏,由此引发的县镇基础教育问题亟需解决。然而,基础教育事关国家未来,并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需要各部门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才能够最终解决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此处仅就针对上述县镇教育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主要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重新定位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顺应“城镇化”背景下的时展需要,打破传统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政策,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县镇转移,实现城乡教育公平。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所占GDP比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较低。1993年我国政府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直至2013年才勉强达到。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如何能够在公平的原则下高效率的使用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城镇化背景下,县镇基础教育在校学生数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所占比例都是重中之重。我们认为,只有加大县镇基础教育投资和扶持力度,顺应“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的兼顾城乡教育公平,真正让有限的教育支出惠及大多数民众。对作为过渡地带的县镇基础教育的投放,特别是城乡结合区的教育建设,将同时满足农村、县镇和城市的教育需求,中间(县镇)大,两头(农村和城市)小的橄榄式教育布局将是顺应“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实现教育本质性公平的必然选择。
2.加大对于实用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引用和应用,让更多的县镇和农村学生认识和掌握更多的现代科技成果。农村基础教育生源,对于现代科技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掌握。县镇教育作为城乡教育的过渡地带,承接着城乡一体化的重担。在教育技术应用中,应不断加大现代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引用,让农村生源接受教育的同时掌握和认识必要的现代技术,为其以后的发展和教育奠定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同时,针对目前县镇基础教育层面出现的“大班化”现象,教育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此同时,学校作为教育的实施前线,应当鼓励教育人员打破传统是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大教育人员特别是教师对学生信息和教育信息的处理能力。
3.统筹使用农村和县镇各自所独具有的优势。一方面,农村的自然环境提供了教育所需的丰富、开放、开然、有趣的活动场所。教育工作者可以有倾向性的去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加强对县镇学生自然知识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体验农村所独具有的田间劳动、野外游戏、收集果实等活动。打破传统死板教育模式的同时,鼓励农村学生向县镇、城市学生讲述农业、自然方面的知识,增加和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信心和协同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现代可以技术,农村学生总体欠缺,可以组成“一帮一”等形式,让城市、县镇同学向农村的小朋友讲述生活礼仪,学习现代技术知识等城市和县镇学生所擅长的知识理论和生活常识,增加城镇学生“分享”的意识。通过农村和城市县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加深彼此的友谊,在高兴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他们综合知识的同时,更有利于缓解农村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自卑感等心理问题。
基础教育发展措施思索
作者:朱虹 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
教育的兴盛,造就了江西历史上名贤荟萃,有田园诗祖陶渊明,文坛领袖欧阳修,散文名家曾巩,革新名相、诗文圣手王安石,独创“江西诗派”的黄庭坚,理学大师朱熹、陆九渊,身居宰相的文学家晏殊、文天祥,戏剧大师汤显祖,大科学家宋应星,著名画家朱耷等。与此同时,江西的人才兴盛还存在“结聚现象”,尤以抚州、吉安为多。抚州历来被称为“才子之乡”;吉安是江西庐陵文化的人文古郡,曾经演绎了“三千进士冠华夏,一大书院扬江南”的辉煌历史。古代江西人才辈出、文化兴盛,既源于浓厚的教育氛围,又对教育发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江西古代崇文重教、兴学好师的优良传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从事教育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人传承发扬。
江西基础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西基础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认真总结和发扬江西历史上办学的宝贵经验,不断推动江西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基础教育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升。2007年,“两基”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2007年与2011年相比较,江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9.7%左右的高水平,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从95.5%提升到98.3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59.93%提升到7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38.11%提升到2011年的62.34%,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二是基础教育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公平步伐明显加快。近年来,我们启动并推进了教育民生工程,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与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步实施,城市与农村、城市居民子女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公办与民办同步享受“两免”的“四个同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基础教育济困助学体系实现全覆盖。三是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密集启动,优质资源不断扩充。着眼于教育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江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2010年以来,完成投资51.8亿元,推进了93个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班化小班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维修改造建设工程、农村初中工程等,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近年来,江西通过连续三年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连续四年实施特岗计划、连续五年实施定向培养计划等,为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4.2万余人。四是基础教育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体制机制更具活力。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启动为重点,江西承担了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的基础教育项目,实施了45个与基础教育有关的省级改革试点项目。特别是通过以强化县级政府统筹本地教育为重点,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到“农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五是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校园环境持续稳定。近年来,江西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提升质量年活动,各地各校办学治校能力明显提升,政风校风行风明显改善。始终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高压态势,认真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校园环境持续稳定。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表彰奖励引导和日常管理考核并举,涌现了一批教师英模人物,展示了教育系统的良好精神风貌。回顾这些年来江西基础教育发展的历程,实践给予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第一,立足省情教情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江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省情和教情,在做大基础教育总量的同时,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省份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第二,抢抓机遇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出台的政策举措之多、投入的资金支持之多、推出的工程项目之多、启动的改革项目之多,前所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提前谋划,赢得了加快发展的主动权。第三,提高质量是基础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江西各地各校认真分析研判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重点环节,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广大中小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实践和师生的教与学有了可喜变化。第四,攻坚克难是推动基础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近年来,江西各地各校始终直面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大班额、债务重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迎难而上,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新期盼,促进了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
深刻认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
基础教育是对公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是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面对国际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潮流趋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第一,从国外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进入21世纪,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全球化背景下,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占据制高点,世界各主要国家无一例外地把发展基础教育作为“优先战略”,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小班教学,更加注重个性化,更加注重国际化,更加注重信息化。第二,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江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培养数以万计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这对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提升国民素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第三,从基础教育的条件保障来看。这两年江西教育投入增长的幅度虽然在全国位居前列,但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总量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费投入总量仍很紧张,加上部分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挤占、挪用等现象,使经费更加紧张,加大教育投入的压力很大。第四,从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来看。我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一是数量不足。2011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分别为小学1:22.79、初中1:17.56,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需补充教师5.77万人。由于教师数量不足,目前各地聘用的代课人员还有27519人。二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70.94%,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57.85%,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4.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代课人员过多,转任的民办教师过多,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结构不合理。尤其农村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紧缺。第五,从学生培养状况来看。江西基础教育教学水平是不错的,高考分数居全国前列,但考试毕竟只能反映学科知识成绩的好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推行素质教育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校长苦抓、教师苦教、家长苦帮、学生苦学”的“四苦”精神广为存在,如何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第六,从人民群众的教育诉求来看。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1年江西人均GDP为4024美元。进入这样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多样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对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盼望、对办学行为规范的期望、对校园安全稳定的希望、对教育风清气正的渴望,变得更加迫切,我们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p#分页标题#e#
全面把握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摘要]“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是相对于“技术本位”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提出的评价理念,强调通过个性化教与学引导基础教育信息化软实力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的融合培养创新人才。评价指标包括信息化设施与数字教育资源、师生信息化素养、应用服务、保障机制和信息安全等5个维度的13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中小学都广泛开展了在线教学,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应用。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技术替代教育的错误倾向,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出现“重设施、轻应用”等本末倒置的严重风险。应该明确的是,信息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而不是教育本身。因此,研制“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应用引导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育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作出判断的过程。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服务基础教育师生教与学的信息化,信息化水平反映的是信息技术对实现育人目标的过程和结果的贡献大小。换言之,单位信息化设施投入所带来的教育产出相对较多,信息化水平就相对较高;反之,即使信息化设施豪华、先进,信息化水平却不一定高,而可能是资源配置不当,甚至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信息化的价值在于有效提高育人质量和育人效率,可见,育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之依据。
(一)个性化教育是体现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加速的变化和加剧的不确定性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而应对变化的竞争优势是创新。因此,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和创造性劳动者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基础教育承担为实现这一基本目标奠基的重任。实践证明,创新能力来源于知识积累基础上学生个性的有效发展。然而,由于教师精力的有限性,个性化教育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中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赋予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以先进的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也让指向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虽然信息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教育信息化无法替代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价值观教育、情感交流、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是信息技术无法完成的。技术本位的教育信息化不仅无法推动教育教学创新,而且还会放大传统教育的弊端。警惕陷入“纯技术化”的误区[1],是应有的理性态度。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表现为信息化对个性化教育教学的真实贡献率,因此,信息化水平评价重点是考查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活动的程度。
教育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基础教育内部的财务控制与审计,是帮助学校实现其财务目标的过程,基础教育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是学校实现高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基础教育开展过程中,财务控制与审计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基础教育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的提升策略,一是加强财务控制与审计意识,这是财务控制与审计质量提升的先决条件;二是提高财务控制与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这将对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三是健全财务控制与审计体系,这是影响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效果的关键一步;最后还需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财务控制与审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助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财务控制;审计
引言
基础教育[1]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在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经费[2]投入的大量增加,如何合理使用基础教育经费,强化经费监管,优化经费使用环境,提高基础教育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基础教育内部财务控制和审计工作[3]是基础教育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财务控制[4]通过对基础教育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控,为财务预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内部审计[5]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监督职能的发挥,确保财务控制的各项举措得以落实,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工作效果的好坏。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与审计体系,有助于基础教育内部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完备、系统高效,优化基础教育管理水平。
1基础教育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的意义
基础教育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对经济活动和资金使用中的风险进行防控,从而达到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保证经济活动合乎法规,预防腐败,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安全的效果。在基础教育内部实行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实施财务控制与审计,有利于保障基础教育的资金安全。通过组织财务控制与审计,可以采取控制措施对财产物资进行合理的保管使用,防范不必要的损毁,杜绝浪费、腐败等问题发生,通过分析评估相关的经济活动,制定财务预算及风险管控方案,实现对基础教育内部资产的管控。另外,通过开展财务控制与审计,还可以促进基础教育内部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将财务控制与审计结果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决策,有助于完善学校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实施财务控制与审计,还有利于完善基础教育内部管控机制。通过在基础教育内部实行财务控制与审计,可以起到对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的作用,从而对相关财务审计人员进行管理,有助于从管理层面上发现财务审计工作制度程序上的不足,通过优化财务审计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财务控制与审计的工作方法,进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2基础教育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现状分析
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在线教育发展
摘要:随着各种各样网络在线教育服务产品的推出,我国网络在线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网络在线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其在大学教育中受到了广泛推重。但是,一些在线基础教育产品服务很难让中小学生进行个性化、系统化的学习,且因为中小学生的自制力差,难以保证其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家庭传统的教育理念、网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线上教育的资本导向较为明显等问题,阻碍了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为此,本文针对线上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阶段;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0年我国的网络线上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基于超星、钉钉等网络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其用户数量也在不断攀升。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在线教育的必要性、优势日渐突出,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受到推崇。但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网络、在线教育产品与服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满足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很难保证其学习治疗,导致网络在线教育的效果并未受到广大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因此,如何清楚网络在线教育的“绊脚石”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1当下在线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1网络教育时教育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首次强调网络教育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在线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2020年2月正式开始运营国家中小学网络在线教育云平台。截止到2020年6月底,该平台浏览量和点击量高达9.94亿次,并有11门学科给予学生学习。其中,中小学课程的课堂数量几乎达到了2000堂,有近2亿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学习。截至2020年末尾,我国网络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538亿元。
1.2加快现代化教育的进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5G网络的普及,各行各业都进入了信息化发展阶段,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功能的普及,为各行各业的经营活动带来方便,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在线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移动终端等科技的发展为在线教育提供了设备支持,让教育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自由平台。由此可见,网络在线教育能够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成绩[1]。
2在基础教育中发展在线教育的优势
基础教育中的食品营养学
一、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的迫切性
我国营养师总量与发达国家也相差甚远,“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营养专业人士还不到4000人,每30万人才拥有一名营养师。通对我国10个省(区)调查发现,省级防疫站平均从事营养工作的人员为4人,其中绝大多数主要从事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营养工作是兼职,而各地(市)、县防疫站根本无专职营养师。医院尚且如此,食堂、宾馆、学校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北京星级饭店近600家,几乎没有一家餐厅饭店配有专职营养师。我国绝大多数托幼机构、学校、学生营养午餐公司和社区基本上没有专职营养师。而《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今后的保健品推荐工作应由公共营养师来承担’。”具备良好的食品营养学素养是抑制疾病高发,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由于营养不均衡现状、营养师队伍的短缺和食品安全的威胁,要求我国尤其在基础教育中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来科学引导居民和学生的饮食营养工作,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健康问题。
二、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食品营养学的功能性
开展食品营养学教育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具体表现有:
(一)社会建设功能
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可以在培育营养学人才的同时,发挥乘数效应,使学生的营养学学习带动家长,社区,乃至社会对科学摄食,均衡营养的理念的普及,从而加强家庭的预防保健工作,培养居民终身健康养生意识,在营造学生学习氛围的同时,让大家互学会用,从精神层面形成自觉的人文关怀。此外,通过对营养素,营养强化产品和保健食品的认识,学生、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杜绝不良食品的危害,防微杜渐,共同监督食品安全领域,真正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对社会建设领域的保障性教育(营养学普及),扩大性就业(营养师队伍建设)、完备的社会保障(多一重自我健康保障)、高水平的居民健康都有进步促进作用。
(二)文化建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