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家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家庭教育创新理念思索
本文作者:芮彭年 单位:上海市闸北教师进修学院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家庭教育的载体,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何在观念上、机制上、制度上进行调适和创新,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这几年,学生、家长、教师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在信息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家长的教育背景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普遍出现了未婚的独生子女教师指导独生子女家长的新情况。我们坚持把组织和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作为学校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和上海市两个《纲要》的重要内容,转变观念、落实措施、锐意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现代家庭的变迁告诉我们,当孩子走进学校大门,成为学生时,他们由家庭产生的原始情感开始发生裂变和飞跃,他们的态度、动机、信念和价值观在学校、老师、同伴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这其中,家长、教师、同学、朋友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对学生的成长发生或多或少的作用,他们都在学生独特的生活背景下成为教育影响学生的力量。而家庭教育则是影响孩子,特别是年龄较小孩子的主要因素。认真研究今天家长的情况,与过去相比,出现家长年轻化、高学历化、对子女高期望化的倾向。这个现象的出现,给学校家庭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学校家庭教育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的载体和途径已经成为今天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当务之急。
一、重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作为一个整体,家长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特殊地位。虽然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孩子的主体力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并不等于家长已退出对孩子的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仍然在影响或者左右着子女,有时候家长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教育水平往往影响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所以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投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家长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投入等都应该融入学校教育整体构架中。因此,在开展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我们强调“三个不能忽略”:不能忽略家长的作用;不能忽略研究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略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便把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与学校教育同步。在安庆幼儿园,为了让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有更加深入的体验,他们设立了“轮值协理园长”制,协理园长由家长担任。这些家长不但要主持家委会会议,参加对园务工作的管理,而且要参加对家长学校计划的编制。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又如,闸北区三中心小学把学校的“阳光教育”理念运用到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去,赋学生的家庭成长氛围以阳光;同时该校实行的例会制、听证制、参政制、表彰制等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他们的品牌项目“义卖活动”“母女学校”“亲子银行”等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载体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指导活动的效果。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便于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模式,促进家长教养方式的转变,而且对于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认同学校的教育,改善学校、家庭的关系都有积极意义。
二、教师、家长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伙伴
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思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关键在于看这种关系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天,在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活动教学、多元智能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进入教师和家长视野的时候,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所经受的教育,主观选择的倾向显得越来越明显。教师单向的、传授式的、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已经不适应家长的需要。同时,在二期课改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光是传递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指路人、学习指导者、共同学习的伙伴。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应该更多地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从而成为真正的伙伴关系。今天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大多摒弃了传统的观念,他们有许多适应时展的科学育儿方法,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此,开展家庭教育要鼓励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吸纳家长教育孩子的真知灼见,丰富和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我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解,许多基层学校结合校情,努力创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新机制,把家长请进来,让他们了解、熟悉学校教育活动的制度、内容、形式,从而在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中提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我区金鹭幼儿园进行了家园共育的探索研究,他们通过家庭亲子游、亲子合唱团、家长品评会、家园联系册等多种载体创造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平台,教师与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也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作、相互依靠。在芷江中路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多样性、针对性、互动性、主动性”为鲜明特征,以“人性化、个性化”为主要支撑的家教指导特色。该园对0—3岁孩子家长的合理喂养和亲子关系的指导,他们开辟的“小龙人亲子苑”,编写的《芷江园报》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以家长为伙伴,学校和家庭共携手,为孩子创设成长的新天地。
三、要重视家长、子女的共生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观念革新
作者:尹上海市闸北教师进修学院 单位:芮彭年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家庭教育的载体,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何在观念上、机制上、制度上进行调适和创新,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这几年,学生、家长、教师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在信息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家长的教育背景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普遍出现了未婚的独生子女教师指导独生子女家长的新情况。我们坚持把组织和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作为学校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和上海市两个《纲要》的重要内容,转变观念、落实措施、锐意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现代家庭的变迁告诉我们,当孩子走进学校大门,成为学生时,他们由家庭产生的原始情感开始发生裂变和飞跃,他们的态度、动机、信念和价值观在学校、老师、同伴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这其中,家长、教师、同学、朋友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对学生的成长发生或多或少的作用,他们都在学生独特的生活背景下成为教育影响学生的力量。而家庭教育则是影响孩子,特别是年龄较小孩子的主要因素。认真研究今天家长的情况,与过去相比,出现家长年轻化、高学历化、对子女高期望化的倾向。这个现象的出现,给学校家庭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学校家庭教育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的载体和途径已经成为今天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当务之急。
一、重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作为一个整体,家长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特殊地位。虽然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孩子的主体力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并不等于家长已退出对孩子的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仍然在影响或者左右着子女,有时候家长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教育水平往往影响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所以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投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家长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投入等都应该融入学校教育整体构架中。因此,在开展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我们强调“三个不能忽略”:不能忽略家长的作用;不能忽略研究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略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便把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与学校教育同步。在安庆幼儿园,为了让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有更加深入的体验,他们设立了“轮值协理园长”制,协理园长由家长担任。这些家长不但要主持家委会会议,参加对园务工作的管理,而且要参加对家长学校计划的编制。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又如,闸北区三中心小学把学校的“阳光教育”理念运用到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去,赋学生的家庭成长氛围以阳光;同时该校实行的例会制、听证制、参政制、表彰制等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他们的品牌项目“义卖活动”“母女学校”“亲子银行”等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载体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指导活动的效果。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便于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模式,促进家长教养方式的转变,而且对于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认同学校的教育,改善学校、家庭的关系都有积极意义。
二、教师、家长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伙伴
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思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关键在于看这种关系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天,在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活动教学、多元智能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进入教师和家长视野的时候,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所经受的教育,主观选择的倾向显得越来越明显。教师单向的、传授式的、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已经不适应家长的需要。同时,在二期课改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光是传递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指路人、学习指导者、共同学习的伙伴。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应该更多地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从而成为真正的伙伴关系。今天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大多摒弃了传统的观念,他们有许多适应时展的科学育儿方法,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此,开展家庭教育要鼓励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吸纳家长教育孩子的真知灼见,丰富和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我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解,许多基层学校结合校情,努力创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新机制,把家长请进来,让他们了解、熟悉学校教育活动的制度、内容、形式,从而在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中提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我区金鹭幼儿园进行了家园共育的探索研究,他们通过家庭亲子游、亲子合唱团、家长品评会、家园联系册等多种载体创造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平台,教师与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也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作、相互依靠。在芷江中路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多样性、针对性、互动性、主动性”为鲜明特征,以“人性化、个性化”为主要支撑的家教指导特色。该园对!—"岁孩子家长的合理喂养和亲子关系的指导,他们开辟的“小龙人亲子苑”,编写的《芷江园报》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以家长为伙伴,学校和家庭共携手,为孩子创设成长的新天地。
农村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探索
一、从文明行为抓起,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文明行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我们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班,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先进文化;延深开展践行文明在校园、践行文明在社会、践行文明在家庭的“三践行”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当地实际,制定《刘家小学学生文明言行准则》,充分发挥值日值周师生作用,强化校内一日常规和校外监督,动态选树美德少年、孝心少年、社会公德少年典型,规范约束学生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的一言一行,强化养成教育,营造“讲文明,守纪律,懂礼貌”的氛围,通过培育宣传正能量,为学校安全工作减压。
二、活化法制教育形式,教育学生知法守法
我们把法律知识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一是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把法律知识编成小故事、顺口溜、法律伴我行三字经、小诗歌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渗透讲解,使法律知识变成涓涓细流,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二是融入到班队会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自唱、自演,把法律知识编排成歌舞、小品、快板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三是定期开展主题普法活动。组织师生观看“邪教”、“远离”等电视教育片和图片展,提高抵制其侵蚀和毒害的能力。定期举办优秀“普法手抄报”评选活动、“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学法故事会”、“少年维权中心模拟法庭”活动,推进法制教育,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依法维权,免受不法侵害。
三、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人际关系矛盾隐患
开设“知心信箱”,建立学校“悄悄话”QQ群和班级“悄悄话”QQ群,通过建立与师生心灵对话的平台,了解师生生命需要,然后对症下药,通过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个别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师生正确交友,科学处理矛盾问题,帮助师生解决心中烦恼,防范由于心理不平衡、奚落粗暴语言、厌学等现象产生的安全事故、极端行为。同时,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畅通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减少“问题孩子”产生的几率,促其健康成长。为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我为妈妈做点啥”、“动动手,弯弯腰,我是学校小主人”、“我为家乡发展献一计”、“小手拉大手,一人带全家”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四、针对性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平安出行
乡村振兴下农村留守幼儿成长支持思考
摘 要:留守幼儿的成长关爱是乡村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成长支持,应当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工作内容,将其纳入乡村建设中进行。通过发展乡村普惠性幼儿园,为留守幼儿提供入园机会;基于多方协助,为留守幼儿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留守幼儿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成长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留守幼儿;成长支持
农村留守幼儿是我国乡村家庭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作为乡村社会的成员,留守幼儿也是我国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的未来建设者。
一、农村留守幼儿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外部支持
农村留守幼儿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0~6 岁儿童。与适龄入学儿童相比,留守幼儿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家庭功能缺失,使其可能无法得到和非留守幼儿一样的悉心照护。同时,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现象较为普遍,祖辈的教养方式不合理和照管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留守幼儿的成长面临着安全和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的问题并非仅仅源于家庭,对留守幼儿的关爱和教育也不能只局限于家庭环境。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人的发展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中,人的发展动力来自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与儿童有着最为密切联系的父母和教师处于微型系统(microsystem),儿童成长受微型系统的影响最为直接。中间系统(mesosystem)由微型系统所构成,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联系。外层系统(exosystem)指儿童成长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如地区经济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宏观系统(macrosystem)中的儿童福利政策和文化要素是对儿童影响最为直接的系统因子。[1]基于这一理论,乡村留守幼儿的成长,不仅需要从微观系统获得来自父母的照护以及教师的保育和教育,也需要来自乡村成长环境的更多支持。
二、农村留守幼儿的成长与乡村发展建设水平密切相关
探究我国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的成长困境和支持策略,需要基于乡村幼儿所处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和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等方面。[2]因此,农村留守幼儿问题的出现与乡村发展建设水平密切相关,是“三农”问题在乡村儿童教育、成长和乡村家庭方面的具体表现。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成长支持与教育帮扶,需要首先改善农村幼儿成长的外部环境,为留守幼儿家庭提供便利的养育条件,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统整各类资源助力留守幼儿的关爱保护。
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阅读习惯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众多学校已采用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引起重视,如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当前探讨最多的课题。学校与家庭要两手抓。本文主要对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阅读习惯进行探索,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低段;阅读习惯
家长通常都会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观念,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决定着小学生的一生。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让小学生能够接收知识、塑造人格。所以,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一个良好自觉的阅读习惯,掌握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一、在家长陪伴下感受阅读乐趣
通过收集各种文献以及关于阅读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不难发现亲子阅读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方式。在父母的陪伴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必这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虽然现在很多家长的工作繁忙,但也要抽出哪怕一小部分时间陪伴小学生,走进小学生的世界中去,与小学生一起成长,感受亲子之间的乐趣。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要想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心智尚未成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这一跨度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小学要比幼儿园更有局限性,学习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小学生正是处于贪玩的年龄阶段,作为父母都希望能给小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但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在现代化的今天,有很多家长早已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识,有的家长甚至从学龄前时期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能够使小学生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阅读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汉字,还能学会运用词句搭配进行表达,使小学生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小学生之间一定要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家长可以认真倾听小学生阅读,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不要打断,等阅读完毕后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要以鼓励支持为主。小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一些问题要耐心纠正和完善,家长要亲自给予示范,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尊重小学生的想法,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心。另外,父母在家庭中要给小学生创造阅读的环境,每天可以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家人一起看书、阅读。在阅读完毕后每个人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用简单精练的语言陈述阅读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在陪伴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去引导,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关问题,并与小学生共同思考和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沉寂在阅读的海洋之中。
二、共同探讨阅读内容,培养阅读思维
在日常陪伴小学生阅读过程中,为了能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一定要肯下功夫,放下手机、电脑,把时间投入对小学生的培养上,一定要相信在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只要付出肯定会有收获。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家长要敢于大胆尝试。培养小学生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由家长为小学生朗读,让小学生懂得认真倾听,在朗读内容中找到重点内容。家长要富有感情的朗读,吐字清晰、用心体会,相信在小学生的心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学生都喜欢善于模仿,尤其是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所谓言传身教,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想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作为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自己先做到,坚持下来,在小学生身上肯定能看到闪亮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记忆力非常强,家长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从教材着手,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所学的课文比较简单,家长可以为小学生朗读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让小学生在朗读中得到锻炼,还能产生提前预习的效果,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养成了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家长与小学生之间要增加沟通,可以采用双向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相互朗读、全家分段朗读等,也可以在家庭中举办一些朗读比赛的活动。每个人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参与比赛,相互之间提出问题,及时改正错误,相互鼓励和支持,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的现状及原则,最后探讨了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的实现路径,包括构建心理育人家校共同体;树立家校同责共育意识;搭建家校互联互通平台;健全家校协同管理机制。
关键词:心理危机;家校协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者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言而喻。心理危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原生家庭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影响甚大,通过家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和关怀心理危机学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一、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家庭因素是心理危机学生产生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它持续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视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合作,丰富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家长适时改变与学生的相处模式,这有利于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康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离不开家庭协作。家庭是大学生个体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学生处在危机状态下,家庭不支持或支持不当,都会加大危机事件的风险,直接影响危机干预的效果。而家校合作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家校协同育人会让心理危机学生感受到温暖,有利于其心理康复。
(二)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优化
数字资源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数字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实践应用思路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德育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我国德育教育取得积极成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德育教育;实践应用
一、数字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数字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并能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的统称。将数字资源应用于德育教学实践,构建强大互动与共享平台来进行德育理念、内涵、精神的传达,能够更及时地察觉学生在沟通表达、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更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进行思想开导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得德育教育更“接地气”。此外,还能够有效地将校园信息化路径上分散的“岛屿”有机的联合起来,使之成为集合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主流应用平台于一体的德育教育服务载体,满足不同学段德育教育需求,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促使德育教育专业化发展。
二、数字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运用智媒技术进行幼儿安全教育探究
摘要:儿童保护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其重要性和相应公共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文章提出在智媒技术环境下,依据当前幼儿自身安全教育的现状,针对幼儿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安全教育开展了相关研究探索,以期提高幼儿自身安全意识,增强幼儿自身安全保护能力,共同构建和谐安全家园。
关键词:智媒体;幼儿安全教育;儿童自我保护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智媒”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在不同的智能终端上,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技术,利用情景感知计算,让学习者可以快速判断、分析、获取到其想要得到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进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性侵害等针对儿童的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上升,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频繁发生的幼儿安全问题并不是偶然现象,主要存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对儿童性安全教育问题重视不足,一些学校没有正确对待幼儿性教育,一些家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知道如何开口谈性教育等问题。而基于智媒技术下的安全教育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帮助学校、家长更好地达到对幼儿性教育的目的。因此,研究基于智媒技术下的幼儿自身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当前幼儿自身安全教育的现状
1.学校方面
笔者通过走访多家幼儿园并和园内教师交谈发现:幼儿园缺乏相应的、生动形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园方缺乏对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对幼儿性安全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并且存在对教师品行考核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虽然幼儿园也有关于幼儿自身安全教育的教学资源,但大多为传统教学材料,只是一些简单的图片加文字说明以及教师的讲解。幼儿性侵害事件类型多样,传统的教学不能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不能与时俱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