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培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教育培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安全教育培育

高校整体安全教育探析

[摘要]

在高校,安全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首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增多,高校应着眼于新时期校园安全特点,从整体安全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出发,增强整体安全意识,不断拓宽和丰富安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整体安全;安全教育;高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安全工作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节点,也是保证大学生个体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部署,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革新思想、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保障校园内部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要求全面覆盖传统安全领域[1],对非传统安全,高校也不可忽视,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水平,赋予安全教育工作新内涵,形成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以及个人安全于一体的高校整体安全教育理念。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特点

高校是国家安全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育青年的重任,有其相对封闭性,高校校内人员也有其人员结构、社会地位和基本素养等与外部社会不完全相同的独特性,因此高校校园安全具有以下特点。

阅读全文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基于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工作环境、管控方式和防御能力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2013年8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安全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意识形态生产和传播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21世纪以来,网络、数字、移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霸权地位,成为舆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成为青少年获取资讯的主渠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扩宽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渠道,成为新的思想文化传播阵地,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认识并迎接这种挑战,亟需深入研究。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意识形态是和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相关联的观点、概念的总和,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处于意识形态生产和和传播的前沿阵地,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应在第一时间做出评判反应。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所灌输的知识、传递的信息、渲染的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高校的这些使命决定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关系到党的前途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国家领导人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2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高校学生的发展状态,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我们要站在国家安全的层面上,看待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要从执政安全的高度,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要深刻意识到,培育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感和使命感,培育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前途的头等重要的大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于社会稳定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主流的价值观、政治制度、执政党等的认同与支持的状态,它不仅能抵御外部力量的侵蚀,还是国内社会和谐的粘合剂。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恶性社会安全事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意识形态危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因此,高校要利用自身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主渠道这一特殊优势,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的公民,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高校学生思维灵活,善于接收新鲜事物,价值体系尚未树立,是非意识尚未明确,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帮助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和高校学生成为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涌进,与主流意识相互碰撞,激烈斗争,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一定的困惑和迷茫,在行为上有所偏差。

二、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包括:一是多样性,新媒体的传播是多层级的非线性的。二是互动性,新媒体提供的即时通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同时,新媒体设定在线评论促使原始信息和用户反馈信息相互交融,成为“公共资源”,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阅读全文

高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字眼,在各行各业间充分渗透,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导致本就复杂的互联网环境,更容易爆发多种多样的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作为培育专业的人才的优秀基地,高职院校有必要肩负起,不断强化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责任,确保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高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高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愈发受到更多关注,与互联网的进一步壮大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提高,息息相关。为此,如何借助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高效建立网络安全教育体系,为高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发展做好铺垫,亟待相关人员深入分析研究,不断优化高职网络安全教育效果。

一、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体系

为了充分优化网络安全环境,突出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价值,加强监管体系必不可少。首先,校方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之前,要充分过滤掉垃圾信息,对学生所接触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净化。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监督管理,及时对高职学生的网络行为统筹规划,全面把控学神的思想动态,便于发现问题后有针对性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尽可能的从根本上做到趋利避害,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打造干净清明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其次,设置配套的网络安全软件,在清洁网络垃圾的同时,彰显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信息智能化,吸引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优化整体建设效率和质量。宣扬网络信息的正向积极能量,并结合先进安全的网络软件,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上网行为。以便于有效锻炼高职学生明辨是非的,坚决抵制不良诱惑的良好习惯和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水平。最后,要想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体系,还需要与公安网监部门进行对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强制性。对高职院校网络中消极、低俗,以及恶意诈骗等信息严格防范,如遇意外,学生可以在正确引导下,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二、构建网络宣传引导体系

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高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不能一味被动的接受改革更新,更要主动出击,积极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帮助学生巩固网络安全教育主阵地,同时弘扬更多正能量,尽快完成网络宣传引导体系的完善。高职院校针对这方面内容,要勇于创新,并全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需求,以及其真实心理特征。通过合理途径,为高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建立,增添趣味性和艺术审美,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同时提升其实用价值。另外,还要充分加强网络平台防护,帮助高职学生高效解决一些常见安全问题,杜绝网络安全教育专题网站中的隐患。组织学生熟练掌握更多网络安全知识,正确下载绿色安全网络下载,无形强化高职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在此过程中,同样要加强网监管理,及时对不良信息进行查封和删除,防止其向更大范围扩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阅读全文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分析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打造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新课堂、加强大学生红色主题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四个方面,探索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高校始终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义务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的安全涉及内容广泛、结构复杂,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被扩大,从社会指导思想、民族精神和政治信仰等延伸到宗教信仰、道德安全等内容。意识形态问题随着国际斗争上升到国家高度,西方国家有意对中国国民进行西方意识形态输入,企图扰乱中国意识形态大环境。因此,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不仅维护了政治经济安全,也维护我了我国国家安全。

阅读全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3篇)

第一篇:角色扮演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应用

1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角色扮演是使人们观察榜样的行为,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和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操作和行动。这种教学方法早已在教学中产生并运用。

2角色扮演法的定义、特点

2.1角色扮演法定义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慢慢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教学过程。

2.2角色扮演法特点

阅读全文

文化安全教育中教师文化责任的实用性

一、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身体力行,自觉引领校园文化前进方向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加以吸收。文化承接过去,昭示未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高校教师在向大学生传播民族文化之前,有责任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认真梳理和理性思考,以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并尽可能多地了解他国文化,博采众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能够做到正确取舍。其次,在对学生实施文化安全教育时,要求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热爱民族文化且积极践行民族精神。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典范。

二、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实现文化安全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要抵御西方不良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渗透和威胁,维护我国的高校文化安全,首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植于学生心中。人民教师应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开拓者和传播者,必须牢记责任和使命,自觉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形式,各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把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学科教学内容之中,努力实现文化安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自觉接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各高校尤其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课堂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在课堂教学以外,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为契机,以各种社团活动为依托,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忱。同时,还可以在校内组织开展各种富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感受活动乐趣。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教育活动的开展,努力实现课堂和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加深其民族感情,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威胁的自觉性和免疫力。

三、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校园先进文化

随着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各种文化传播载体和工具广泛应用,文化愈来愈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使得处于各种文化交流与互动前沿的高校首当其冲,这势必会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严重冲击。因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力量的高校教师在维护校园文化安全建设方面所肩负的文化责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中的教师群体相对稳定,不像学生呈周期性流动态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默默承担着完善自我、发展形成学校文化和传承校园文化精神的主要责任,不仅要营造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还要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引领者。

阅读全文

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反思

摘要:当今时代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随着网络普及带来的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的便利,也有隐藏在互联网背后的巨大风险。针对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维护力度是一方面,增强网络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缺的,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培养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保障互联网安全。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人才培养

近些年来。网络逐渐应用于我国各个领域之中,金融、教育、国防、科技等多个方面,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网络犯罪的情况层出不穷,很多人都有收到过诈骗短信的情况,或是个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网络犯罪正逐渐发展为一大社会问题。

1我国网络安全现状

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益引人注目,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指出,当前网络安全不仅仅涉及信息战,还涉及舆论、公共关系、技术,更涉及公共安全。强调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是开放的,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信息传输没有安全保障,在计算机上传输信息时不像纸质信息的传输一样能够明确走向,并保证信息不会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他人窥探。机密信息的传输缺少特殊的路径,网络病毒也是一大安全隐患。网络是开放的、普及的,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具有网络安全意识,据《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统计,90%企业安全问题是由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所造成。其中,华住5亿信息泄露事件起因疑似是华住程序员误操作,导致数据库被黑客攻击。我国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普及程度不高,导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往往会因为网络意识淡薄酿成大祸。2017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律的出台是为了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对网络安全的充分重视。

2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主要课程中没有明确规定要加入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各大高校也没有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导致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泄露个人信息、传播色情文化,入侵他人网络的情况,或是受到病毒攻击和网上诈骗。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我国现阶段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院校少之又少,只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无法满足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在网络安全人才的培育中,各大高校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只培养学生的技能是不够的,要进行全方位的教学。高校的网络安全专业所培育的人才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网络安全领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专业就业前景良好,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培育主要阵地的作用,完善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专业课程教学,扩大招生范围,为我国网络安全的维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与传承文化的主阵地,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文化安全挑战,意识形态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受到冲击。加强思政课文化安全教育探究,对思想意识形态的巩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完善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安全;思想政治理论课

文化安全是“人们所认识到的自身所处的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在国际化浪潮中不会被同化或者消失所抱有的心理安全感”[1]28,“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27,文化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延续,将文化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文化支持,更能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新时代将文化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一)融入文化安全教育是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兴文化,育新人”。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铸牢时代新人的“根”。在多次讲话中注重凸显传统文化优势,以引经据典的形式阐明思想,立足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关于文化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逐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中,并不断实现文化安全教育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革命文化是思政课激励时代新人的“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集中展现了共产党的精神风貌和卓绝意志,思政课要找准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精神需要的契合点,凸出红色文化底色,引导大学生内化为努力奋斗的标识,外化为奋发向上的学习自觉,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真实写照,极具真理性与科学性,思政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为大学生认识、掌握时展规律提供依据,能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勇立潮头的社会责任感。

(二)融入文化安全教育是思政课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