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按摩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特殊教育学校的针灸推拿专业探析
一、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继续教育论文(共10篇)
(一)
一、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
目前,我国护理继续教育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大多是采用全日制护理高等教育的教材和课程体系。或是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数量进行增减调整。多数医院将提高学历作为继续教育的重点,中专补大专、大专补本科,出现教材内容重复较多,并且医学基础知识偏多,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专业所需的人文科学和健康教育等知识对不足。继续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和针对性。
2、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一些医院或高校的继续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对于各级护理人员不分知识层次,职称区别,采用单一的、刻板的讲授形式,很难满足不同岗位护士实际工作中的知识需要,缺乏吸引力。
二、对策
优质护理在专科建设中的作用
一、走特色之路,促学科发展
1.培养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新护士巩固专业知识,丰富临床护理技能,高年资护士巩固提高临床实践经验,发挥骨干作用。以新护士培训为例:入院3年内要完成100学时中医基础理论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医院护理工作指南》、中西医结合护理健康教育、中医临床护理及辨证施护、中药给药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等,培训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中级以上人员每年继教学分中均有6学分中医培训内容。不断丰富护士们的中西医护理内容,让护士们在培训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职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将辨证施护应用于临床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改革护理模式,为患者实施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包括评估、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饮食、用药及健康指导等方面。我们将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治疗护理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均有辨证施护内容。如在入院初期,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神志、面容和主要症状进行辨证分型,还要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针对性地进行情志护理,采用以情胜情法、移情解惑法、暗示法、顺情从欲法等,治疗期和康复期加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和康复指导等,如用“耳穴压豆”缓解患者紧张失眠症状,用于术前患者和紧张焦虑患者效果显著;采用“足三里穴位按摩”及“穴位封闭”注射缓解术后腹痛腹胀,刺激肠蠕动恢复;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刺激产妇泌乳;“中药胃管注入”和“中药灌肠”等方法注入理气开郁、活血化瘀、通里攻下的中药,是运用“六腑以通为用”这一理论治疗急腹症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加入到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集中西医护理之长,既丰富了临床护理的内容,又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手段和渠道,深受患者欢迎。
二、抓骨干训练,促护理质量
1.以护理骨干综合训练,带动全员护理技能的提升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针对此类患者疼痛状况,将疼痛管理运用于护理管理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轻度37例,中度16例,重度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轻度19例,中度27例,重度14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8.04±2.12)h,护理满意度(94.26±5.66)分,与对照组睡眠时间(4.77±1.56)h,护理满意度(80.74±4.36)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创伤骨科护理管理应用疼痛管理,是护理质量的保障,能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确保睡眠时间充足,提高康复效率。
【关键词】创伤骨科;疼痛管理;疼痛程度;睡眠时间;满意度;康复效率
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有相对严重的疼痛症状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状态,也使得并发症增加,康复效率下降[1-2]。通过护理人员准确评估、积极干预,对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1月。通过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60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4.12±6.43)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4例,摔伤8例,坠落伤11例,砸伤13例,其它4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5.35±6.52)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3例,摔伤7例,坠落伤13例,砸伤14例,其它3例。基本信息比较,P>0.05。
1.2方法
妇产科轮转护生带教方法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科轮转护生56人,将2011年7月-2012年6月轮转护生28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大专学历;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轮转护生28人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大专学历。两组均在妇产科轮转4周,选择在妇产科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专科知识、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带教。两组在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即老师依据自身工作经验指导一对一讲解、示范等灌输式教学。观察组应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带教,具体内容为:(1)老师培训。由护士长和科室总带教对老师进行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知识培训,将护生培训目标分解细化,拟定每周带教计划。老师实行结对带教,根据计划和临床病例适时进行任务设计。出科时护生能熟悉我科工作职责和不同妊娠合并症的观察要点,掌握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患者对护生执行的护理满意度>90%。(2)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带教实施方法。由老师对护生进行评估,因人施教。根据我科制定的护生学习目标,由护生和带教共同讨论实习计划。①任务确定:结合我科临床病种和所上班次确定每周和每一天的带教重点。②任务驱动引入:老师设定真实教学情景,如剖宫产术后如何护理,让生动直观的形象刺激护生联想,唤起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及表象,反思自己学到的剖宫产术后的相关知识。在上述情景下提出总任务和分任务,总任务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分任务包括术前准备如备皮、饮食指导、心理放松技巧等,术后相关知识(饮食、活动、体位、疼痛、恶露、母乳喂养、母婴阻断等)的指导、术后每天的康复训练方法、出院指导。③主动学习:老师在任务实施前对先前带教经历和过程进行反思,如何将每一项分任务、每一次锻炼的目的、方法让护生理解学会并施教于患者。提出任务后,老师先引导护生提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如剖宫产术后易出现产后出血、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可能,让护生思考分析,得出需要怎么观察、处理、指导等。④任务驱动演示:因妇产科专科操作技术高,对新内容或技巧性任务老师事先演示,如:如何听胎心、按摩子宫底、判断宫缩程度、四步触诊、新生儿护理等。对一些简单的任务可以让护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如深呼吸来缓解疼痛、有效咳嗽、产后操、新生儿喂养等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⑤巩固与总结:每天下班前护生反思当天工作任务学习情况,老师根据护生完成分任务的效果,对自己的带教过程进行反思,并及时与护生沟通,听取护生对自己带教方式的评价,取长补短,以便总结出更好的带教方式完成任务。每天护生要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未能熟练的任务提出问题作为第2天的学习重点,持续掌握。老师对未能很好掌握的任务与护生一起分析,加强带教、解决问题,每天循环,每周循环,不断总结,最后进行考核。
1.2.2评价方法
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接收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并为其进行风险护理,观察其满意度、考核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考核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缺陷实施风险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防范;风险护理
手术室作为临床上治疗的重要场所,其在治疗和转运期间存在的缺陷均会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致使出现医患纠纷现象,基于此,在临床上应加强对手术室风险的管理,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1]。本次随机选择不同时间段的200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其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接收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18~82岁,平均54.5±31.5岁。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0~80岁,平均54.2±30.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护理人员12人,其中中级护师4人,初级护师8人。
1.2方法
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接收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并为其进行风险护理,观察其满意度、考核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考核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缺陷实施风险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防范;风险护理
手术室作为临床上治疗的重要场所,其在治疗和转运期间存在的缺陷均会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致使出现医患纠纷现象,基于此,在临床上应加强对手术室风险的管理,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1]。本次随机选择不同时间段的200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其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接收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18~82岁,平均54.5±31.5岁。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0~80岁,平均54.2±30.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护理人员12人,其中中级护师4人,初级护师8人。
1.2方法
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消化内镜室收治80例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挂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标准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0%比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0%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实施标准化护理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使用。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消化内镜室;应用效果
在临床中消化内镜应用较为广泛,是诊断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1]。然而消化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对检查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出现抗拒检查的现象[2]。在此研究中讨论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消化内镜室收治80例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挂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纳入标准:患者同意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44.5±5.6)岁;实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6岁,平均(44.0±5.4)岁。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