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爱心公益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公共管理下的高校公益社团运行机制
一、高校公益社团的全方位参与机制
高等院校大学生公益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共同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以开展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为目的,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如环保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爱心服务社等。从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概念出发,公益性学生社团指以面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作为组织目标的学生社团。可见,高校公益社团是面向社会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符合当前开放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2011年5月,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为大学生公益社团参与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公益社团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引入外部资源,不断加强外部联系与合作,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全社会的贡献率。首先,高校公益社团应广泛寻找合作伙伴,或以优质活动策划为载体争取合作方的资源,或以自身优势人力资源协助合作方开展活动,从而获得物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其次,高校公益社团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总体可以概括为送知识、送艺术、送爱心、送文明4个方面,具体包括:提供专业性强的服务,如法律咨询、机电维修等;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如文艺表演、书画展览等;帮助老弱病残弱势群体,如关爱自闭症患者、留守儿童等;倡导群众遵纪守法,弘扬传统美德,如协勤引导路人文明出行、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最后,高校是社会的智囊库和人才聚集高地,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和办学规模,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成立各类公益社团组织,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公益社团的协同合作机制
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公民社会日益成熟和开放,社会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社会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单凭一方力量难以胜任,需要多方主体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协同合作就是充分整合合作各方的优势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进行详细合理的任务分工,从而发挥整体实力,实现公益活动的目标。高校公益社团应加强与校外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各类组织的合作,有效借助社会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每个高校公益社团虽然都有其独特的性质、特色与活动方向,但仍具有一些共同优势:科学文化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志愿服务精神,这正是社会公益活动所需要的重要资源。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群体具有从事公益活动的比较优势,可以让他们直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凭借高校公益社团的高素质、高能力、高志愿精神可以较为容易地寻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争取相应的资源支持,弥补高校公益社团的不足。当前高校公益社团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活动经费不足、物质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强、缺乏管制权力。除了提供物质条件保障外,合作机构有时也需要派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毕竟书本理论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特别领域也有必要提供公权力的支持,例如指导文明交通出行、维护消费者权益、关注食品安全等。高校公益社团寻找校外合作伙伴不能盲目,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其发展目标,才能在相同目标的指引下找到若干合作意向组织。通常,政府部门、较大的民间团体是高校公益社团首选的合作对象,因为它们都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在其职能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公益活动经验,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公益社团提供有力帮助。当然,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也是重要的支持者,但是在商业目的的推动下高校公益社团要与之划清各职责,严格审核活动内容,避免公益活动演变为纯粹的商业活动。在确立合作关系之后,高校公益社团面临着如何确定合作方相互关系的问题。一般来说,高校公益社团充当主体地位,给予大学生良好的锻炼平台,合作对象应起到搭台式的辅助作用。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发展社团成员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自由性和责任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继承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高校公益社团在策划活动方案应尽量做到既能满足服务对象的公益需求,又要为合作对象带来切实利益。
三、高校公益社团的效能扩散机制
公益活动产生的效果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公益精神的价值远大于物质成果。公益精神具有扩散效应,能够使受益者心存感激并继续传递,使旁观者得到教育感化,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因此,高校公益社团应紧抓内涵建设和外部宣传,不断扩大公益活动的效果,使大学生群体成为公民学习的榜样,为高校赢得良好的声誉。
(一)高校公益社团的创建要体现特色化特色化意味着社团资源的集约利用、公益服务的专业水准、服务对象的特定选择。没有特色化的公益社团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社团宗旨模糊不清、社团管理松散混乱、服务对象范围泛化等。高校公益社团只有不断探索社团特色,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公益社团根据学科设置,具有一定专业性,较为容易确定其特色,难点在于如何把这种特色在具体的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
青少年宫群众文化建设探索
【摘要】武汉市青少年宫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打造成硬软件全国同系统数一数二,精品品牌牢固树立,辐射面广,影响巨大,“普惠公益”深入人心的格局,正向精耕细作的模式转型。此转型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深思,亟待解决。
【关键词】武汉市青少年宫;群众文化建设;公益活动
武汉市青少年宫建宫60年来,常年开展一系列富于时代性、体验性、创新性、教育性、普惠性的公益活动,深受武汉市广大青少年喜爱。常年来,通过努力,在推动青少年群众文化建设中,重点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办宫宗旨,承担起引航育苗的工作责任
武汉市青少年宫是武汉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我宫兑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诺言,始终坚持引航育苗的工作责任。(1)每年有一百多万名青少年参加我宫主办的各类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坚持寓教于乐、百花齐放。(2)夯实校外教育阵地,抓住校外教育的客观优势,使青少年在校外教育广阔空间尽情驰骋。把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为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工作,加快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3)我宫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阵地优势、场地优势、灵活优势使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接受应有的教育和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合格地培养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以“普惠”为原则,大力开展公益性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我宫多年来秉承“普惠公益”原则,开展公益性演出、专业兴趣培训、科普展览、示范倡导、文化传承、特别关爱公益课堂、红色旅游、比赛交流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文化生活。(1)几十年来,我宫逐渐打造成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理论与技能相统一的青少年社会文化活动阵地。我宫的吕锡三纪念碑,成为全市青少年革命传统的教育阵地;“友谊杯”乒乓球比赛、水上世界安全救护知识培训、万张游泳票暑期大赠送活动;“梦之翼”特殊群体青少年以及贫困家庭、农民工子女爱心课堂;周末公益大讲堂交流活动、月末音乐会、换客欢乐汇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2)常年开办的美术、书法、舞蹈、声乐、器乐、语言、科技、武术、球类、棋类、劳技等50多个门类的素质教育培训班,六十年来丰硕的教学成果积攒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度。(3)近几年来,在国家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宫普惠公益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受惠者众:“与军运同行闪动金秋”“逐梦前行拥抱新时代”“美丽武汉我的家”“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健康成长”“情暖童心暑期安全伴我行”“来少年宫与老爸一起嗨”“喜迎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春风拂面佳节乐享文化餐”“为市民送春联”“暑期地质科考夏令营”“奇奇亲子嘉年华”等武汉市青少年素质教育系列公益活动,真正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为全市数百万青少年增长见识、展示才华、提高综合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校职业素质论文(4篇)
第一篇:高校旅游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一、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实践轻理论。
不少院校将旅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为“能适应各类旅游企业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再加上毕业生去向基层性特点,使得一些院校过于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实践技能的提高具有短期性和显著性等特点,这也是院校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单一化。
很多院校意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对职业素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往往以开设几门素质文化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而忽略了隐性课程的开发;在教学形式上,以传统的“讲授”形式为主,缺乏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引导和发挥。
(三)忽视了学生日常行为的培养。
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校园爱心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和谐校园与校园爱心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在和谐校园视域下探索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能够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团结、友爱和有感恩、奉献、自强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和谐校园;爱心文化;爱心文化建设
一、和谐校园与爱心文化的涵义
和谐思想孕育在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和谐校园是内和外顺、和衷共济的教育秩序,在这种秩序中,学校工作会处于动态平衡中,学校及其师生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谐校园是当代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是全面增强高校校园竞争力、向心力、创造力和驱动力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校园健康有序、安定团结的实际需要。和谐校园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学校育人管理、育人服务和育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健康有序、平稳团结、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和谐校园所呈现的是欣欣向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营造最佳的环境和氛围。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蕴含着高尚的道德人文精神。对爱心的继承和弘扬,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互动效应,因此社会上流传着很多赞美爱心的名言警句,例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心的力量和作用是无穷的,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进程。在爱心文化中,“大爱”是核心,关心和满足人的现实需求是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是其基本道德内涵。高校爱心文化是新时代高校弘扬的以人文关怀和感恩奉献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当代人文精神文化,秉持着以“爱”为核心的理念,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为基本原则,以“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为基本要求,以“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为价值追求,全面培育学生的爱心素养。在这种文化形态下,学生是主体,学校和网络媒介等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核心。高校爱心文化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为指导,组建爱心社团,开展公益心活动,重视贫困生的物质和精神帮扶,创立爱心宣传网络平台,使大学生受到感染,成为爱心文化的传播者和有爱心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推进高校爱心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一)高校爱心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在校园文化中,爱心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加以传承和弘扬的。在爱心文化建设的全面育人模式中,高校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在爱心氛围中领悟爱心精神,净化灵魂,明确理想,内化品质,提升自我,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特殊教育师范生爱心教育探索
一、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协同:多层次、立体化实施爱心“三进”教育
“进课堂”要求教师践行“慎独”,以生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有德性之爱的教师会关照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社会生命”,在人性向善的指引下,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本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中,有机地将经典传统文化爱的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中,从而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功能,扩展思政教育的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发挥爱心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专业课教师要把爱心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发教育资源,选取教育内容(收集特师学子爱心事迹编写爱心教育读本),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国学课堂如开展《弟子规》讲座,建构爱心教育体系,拓展教学载体,优化教学方法,推动爱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形成情感共鸣,进而通过社会实践,促进“爱心素养”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进班级”即打造、建设班级和寝室爱心文化,班级、寝室成员肯学敢帮,开展朋辈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在宿舍管理中,塑造“家文化”,重视亲情化服务,把爱心渗透到学生生活细节。“进头脑”即爱心在学生头脑里“生根发芽”,这也是爱心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人员力求为学生提供爱心感知、体验、内悟、升华的途径和机会,同时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为学生排忧解难,并与学生“常接触”,“近情感”,用爱心真心诚心感化学生,触摸学生的灵魂深处。教育中让人感动、感念并终身记忆的,总是一个个触发了心灵记忆的细节。当学生走出校门,这些东西会深刻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工作能力和行为习惯,影响着他们的进步与发展。此外,的爱心仪式教育,切实使爱心“进头脑”,“现行动”,为其以后进入教育岗位奉献爱心奠定基础。
二、特色教育资源的协同:整合优化校内四大平台资源,多样化开展爱心教育
从经济学上讲,资源是稀缺的,尤其是特色资源更是稀缺。我们充分发挥、深挖南京特师校史馆,图书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全国唯一)和残障名人文化园的育人功能,整理明晰育人的切入点和宣传价值以及联动育人机制。建立一支宣传、策划、推广团队把爱心教育的元素渗透到这些平台之中。校史馆、博物馆饱含的简约历史缩影,承载人物,承载事件。学生置身其中,回顾和管窥历史,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会激发学生对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热爱和关注,这就是学校资源的育人力量,故要充分开发收集、整理梳理校史、特殊教育和残疾人历史资源和档案材料。校史馆要多挖掘老“特师”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陈列。图书馆要加强服务观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求呈现爱心文化的综合体。譬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里的“墙上咖啡吧”、“百爱墙”和“爱心书屋”就是一些创新,体现了爱心、付出和奉献。关注细节,体现爱心,为残障学生提供便利性的阅读通道和方式。思考如何让图书馆成为一个阅读,交流、分享和休闲的场所,并让一些爱心创意活动融入到这些场所之中,让学生因爱心而精学,因精学而成才,因成才而具备奉献爱心的能力。特殊教育博物馆要开拓思路,挖掘育人功能,开发服务项目,加强发挥服务于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创建精品教育基地。残障名人文化园,教化育人,把爱心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凸显榜样作用,学生置身园内与大师、名人进行思想对话和交流,感知他们战胜自我的拼搏精神和对生活炽烈的爱。
三、校园文化的协同:营造爱心溢满校园的文化氛围,以“文”化人
我们策划、开发南京特师校园爱心文化识别系统和人文环境,彰显校园爱心文化,用爱心教育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形成大学生的爱心文化自觉,自觉培育、创建充满爱心的校园文化,着力破解大学生爱心培育的突出问题,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思路。首先,加大爱心教育的校内调研、宣传、引导,策划、举办爱心主题活动,优化残障名人文化园、博爱广场的爱心育人的外显作用,装扮融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爱心文化识别符号,凝练特色文化,建设具有格调高雅,富有教育意义的爱心人文景观,积极发挥大学环境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作用。其次,从学校特色出发,与专业紧密衔接,优化组合、培育扶持一批广受学生欢迎的文化社团和爱心精品活动,开展博雅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再次,开展相关创业就业文化活动,如举办公益创业比赛、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业设计、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返校交流,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协会、举办就业讲座等,营造创业文化,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精神,为以后基层工作打好基础。以“文”化人,、特师精神烙在学生心上,让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精神营养。
四、活动与技能的协同:提炼特色,打造爱心教育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品牌活动
将疫情防控知识融入公益招贴教学探析
[摘要]自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疫情的产生、预防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成果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笔者发挥初中美术课的学科特点,以“抗击肺炎疫情”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益招贴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用手中的画笔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疫情防控的认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意。
[关键词]美术;公益招贴;疫情防控
一、公益招贴的价值与内涵
公益招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招贴的水平可以从侧面反映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公益招贴的设计制作和属于社会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的社会奉献意识。教师讲解招贴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图形创意设计,针对防疫的内容设计主题,如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拒食野味等。学生不仅掌握了公益招贴设计方法,也学到了预防肺炎的卫生知识。
二、将疫情防控知识融入公益招贴教学
八年级美术课《让世界更美好》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公益招贴的概念、招贴设计的构成要素和复习图形创意设计手法。本课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对图形创意设计手法等美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其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出生动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公益招贴。情感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关注人类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同时在公益活动中,增强其对美术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是运用电脑制作、绘画、剪贴形式设计公益招贴,并灵活运用图形创意设计手法,创作有趣的图形设计。
(一)挖掘公益元素,让学科内容更具有深度。课前准备《让世界更美好》课件及制作公益招贴。首先,生活情境导入,学生观看视频,然后评述。其次,播放视频《拒绝野味》,提问学生“能否把视频内容用画面形式表现出来”。最后,引出招贴设计、公益招贴的概念:招贴设计又称宣传画、海报。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公益招贴的概念。公益招贴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于公众(公共)利益的广告宣传,旨在增进公众对突出社会问题的了解,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公益招贴的主题包括关注生命、自然、社会发展、品德行为。在应对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国际社会要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教师继续出示互动选择题,让学生找出课件里的公益招贴,并说出招贴设计的构成要素。招贴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主题、构思、主图、文字、色彩等。优秀的招贴设计具有主题突出、构思独特、文字凸显主题的特点。招贴的主图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招贴设计的标题既可以使用主标题和副标题,也可以使用单一的标题。标语可以使用固定标语,相同的标语可以使用在不同的招贴中。对招贴内容详细说明的文字,一般字号比较小。随文一般位于招贴最后或较次要的位置,可以是地址、电话等。主图主要形式有绘画、摄影等,也可以是综合运用其他内容。在开展以“抗击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招贴设计活动中,教师请学生讨论各自的创意构思或图像选择,以及设计公益招贴的步骤,引导学生根据主题选择相关的典型形象,用思维导图来分解命题,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图案。比如,联想到口罩、医护人员等,将文字转变为图像,口罩的外形、色彩、图案设计,医护人员的形象等。教师拓展教学内容,讲解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强调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重要性,让学生既可以学到美术技能,又可以增长疫情防控知识。
主持人直播带货下广播电视业务发展
摘要:今年以来众多广播电视媒体及主持人尝试了带有公益属性的直播带货活动。作为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直播带货在广电相关业务中发展的可行性如何?通过实践总结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广电媒体可利用宣传优势提升直播带货流量;可利用技术优势建立直播带货队伍,解决技术壁垒;可建立直播带货培训机构,在助力市场规范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主持人;直播带货;广电媒体
2020年4月30日至5月30日,笔者参与策划、主持了3场主题鲜明的助农直播带货公益活动,分别是“等待你来下单———惠州市四级妇联主席直播带货暖心助农活动”“我为英雄做道菜、你为助农拼一单———惠州市妇联助农团携手‘抗疫’先锋邀你‘拼’出惠幸福活动”“爱心助跑一起‘GO’———惠城区妇联携手爱心天团(爱心企业、爱心父母、爱心观众)以买代帮+资助困境儿童活动”。通过3场活动的全程参与,笔者产生了对主持人与带货主播、节目直播与带货直播的身份及业务“融”与“分”的思考。带有部分主播属性的主持人直播带货是笔者对这3场活动的定位,也因此在主题和直播呈现上与其他直播带货活动有所不同,由此也引发了对广播电视相关业务发展可行性的思考。
一、买它与卖它的思考
央视新闻公益活动“谢谢你为湖北拼单”首场直播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6日晚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和“口红一哥”李佳琦组成了“小朱配琦”组合吸引了1091万人观看直播,两小时内卖出4014万元的商品;之后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和明星王祖蓝组成的“谁都无法祖蓝我夏丹”组合卖出了6100万元商品。主持人的高社会关注度和当红带货主播及明星的高流量话题度成为活动“双保险”。通过几场直播的引流和尝试,在其后的“为美好生活拼了!———央视主播五一带货”中,纯央视阵容———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朱广权4位主持人联袂带货。在6月6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等推出“新消费•爱生活”北京消费季首场带货直播,央视Boys撒贝宁、尼格买提、康辉和朱广权携手春妮共同亮相,相关数据依旧不俗。其实,从4月开始,各级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变身带货主播在各类直播平台助力商品销售的消息已不绝于耳,但不得不承认,面对不同的直播方式及纷繁的商品类别,主持人信息储备的盲点在直播中时有显现。“直播翻车”被当作话题炒得火热,被调侃一番的同时,也需要媒体直面一个事实:主持人轻松幽默的风格和前期宣传推广的话题度可能会保证一定的直播流量,但观众是否购买恐怕是另一个层面要考虑的事情。尤其商品价格高和对商品熟知度下降等因素叠加,观众看直播购买的行为将越来越谨慎。因此,无论直播带货的目的是品牌形象推广,还是商品销售,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都需要更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秉持这种思路,笔者主持的3场助农直播活动都选在乡村庭院或种养殖农产品的田间地头,并且都加入了农户商家现场展示解说环节。他们丰富的种养殖知识、有趣的农具展示及互动、质朴真诚的话语融入绿水青山间的美丽家园中,让观者心情愉悦舒畅。直播前,要充分地广义及狭义备稿;直播中,要回归主持人的专业状态,把控节奏及内容走向,让农户和嘉宾乐言善谈,营造和美融融、轻松惬意的直播氛围,切忌无厘头地放飞自我。在主持人的引导和把控下,消费者为什么要买它、商家为什么选择卖它以及产品特点一览无遗。这种方式可能比一句“买它、买它、买它”更能走入观众心里,这或许也是解决直播中点赞围观者众,购买下单者寡的方案之一。另外,在直播带货中,商品价格的优惠让利已成为标配,甚至还有用“超低价秒杀”等促销手段吸引观众眼球的做法。考虑到助农直播本身带有的公益属性,超低价促销显然有违助农本意。因为农户的农产品是有生产成本的,直播价可以在成本之上适当降低利润空间,但绝不能用“割肉卖血”的销售方式损害农户利益。因此,笔者在3场助农直播中都没有采用这种促销手段。用助农直播推介优质农产品,主持人首先要分析带货直播的传播特点,取长补短,用专业能力更好地调动农户嘉宾讲解产品特色,让潜在消费者全方位感受农产品的魅力,进而搭建起一座买与卖的沟通桥梁,力求吸引品牌忠诚度高的消费者,使助农直播作用进一步延伸,助力农产品的长远发展。
二、除了买它与卖它,还可以有什么?
直播带货是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很多人对此最直白的理解就是通过直播的方式达到销售的目的。但真的就只能有这些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买与卖,还可以有其他内容承载。助农、促消费等直播本身就有公益属性,是否可以让这种属性进一步强化,使经济及社会效益最大化呢?是否可以拓展边界,力求产生多方受益的效果呢?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尝试。在2020年4月30日举办的“等待你来下单———惠州市四级妇联主席直播带货暖心助农活动”中,市、区、镇、村的四级妇联主席走入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成交的每一笔订单都会提取1元钱捐赠给关爱母亲基金,用于帮扶惠州困难母亲及家庭。5月14日是家庭日的前一天,“我为英雄做道菜、你为助农拼一单———惠州市妇联助农团携手‘抗疫’先锋邀你‘拼’出惠幸福活动”在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惠州市美丽家园示范户的庭院中举行。除了每笔订单提取1元钱捐赠给关爱母亲基金,活动现场还特别邀请惠州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志愿者、交警等“抗疫”最美逆行者代表讲述“抗疫”故事,全市各县区妇联主席同市巾帼创业基地负责人、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家庭等用惠州本地优质农产品现场制作美食,为全市“抗疫”一线的巾帼先锋献上一桌迟来的团圆家宴。惠州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100朗读直播车也来到活动现场,邀请抗议先锋代表、各级妇联工作人员和各行各业女性代表结合活动主题录制朗读作品,讲述惠州女性故事,传播惠州好声音。5月30日,惠城区妇联携手爱心天团(爱心企业、爱心父母、爱心观众)走进汝湖镇仍中村的生态园,举行“爱心助跑一起‘GO’———以买代帮+资助困境儿童活动”。这是第十四届“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活动,2007年起,每年六一他们都会同帮扶结对的困境儿童一起过节,但因为疫情期间的社交距离要求和保护困境儿童隐私等多重考虑,今年没有邀请孩子们来到现场。不过直播中通过爱心闯关,爱心天团为困境儿童募集到了十几万元的善款,希望通过爱心的汇聚让困境儿童的童年开心快乐。3场活动,我们将惠州粉红紫荆爱心计划(女性关怀保险,专门针对七种特定部位恶性肿瘤的险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等涉及女性健康和创业发展的信息融入其中,为惠州女性提供有益参考。3场活动,我们用不同的创意展现美丽乡村的发展。4月30日活动主会场设在墨园村的民宿庭院内,这里视野开阔,村居村貌尽收眼底;分会场设置在回乡创业农户的番石榴园。在5月15日直播开端,主持人与市妇联两位副主席行走在观背村的街巷介绍美丽乡村建设,一镜到底最终来到助农直播现场。5月30日共设置了3个直播场地,主会场在生态园民宿旁,分会场设置在游戏区和露天餐饮区,将这一村企合作项目的全貌展现在观众面前。3场直播都有拍摄难度,但直播效果给了我们最好的回馈。3场活动,公益属性叠加扩展,融入身边好声音好故事的讲述、利好政策推介以及巾帼创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这是对“主持人直播带货除了买它与卖它,还可以有什么”这一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因此,主持人直播前需要高站位,进行通篇考量;直播中要有较强的执行力、表现力,能根据突发情况随机应变做出调整;直播后认真总结,用高标准电视直播节目的状态要求自己,最终会发现这是一次难得的业务锻炼和提升机会。
道德法制教育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小学生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极强的思想道德可塑性。文章阐述了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和目标,从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性公益活动的组织、国内外公民教育的经验对比等方面对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公民意识;道德法制教育
小学生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极强的思想道德可塑性。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其具备健康生活的意识及能力。通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了解生活周边公共道德与秩序准则规范,能够让小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规则,承担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培养小学生自觉尊重、关爱他人,提高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思想意识。
一、小学生社会公民意识培养目标
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应从小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开始。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还需要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以及担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主题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对生活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进行了解和提高,使小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准则和生活道德,承担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小学阶段的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等道德教育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道德法制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全部事物。具体表现在:努力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及能力;遵守规则、担负责任的意识及能力;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具有诚信、拥有爱心的思想意识及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觉意识到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对小学生的公民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就小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公民意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地阐释了加强青少年经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建议。想要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与运营状况来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途径
1.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关键在家庭。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老师是学生进步的第一任家长。但家长却常对老师说:“老师,孩子最听你的话,我们家长的话他听不进。请你跟我的孩子谈一谈吧。”这正反映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关键方法和技巧,传授家庭教育理念与技巧,并重点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学生的家庭成员参与意识和家庭责任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的日常管理,参加家庭会议,共商家庭大计,让他们感知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二是引领孩子参与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文明走出居室”,文明不止步于家庭,良好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氛围,也有助于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比如鼓励家长陪孩子一起做一件文明的小事情,与孩子共同实现一个小目标,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宽广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