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指南·共识、生殖健康专题研究、论著、医学循证、质性研究、新进展、临床诊疗
1、苦碟子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心内科住院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调脂、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1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加苦碟子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4 d。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血脂比较:治疗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流变学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脂效果优于单独阿托伐他汀治疗。
2、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乳甲外科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肿块形态、边缘、后方回声、微小钙化、内部血流以及腋窝淋巴结。以病理组织学结果做对照。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超声影像学表现间的关系。结果105例浸润性导管癌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与ER、PR表达呈正关联(P<0.05),OR分别为7.67和6.07,7.38和2.45;强回声晕、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血流分级Ⅱ~Ⅲ级与ER、PR表达均无关联(P>0.05);肿块微小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与CerbB-2阳性表达间呈正关联(P<0.05),OR分别为4.42和14.97;而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与CerbB-2表达均无关联(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和CerbB-2)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据此可对癌肿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3、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DNA免疫吸附(DNA immunoadsorption,DNA-IA)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SLE患者进行DNA-IA治疗。所有患儿DNA-IA治疗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均>15分,为重度活动。11例患儿常规行3次DNA-IA治疗,1例行2次治疗。DNA-IA治疗前后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检查。结果 DNA-IA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SLEDAI评分明显下降,ANA滴度明显下降,抗ds-DNA抗体明显下降,补体C3明显上升,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IgG明显下降,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IgM、补体C4、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变化。DNA-IA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DNA-IA是治疗儿童重度活动SLE的有效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观察其远期疗效。
4、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后,其中9例适宜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弹簧圈经导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DSA检查阳性,2例未见确切异常DSA征象。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止血成功,且无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另1例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其外科术前定位准确。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5、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mTOR蛋白的活性形式(p-Akt、p-mTO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Akt、p-mTOR在93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Akt、p-mTOR阳性表达者分别为51例(54.8%)和53例(57.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胃癌组织中,这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的胃癌组织中的这两种蛋白的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与p-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27,P<0.01)。结论 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p#分页标题#e#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和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内务部街19号
邮政编码:100010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内务部街19号,邮编: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