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季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民族艺术刊物。刊发各类关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
《民族艺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文化研究、新时代故事学研究、艺术人类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艺术探索、审美人类学、艺术考古、学界名家、建党100周年专题、视觉人类学、“一带一路”艺术考古、文化遗产研究、生活艺术、封面说明、学人治学、线路音乐遗产研究等
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石峁玉器新发现及其文明史意义叶舒宪
梅花—太极:明学画的宇宙观及定山庄公的书法邢文
全球视域下的文化美学——张法美学研究评析李修建
跨越学科藩篱 践行学术创新——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评介王永健
问学无捷径,求知如生命——杨民康民族音乐学研究评介萧梅
走出小学科 探寻大传统——叶舒宪的学术之路谢美英;权雅宁
二龙戏珠原型小考——兼及龙神话发生及功能演变叶舒宪
口头传统诗性智慧的探索者——朝戈金的口头诗学研究冯文开;廖明君
人、兽母题:史前至汉代陶石金帛所见人、兽母题的分类邢文
商“乐”与周“易”:商、周艺术与宗教及商、周文化关系邢文
“玉器时代”的国际视野与文明起源研究——唯中国人爱玉说献疑叶舒宪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演化及其反思田阡;杨红巧
从传统到个人:石龙白曲的传承机制及诗学法则探析朱刚
羌族二声部民歌的旋律构造研究——以松潘县镇坪乡新民村为例金艺风
挽歌与祭文——在“类型”的“对话”中表演权力王杰文
现实抑或理想纲领——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说的思考姚新勇
西汉时期的博山炉——一种类型学和图像学的分析方法艾素珊;李莎
乞巧的复活与蜕变——以广州珠村“七姐诞”活动为例储冬爱
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廖明君;萧放
《山海经》与中国古代学术体系——汪晓云博士访谈录廖明君;汪晓云
灾难谣言的形态学分析——以5.12汶川地震的灾后谣言为例施爱东
全球化时代的民俗学——第7届民俗学研究者暑期研修班综述尹虎彬
公民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理性分析李昕
艺术田野工作方法中的文化思考——以长角苗人的艺术考察为例方李莉
仪式操演建构了民间小戏的表演场域——以一次葬礼中祁太秧歌演出为个案黄旭涛
宗教美术的宗教行为性质思考廖明君;汪小洋
相声艺术传统与北京城市文明格局的变迁耿波
钟敬文先生: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开拓者高木立子
神话的重建——以《九歌》、《风帝国》和《哪吒传奇》为例杨利慧
村落语境中的艺术表演与文化认同——以小章竹马活动为例张士闪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民族艺术杂志社和民族艺术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思贤路38号
邮政编码:530023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思贤路38号,邮编: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