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创刊于1987年,是由武汉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音乐学术刊物。《黄钟》"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关注世界",植根荆楚文化,坚守学科特色,以致力于反映音乐理论最新动态、博采学术研究前沿信息为己任。
《黄钟》在历届主编与副主编的带领下,"黄钟人"本着尊重写作自由、提倡写作民主的原则,以注重前沿课题研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为宗旨,使《黄钟》成为:探索楚音乐文化和编钟古乐器的重要领地、记录西方现代音乐理论和计算机音乐的宝库、解读中国道教音乐神韵的主要园地、首倡音乐编辑学研究的学术论坛。
《黄钟》现已更名为《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纪念王义平诞辰百年专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史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研究述评、学术会议信息
论音乐剧专业声乐教学的三个辩证统一关系曾诚
时空里的创造流变中的传承——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界定刘永福
论中国音乐中的宫调游移和五度关系功能逻辑秦川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向文
文化变迁中的左权民歌赵海英
古代音乐表演实践的生成-变迁机制——唐宋宫廷音乐文化转型的制度分析康瑞军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王安潮
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黄敏学叶键
作为音乐评论家的阿多诺新音乐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魏征王真
论民族音乐创作中的“意韵”形态架构陆建业
音高的算法生成与结构对应申涛
钟信明《第二交响曲》的材料运用肖武雄
感悟人生出神入化——张大龙竹笛协奏曲《飘》的艺术特色蔡梦
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中序曲与赋格的关系探讨伍润华
音乐教育价值的“三重关系”及内在一致性张业茂
双重乐感能力培养中对非语言符号的关照陈怡
从作品中来回作品中去——视唱练耳整体听觉教学法研究黄茜
论合唱发声基础刘波
论声乐演唱中苏州吴文化之体现吕琳
音级集合的延展性与音级集合关联性技术方法郑艳丽
论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基于人类学与民族学关系的视界宋显彪孙洪斌李姝
交融的合力——电子音乐作品《光衍》的音视频结合方式分析范翎
律学计算与音乐实践的关系及音高选样测量的初步论证陈欣
布里顿对室内歌剧《旋螺丝》中“昆特”角色与唱段的布控魏凡俭
当代德国学校音乐教育观念的变迁代百生
用天籁α脑波背景音乐创设优雅的居家自习环境陈勇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辛亥时期音乐文化巡礼冯春玲冯长春
古代音乐表演实践的生成-变迁机制——唐宋宫廷音乐文化转型的制度分析康瑞军罗俊峰
借西方的钥匙开自己的锁——中国近现代以来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宋祥瑞
略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的个人创造——以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为例王建朝张欢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黄钟杂志社和黄钟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
邮政编码:430060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邮编:430060。